地方财经纸媒的发展策略

时间:2022-10-05 09:56:11

地方财经纸媒的发展策略

财经新闻是当下地方纸媒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4年9月1日至30日的长江商报为样本进行分析,探求新媒体环境下地方财经纸媒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地方财经纸媒发展现状

1.本土财经新闻步入“厚报”期。我国商报、经济类报纸目前已达100余家,全国除宁夏、广西外,各地均开办了不同数目的经济类报纸。长江商报于2013年年初宣布改版,提出打造“湖北第一经济生活报”。同样地处武汉的楚天金报也同时转型为财经媒体。地方报纸主打财经新闻、扩充财经采编队伍呈逐年增多趋势。具有本土特色的财经新闻步入“厚报”期。处于摸索阶段的地方财经纸媒,受众定位上出现高低截然不同的人群,如长江商报为“三高”人群,而三峡商报定位为百姓经济报。受众定位差别化区分,体现出报纸专业性与可读性的对抗。

2.报道视角立足本土、放眼国际。长江商报2014年9月28日头版报道当地举办的国际性网球赛事――“武网离影响世界还有多远”,本土财经新闻如此报道有了国际视野,增添了厚度、深度。9月18日苏格兰独立公投,长江商报于9月15日用三个整版提前对此进行专题报道,“苏格兰独立后将打造‘投资新天堂’吸引中国投资”……从标题即看出该报对国际重要新闻财经视角、本土视角的操作。立足本土、放眼国际的报道视角,是地方财经纸媒与全国性同类报纸竞争的一大优势。

3.内容为王。从报道主题、报道数量、报道方式、版面情况等分析发现,长江商报通过独家报道、评论、深度报道等坚守内容为王。长江商报9月份独家报道25篇,其中涉及本土财经17篇,内容包括当地商业、旅游、金融等诸多行业。报道频率近每天一篇,且本土财经占七成,比重较大,报道内容涉及面广。“长江财评”评论时下国内及本土的重要财经现象,栏目设在报纸二版,足以看出编辑部对财经评论的重视。作者有本报评论员、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教授等,增加了评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长江商报有意弱化消息类硬新闻,强化深度报道,如9月15口当天深度报道已占版面内容的一半。

财经新闻专业性强,进入门槛高,而专业人才需求量又大,供需矛盾导致地方纸媒专业财经采编人员短缺,反映至版面即原创报道力度不足,精品内容供应乏力,如国际、国内财经资讯多为转载、拼凑。

4.策划商业活动。长江商报推出“我是商报读者,我为商报代言”活动,邀请100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做形象代言人,受聘其为经济观察员,为该报发展建言献策。此外,长江商报策划了企业家论坛、财富大讲堂等与目标受众频繁互动。商业活动策划能获取独家财经报道资源,弥补被动式报道之不足,使活动与报道形成合力,达到最优社会效果。然而,目前地方财经纸媒策划组织的商业活动数量虽多,但略显杂乱,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力局限于区域。

5.融合新媒体。长江商报运营的官方网站是报纸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官方微博、微信除了原创新闻,主要与广告商合作,商品优惠信息。长江商报还借助微信的推送功能,开通“皮匠投资圈”微信号(由“皮匠嘴股票”专栏运营),为股民提供投资信息。现阶段,地方财经纸媒的新媒体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无成功范例。其网站建设多是报纸内容的简单复制,而生活常识、励志寓言、心灵鸡汤等已成微博、微信的重要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财经纸媒的对策

1.报道定位:专业意识、大众表达。专业意识表现在专业素养上,即用专业财经知识和技能选择、分析、信息;大众表达则指站在普通读者视角,将专业财经知识“翻译”成易懂的语言进行新闻写作。如果报纸仅定位高端,不开拓大众市场,竞争优势无法持续升级。地方纸媒应考虑利用专业优势,拓展大众市场,以整合专业、大众两个市场,赢取更多读者资源。

2.采编队伍: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优秀财经记者,需要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此,就职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资深记者文静提出了三个方案:与高校定向培养和联合办学、继续教育、好记者传承。新闻学院是记者培养的摇篮,地方纸媒与当地高校展开合作,让准记者提前接受专业财经知识教育和参与报社实践。财经记者因现有知识结构不合理遇到报道困难,还需接受专业培训和再学习。此外,优秀财经资深记者的言传身教对提升新记者的职业素养也至关重要。

3.活动策划:强化产业链意识。开发活动背后的商业价值,打造活动产业链,让一次性投入产生一连串收益,这才是活动策划的终极目标。地方财经纸媒可借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构建产业链的方式:组合优质媒体传播渠道,如借助品牌节目、官方微博及微信、明星微博、地方纸媒、网络视频等全媒体总动员的方式为节目造势;基于电视节目的粉丝效应,衍生电影、图书、动画片、手游、电子产品等多条产业链。地方财经纸媒策划商业活动要打破论坛、培训、会展等形式,集中力量策划精品活动,利用全媒体造势,挖掘活动附加值。

4.新媒体融合:重“量”也要重“质”。现阶段,传统媒体推进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全媒体发展。融合过程中重“量”时却忽略了“质”的提升。事实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将报纸内容嫁接于新媒体,而是具有以用户需求、反馈、体验为优先的互联网思维,如上海报业集团上线的新媒体项目“界面”,其两大创新模式值得借鉴:一是网站的新闻制作由记者、读者参与、专业人士协助完成,打破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二是为用户提供求职、购物、社交、投资理财等服务,其商业性区别于以往的新闻网站。

地方财经纸媒融合新媒体,还应具备大数据思维。内容生产上,运用数据发掘、叙述和新闻;技术服务上,建立区域经济信息数据库,为当地用户提供金融投资理财服务和为政府决策层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数据参考。

上一篇:使用“恣肆”不要断章取义 下一篇:无缝重选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