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5 05:56:33

【前言】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收录日期:2014年4月29日 一、民间金融的涵义和特征 (一)民间金融的涵义和主要形式 1、民间金融的涵义。对于民间金融这一重要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及解释。国外对于民间金融的定义比较少,多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正规金融...

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提要]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日益见效,其民间金融的发展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民间金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弱点,在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金融;中西部地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本文是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211639014)的结项成果;该项目和本文指导教师为杨新房教授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9日

一、民间金融的涵义和特征

(一)民间金融的涵义和主要形式

1、民间金融的涵义。对于民间金融这一重要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及解释。国外对于民间金融的定义比较少,多将民间金融界定为“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我国学者姜旭朝(1996)认为:“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这个定义当初主要是想和国外通行的对民间金融的解释有共同的口径,但是解释不是很恰当。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对民间金融也有类似的定义:“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的信用部分。”这一定义最重要的一点是指明了民间金融的非正规性,但是对于民间金融的定义还不是很清晰。吉利斯认为:“民间金融是指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该定义以是否纳入了国家的金融管理体系为标准来定义民间金融,明确的地指明了民间金融的非官方性。我国学者高发在总结了国内外对民间金融的定义之后,认为:“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中国人民银行认为:“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总之,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具有非正规性,与正规金融相比较,具有草根性质,但是可以有正式的金融存在形式。正规金融一般受到政府的制约,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其经营模式也具有规范性。而民间金融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多的限制因素。民间金融属于体制外金融,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不是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大概区别如表1所示。(表1)

2、民间金融的几种主要形式

(1)自由借贷。民间借贷一般发生在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邻居等熟人之间。民间借贷不要求借贷者提供抵押品。利息多少根据借贷双方当事人在当时的商量决定。自由借贷分为:友情借贷、灰色借贷和高利贷。现在自由借贷已经由生活性需要为主转向生产经营目的而转化。

(2)民间集资。民间集资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像农村的种植户及乡镇企业,有些初具规模的地区中小企业也会发生集资的现象。民间集资的筹资主体一般是企业负责人或者职工。企业主在企业资金出现周转不好的情况下会向本厂、邻近民众募集资金。由于民间集资的非规范性及地下性,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性。

(3)合会。亦称呈会,广为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会主在约定的时间举行非正式的会晤。每次会要求会员缴纳一定数量的会金,指定轮流到的那个会员使用,具有相互帮忙、江湖救济的性质。会主优先收取第一次会金,以后按次序轮流交会员使用,但是后来由于合会本身的地下性,使得其具有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会主的道德风险,使得很多地方出现了倒会现象,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4)地下钱庄。是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地下钱庄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从事非法买卖外汇、跨国(境)资金转移或资金存诸借贷等非法金融业务。

(5)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是社区内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资金互助组织,不是金融机构,会向缺少购买农具和发展三农经济而缺少资金的农户贷款,具有扶贫的性质。但是,其没有规范的企业组织,不需要到国家工商部门登记,种种因素注定了其消亡的命运。

(6)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

(二)特征

1、私人性。我国民间金融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其参与主体主要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委、公务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以及农村中的专业经营户等。在个人中,商人约占50%~60%,农户约占30%,其他约占10%。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体工商户的资金积累、城乡居民家庭储蓄、来源不明资金(如高利贷)、借入资金(包括向亲朋好友和银行借入)。从中可看出,自有资金的比重很大,具有强烈的私人性。

2、分布的地域性和经营的灵活性。民间金融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的私人性,决定了民间金融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使其对当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息掌握上要远比国有金融充分,能较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多种风险。此外,民间金融活动灵活性,办理手续简单,因而吸引了大批人加入。

3、风险管理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民间金融一般不进行相应的外部审计,因此风险得不到充分的分担,所以它的风险管理具有自发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民间金融中,资金持有人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都有很深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正规金融借贷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以银行借款成本为参照并根据风险程度制定定价机制。民间金融的利率一般远远高于正规金融的利率。民间金融多在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情况下发生,通常以官方利率为基准,实行风险和交易费用加成定价法。即在参照银行借款成本的同时根据借款的主体、用途、缓急程度、时间长短而定。部分亲友间的借款为无息;借用于生活,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若企业贷用于生产经营,则参照银行贷款利率,如果借款人经营状况较好,且借款次数频繁,利率也较高。

5、融资行为缺乏相应法律支持。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不能有效地对民间金融进行监管,与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投资融资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倘若在整个过程中有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给投资者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现状

中西部地区占据我国疆土的大面积,是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地域,中西部地区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中,由于受经济、政策、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但是,国家先后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不仅为中西部经济迎头赶上提供了契机,而且也为中西部地方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民间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民间金融在对中西部地区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调查,2005年有1/3的中小企业通过民间金融的渠道进行融资。从地区来看,西部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的依赖度为43.18%,中部为39.8%,东部为33.9%。而根据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调查,2007年民间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规模基本上是三分天下,西部9省达到32.9%。这说明了在欠发达地区的民间金融在依赖度、规模上看都是比较大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家庭参与的高利贷总规模接近千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民间高利借贷愈演愈烈,为避免民间借贷风险蔓延,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此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参与民间金融的家庭比例接近一半,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借款大部分没有利息,并且借款的来源主要是在直系亲属之外的亲戚和朋友。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从正规金融渠道得不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融通。但是,民间借贷的利率也同时水涨船高,非法的高利贷时有发生。

山东省菏泽成武县高息借贷压垮当地众多中小企业的事件使高利贷再次引起社会关注。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曾表示,利率市场化可以发挥市场对资金的配置作用,有助于减少高利贷现象。在河南省南部某四线城市,当地民间高利借贷已渐成流行趋势。两年前,当地人只知道高利贷是江浙一带的“特产”。据大智慧通讯社春节调查,当地熟人之间,10万元本金一年利息0.6万元至1万元,借贷利息至少是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的2倍有余。借贷双方信用靠人维持,借条字据不用写,现金交易,当天能拿到借款。除了老百姓,当地金融机构等也参与进来,某银行工作人员称,10万元本金一年利息可高达2万元。在湖北十堰,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快速泡沫化,房地产、高利贷发展迅速;在安徽蚌埠,除了房地产业同样快速崛起外,高利贷同样盛行,工业园区工厂一半空置,为了套现银行贷款,政企都在参与高利贷。

但是,由于借贷方式、资金用途、对象、期限的不同,其利率也呈现出多层次性。一是低于正规金融的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这主要是一些建立在友情上的借贷;二是中等利率。以盈利为目的,在合会、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集资等形式中比较常见。一般是同类贷款利率的3~4倍;三是高利率。主要存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是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以上。

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以及城乡居民构成了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供需主体,他们既是资金的需求者,同时也是资金的供给者。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是投向生活消费以及小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生产所占比例较小。以甘肃为例,据调查,5,000元以下的小额借贷占了绝大部分。居民10,000元以上的借款主要是居民用于房屋购置及装修或者企业生产经营、临时性周转以及归还到期贷款等。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发展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说到民间金融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高利贷、高风险、违约操作等。的确,民间金融不在中央银行的监管之下,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市场运作

首先,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欠发达的地区,人才也相对缺乏,从而大多数从事民间金融工作的人员素质都不高,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自身就缺少对风险的意识,更缺少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管理水平低下,信息也不具有时效性,这样的从业人员容易被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的投机商和不法分子所利用,造成大额无法收回的贷款等坏账。

其次,民间金融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游离在法律监管的范围之外,高利贷投机便乘虚而入,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区更是如此,甚至出现了全民放贷的现象,并且其利率极高、投机因素极大,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难以得到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这样的高利贷是金融市场不健全的产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政策制度上来看,我国对于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并无特别多禁止和限制条款,只对一些特殊情况有所说明如贷款利率等,对于案件和纠纷的处理也仅仅限于解决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民间金融的管理机制一直存在很大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规范。

我国民间金融的利率远高于市场利率,在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这种高利率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利率秩序,影响资金供需平衡,甚至对外汇汇率都有所干扰。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资本不足等问题,很难从正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绝大多数只能通过民间信用的方式,是民间金融最大的需求者,可往往民间金融的供给有限,只能拉高市场利率,企业经营者又纷纷将资金投入到借贷市场成为资金的供给者,压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民间金融的现金交易方式弱化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缺乏规范的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有一定的金融风险。从大的层面看,首先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缺乏风险防范的机制,民间金融中亲戚朋友或者邻居之间的借贷是其重要基础,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以为有这样一个亲缘、地缘的关系就放松了对风险的防范,而且靠亲缘、地缘的关系来作为民间金融的约束力具有一定的道德风险,并且淡化了法律的作用,增加了资金的风险和民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所以有一个防范风险的机制还是很有必要的。其次,也没有一个有效的退出保障机制,一些民营银行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但是又不能破产,最后只能由国家出面,以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和性质完全被迫改变而告终。一旦政府不对其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在中西部地区保险制度也相对缺乏的背景下,轻则对其他银行有所影响,严重的则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能有一套完备的保障制度,银行无力支付储户存款时,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是动乱的发生相对集中的地带,民间金融没有严格的手续、严格的管理制度,纠纷则是常有的事情,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纠纷都有可能引起局部金融风险,如民营银行由于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人与人之间的借贷到期债务人逃之夭夭等都会影响中西部地区的稳定。

(三)从筹资渠道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筹资渠道依然欠畅通。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借贷链冗长,环环相扣却又缺乏公开化管理,借贷链的最后一环往往对资金管理不善,利用不足。

当资金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波及整条资金链,又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缺乏管理,既没有实现的预防机制,也没有事后的处理机制和保险机制,往往一个环节的问题对整条资金链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相比,民间金融的竞争力相对薄弱。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规范的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没有相对稳定的资金链、缺少国家的信用支持使人民群众对它的信任度并不高,然而,民众对其信任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间金融的发展,高的信用度是吸收民间资金的必要保证,而存款是民间金融机构生存的“食粮”,是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光从信用这一点上,民间金融机构就远远不如正规金融机构。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密集度不如东部地区,民间金融又只是金融市场中很小的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在中西部地区分布广、分支机构数量多,并且它们有国家的支持和良好的信誉基础,包揽了大量的客户,使民间金融机构的劣势更为显著。民间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少,资金链条欠通畅,资金背景有限,没有良好的信誉,不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也不能满足一些大客户的需求。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也将带动中西部地区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竞争者越来越多,国有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大小企业都会参与到市场的争夺中来,如果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民间金融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形势,只会在市场中留下更少的份额。那么,如何使这些中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步入正规化发展的道路,在政府的管理下为全国的经济服务则是当务之急。

四、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间金融的存在是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虽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倘若能得到积极的政策引导并采取相关措施,定能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以下是调研小组根据现状分析后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尽快赋予民间金融合法的地位,并加强对其监管与引导。目前,我国缺乏针对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为规范并保障民间金融的运作,我们需要将其信用关系纳入正规制度的控制中,使相关的纠纷与矛盾能够得到法律上的调节与维权,逐步消除其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为此,政府需要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并且完善相关法规。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如制定民间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定等,为其运作及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氛围;制定相应的救助机制,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增强参与者的安全感与信心;在保留民间金融利率自主定价的基础上对其利率浮动区间进行一定的限制,遏制恶性“高利贷”的生存。

(二)借鉴东部地区的民间金融运作经验。东部沿海地区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比中西部地区要灵活许多,东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当地众多中小企业的繁荣有着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政府对于民间金融的存在更多的是默认和保护的态度,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挖掘更多的资源。这些都是值得中西部地区借鉴的经验。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资金相对紧缺,这使得“高利贷”现象猖獗,破坏中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的合理健康发展。所以,中西部地区需要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民间金融的发展经验,并且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道路。

(三)支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金融机构应该作为发展的重头戏,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农村金融缺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由各省份金融办公室审批设立的机构,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地推进力度较大,其对于支持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成效也日趋显现,对活跃地方经济将会有很大的贡献。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使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这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中西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为中西部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控,控制风险,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壮大将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卓越的成果。

(四)引导民间金融多领域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中西部经济的支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基本上已经解除了对民间资本进入的“”。目前来看,民间金融已经不再局限于几个过热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而是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核心领域发挥作用。为促进这一趋势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政府应该为此制定科学的投资政策,建设一些重大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投资环境,使民间投资不仅能进入工商业、中小企业,而且能也能进入航空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等资金需求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可以采取投资补贴的形式尽可能多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这些行业的投资。在政策的允许下,也可以引导民间资金流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或者引导民间资本向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扩散。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金融力量薄弱,民间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这种状况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就得到扭转,所以民间金融对民间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间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支持帮助作用。此外,高成长项目产业化率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高成长项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很难从正式的、传统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而大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私募”则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成果拥有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在促进高成长项目的发展方面能起很大作用。“私募”既可以突破正式金融对融资者的信用记录、规模、赢利性、担保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以灵活的条款设计(如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和补偿投资风险,所以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化融资的一个好方式。

(五)部分地区民间金融发展先试先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目前,我国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和控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民间金融风险大,所以政府应当逐步实现对中西部民间金融的控制和管理,由点及面,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我国中西部中经济基础相对发达区域兴办地方性的中小银行,鼓励民营资本,培育地方性中小资本市场,率先发展民营银行。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大胆地推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当然,在对民间资本放开准入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退出法律规定,包括接管重组撤销和破产规定等以应对民间金融风险大这一特性。此外,应逐步建立覆盖民营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效防范民营中小银行破产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渠道,对于补充信贷市场的小型民间借贷组织、小额信贷公司、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其规模的扩大,推进其更快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间经济,尤其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步对民间自发性金融组织,如民间合会、当铺等加以规范和引导,尤其是要建立起外部风险控制机制,如存款保险或民间合会集体担保机制,促使民间借贷市场稳定、有序地运行。■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思考 下一篇:高职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