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领域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05 07:29:25

糖尿病领域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降血糖药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降血糖药的研究进展,对几种新型降血糖药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论:提出几点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的建议。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其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残和早死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领域药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糖尿病 降血糖药物 研究进展 临床应用评价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曾经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种类日益丰富,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机理,给不同的患者带来益处。

降糖药物的研究进展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它是通过和胰岛B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胰岛素分泌。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后者由于作用时间长和低血糖风险大已很少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有格列美脲。它有双重作用:即有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又有不依赖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既拟胰岛素的作用;另外,还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亚莫利与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有较强的胰外作用,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较其他同类药物弱。2型糖尿病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亚莫利在较低的胰岛素水平下既能发挥相同的降糖作用,减少了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与其他的磺脲类药物不同,亚莫利不仅不增加体重,在较肥胖的患者中,甚至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和磺脲类药物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其降糖机理不是增加胰岛素分泌,而主要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肝对糖的摄取。此外,双胍类药物还有降血脂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双胍类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降糖机制为抑制小肠刷状缘上的α葡萄苷酶,使蔗糖和寡糖,麦芽糖等向单糖转变的速度减慢,使蔗糖和寡糖的吸收减少80%,从而造成肠道葡萄糖吸收减缓,进而改变餐后血糖。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保格糖、乙格列酯等。

胰岛素增敏剂:唑烷二酮类是一类新型胰岛素致敏剂,为高胰岛素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η激动剂,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这一组抗高血糖药物是临床医师治疗2型糖尿病的又一类重要武器,因为它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增加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代表药物有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前者已发现有时可能致死性肝损害而少用。目前认为,后者无明显肝毒性。

餐时血糖调节剂:这是一种新型的短促胰岛素分泌的新药,该类药物使2型糖尿病患者与进食相关的异常胰岛素分泌模式得到纠正,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快进快出,仅对餐时胰岛素分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空腹及餐后,对胰岛素无刺激作用。该药“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提供2型糖尿病患者灵活方便的服药方式。目前该类药物已经上市的品种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

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非磺脲类降糖药物:一项多中心研究对子44例已服用磺酰类药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瑞格列奈或格列本脲作对照,口服本品组于三餐前口服本品0.5mg,口服格列本脲组于早餐前口服5~10mg,主餐前口服5mg,连续12周。结果显示,两组控制平均血糖水平相当,瑞格列奈组空腹时血糖水平较格列本脲组低,餐后血糖水平更低。

双胍类降糖药:国内报道,50例患者分别口服二甲双胍150mg/日或苯乙双胍75mg/日,餐前0.5小时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后交换分别改服苯乙双胍或二甲双胍,再连续服用2个月。结果两组药物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对血脂、体重均无影响。但口服苯乙双胍后血乳酸水平升高27%~52.2%,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的7.7%~9.2%,这亦是在国外苯乙双胍被淘汰的原因。餐前口服二甲双胍者发生胃肠不良反应的比率为32%,改为餐中或餐后服用有所降低,而苯乙双胍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仅为12%。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吉林省人民医院对1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继续控制饮食治疗前提下给口服阿卡波糖,初始剂量为150mg/日,于早、中、晚餐时各服50mg,最大剂量为300mg/日,连续2年,对照组口服格列齐特120mg/日,于早、中、晚餐前30分钟各服40mg,最大剂量为480mg/日,结果二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采用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常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饮食和运动治疗常被忽视,二是口服降糖药常作为糖尿病的初始治疗手段且尚未合理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对胰岛素储备功能很差的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糖尿病者,在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血糖时,应及时用胰岛素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刘萍,边强.糖尿病治疗药-瑞格列奈[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9,20(4):220.

2 迟家敏,孙美珍.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和副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病杂志,1995,3(1):29.

3 周鹏,陈南衡,柏志松,等.阿卡波糖和格列吡嗪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16(6):315.

4 林永丽,杜玉芳,左晶,等.拜糖平与达美康,美的康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46.

5 李颖,陈本川.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J].1998,19(6):336.

6 黄宇红,林世梁,白铁忠.口服2型糖尿药物的研究简述[J].中国新药杂志,1998,7:36.

7 袁春玲,陆菊明,段俊婷,等.1072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的分析[J].天津医药杂志,1998,26(10):532.

上一篇:使用精密输液器中的问题与处理对策 下一篇:地高辛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