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我与《荷塘月色》的情感交流

时间:2022-10-05 04:23:02

情感:我与《荷塘月色》的情感交流

摘要: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流露出的情感是哀愁和喜悦,并且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的这种情感流露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情感因素,并且是对立并存甚至交错在一起的,没有出现相互取代、相互矛盾的情况。作者这种情感流露是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联的,这是作者关注现实,又无法改变现实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荷塘月色》;哀愁;喜悦;现实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07-0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著名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流露出的情感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情感因素,这就是哀愁和喜悦,并且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哀愁和喜悦这两种情感因素是对立并存且交错在一起的,并没有出现相互取代、相互矛盾的情况,这两种情感贯穿于《荷塘月色》全文,并形成《荷塘月色》的两条情感线索。这两条情感线索伴随着作者的行踪等距离的同步交叉发展着,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情感结构,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的情感是复杂丰富的,这种情感结构中包含着哀愁和喜悦两种互相对立的情感因素,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情感因素在各个具体情境中时有交织、时有渗透、互相依存,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结构。出门前,作者愁绪满怀,“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透露出作者在白色恐怖重压下苦闷惆怅、无奈的心情,足以说明哀愁的浓度和深度,这给全文的情感发展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是文章的眼睛。作者积压在内心的哀愁苦闷无处发泄,连“坐在院子里乘凉”也不得安宁,这时的作者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相信荷塘世界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能否解脱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惆怅呢?作者自己也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作者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淡淡的喜悦,正是这种淡淡的喜悦促使作者深夜披衣出门,去寻找自己想象中的荷塘世界,在这个荷塘世界里他也许能够超脱吧。

小煤屑路上,作者在暗淡的月光下背手踱步,便觉得“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认为“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时的朱自清把自己的情感极力融入荷塘月色中,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并以此超脱现实,他的这种超脱能达到预期目的吗?然而,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是残酷的,是没有自由可言的,白天里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说自己不愿说的话。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而难得的深夜里,“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在这一情境中,作者生发出来的情感是模糊不清的,看到荷塘是喜悦,想到现实是哀愁,所以他的情感既有喜悦又有哀愁,喜悦中包含着哀愁,哀愁中又包含着喜悦,是两种对立情感因素的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作者的思想意识是矛盾的,是纠结的。生活在乱世,现实的残酷,社会的冷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朱自清怎么能不忧心忡忡呢。自己的未来不可知,国家的命运难把握,可见,作者的哀愁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法排泄的,但独处的夜晚,静静的,也让作者心情平静,静美的荷塘,撩人的荷香,缠绵的月光,尽享自然之美,所以也就有了淡淡的喜悦。因此,不应单从字面上去确定作者在这一情境中“只是喜悦,没有哀愁”,或者片面地认为“只有哀愁,没有喜悦”。

来到荷塘边,作者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美丽的荷塘世界,这个世界是荷花、荷叶、荷香、月色、月影交织的世界,这里远离喧嚣,与世俗隔离,没有争斗,没有暗杀,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作者独享这份清静,原先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因而那种和哀愁交织在一起的喜悦便迅速挣脱了哀愁的纠缠,以其极大的鼓荡力浮游在哀愁的上面,并占据了心灵的主导地位,使哀愁成为一股潜流。在喜悦心情的支配下,作者如醉如痴地品味着无边的荷香,悠然的欣赏着皎洁的月色。淡忘了现实,排遣了哀愁,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虽然只是暂时的。正当作者喜悦的情感达到高潮时,那股哀愁潜流突然又涌上心头,作者的喜悦心情迅速下滑,并降到了冰点,他感到这美丽的荷塘世界并不属于自己,因为这个世界是自然世界,不是现实生活,“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这一情境中,作者的喜悦达到了顶峰,但无限的哀愁同样流淌其中。因此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是矛盾统一体,无时不伴随着作者,让他时而喜时而忧。从上面情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以及他内心的无法排遣的痛苦。作为读者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作者那种压抑的无处发泄的苦楚。

回家路上,作者被缠绵的采莲歌所迷醉,想起采莲的事情,那不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吗,竟然不知道已经走到“自己的门前”。推门进屋,一种难言的沉闷压抑又袭上心头,“什么声息也没有”。这一情境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是哀愁,原来享受荷塘月色的情致荡然无存,这一情感的转化是一种必然,享受荷塘月色毕竟是暂时的解脱,而且也不能解脱,因为朱自清虽是性情中人,更是现实中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荷塘月色》情感结构中的两种对立情感因素是随着情境的转换不断变化的。它们时浓时淡、彼浓此淡、彼淡此浓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的过程,带有明显的流动感和不稳定性。这种流动感和不稳定性,正是作者情感世界复杂性和丰富性的体现,是朱自清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真实情感。《荷塘月色》作于中国革命低潮时候,当时整个中国处于腥风血雨中。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朱自清陷入了痛苦和彷徨中,无路可走。朱自清走了一条不得不逃避现实的路,因为他无法拯救现实,这条路他是乐意走的,也是无可奈何才走的。因此,他既有走了一条自己愿意走的路的喜悦,也有无可奈何才走这条路的哀愁,其思想感情是异常复杂的,因为这是作者无奈的选择。《荷塘月色》中知识分子的情感正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朱自清真实情感的体现。

读《荷塘月色》就要读出作者情感变化的矛盾心理。学习《荷塘月色》就是探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随作者喜而喜,随作者忧而忧的境地。只有这样才读懂了《荷塘月色》,才读懂了朱自清。

上一篇:情感:表达爱感知爱 下一篇:情感:小议语文课如何落实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