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日语文献建设的新发展与优化策略

时间:2022-01-29 03:39:11

图书馆:日语文献建设的新发展与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日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及研究方向的多元化,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日语文献资源产生了新的需求。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日语馆藏建设的现状出发,尝试分析当前读者对于日语文献的新需求及日语文献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日语馆藏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所需。

关键词:日语文献建设;学科发展;读者需求;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00-02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建设一直是图书馆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多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往往都是从宏观层面上来寻求方案。本文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小语种藏书――日语文献出发,分析其馆藏建设的现状、读者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改善配置和优化策略,以期呈现给大家一个新的视野,为图书馆文献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日语文献建设的现状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成立于1984年,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日本经济文化学院,下设两个专业,分别为日本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日语藏书建设至今已经26年,藏书总量达57884册,日语专业的学生总数614人,每个学生的占有日语图书为94.3册。图书馆的日语图书,主要以80年代出版的语言学与文学著作居多。

1.现有日语文献的学科配置。评价图书馆藏书质量的好与坏,不是取决于这个图书馆有多少数量的书,而是看其满足读者的程度与利用程度。藏书结构合理与否,也是看这两个标准的。从藏书结构来看,日语文献可以分为7大类,其中各专业方向的藏书量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摇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日语文献馆藏结构配置

从这几个学科来看,文学类占比例最大,语言学占第二位,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近代作品为主,评论性的文章也以近代居多。语言类藏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原版日文图书,一种是国内出版的日文图书,这些藏书多是一些日本的名家作品,对学习和研究日语语言学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入藏的经济类图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了解日本80年代的经济情况;还有一些金融政策、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法等方面的书籍,其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有助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而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图书,我馆则一直比较欠缺,但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专业领域的研究也不少,因此希望增加这方面的日语文献馆藏,以满足其对于相关资源的需求。

2.现有日语文献的时间结构。从藏书的时间结构来看,以85年为界,85年以前的约占文献总量的2/3,85年以后的约占文献总量的1/3。我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费的问题,日文图书有相当大一部分主要依靠赠送来补充馆藏;自2000年以来,才陆续购买了一些原版新书。

二、日语学科发展及读者需求变化

1.学科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就学校专业来讲,我校设有日语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两个专业。读者的文献需求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学方面,同时,有向多学科发展的趋势。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的文献需求增长,尤其是社会、文化方面资源的需求日显突出。笔者发现,在学生近年来的论文选题中,也常常以茶道、花道、宗教等为主题来撰写学位论文。所以,在学科方向呈现出多元发展之下,我们也应适时补充完善这些方面的日文书籍。

2.语言文学类书籍需求快速增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全国比较早成立日语系的学校之一,所以20世纪80年代的日语书籍相对比较全面,而且文学作品以近代作品较多,就其学科特性而言时效性往往不强,因此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图书仍可为读者所用。但随着当前日语专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研究的逐步深入和资源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往的那些日语语言文学类图书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所需,他们对日语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希望能有最新的作家作品和语言学等方面的前沿资料,尤其是一些日语的原版畅销书,因此图书馆的日语文献采购应尽快跟上高速增长的需求。

3.其他方向的实用性文献需求增加。在经济贸易等其他方面,书籍则呈现出比较过时的情况,因为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变化较快,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较讲求时效性。因此对于我馆现有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关日语图书,读者普遍认为资料不够新,亟待补充新鲜血液加以完善。此外,作为大学图书馆,在满足广大师生一般的学习和教学需求之外,还应增加一些通识方面的书籍。就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本研究领域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对日本的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均有所涉猎和了解,不能让他们仅仅停留于日语本身的应用,更要增加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因此增加日语文史哲类的图书也显得十分必要,且对于人文社科各方面日语资料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这些藏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了解日本的国情,对日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其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日语文献建设的优化策略

根据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一般大学图书馆应该成为一个信息源而不是一个书库。它的藏书应该满足各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所需,遵循“藏以致用”的原则,但也不要盲目追求完备性,而应突出特色文献的建设。

1.加强语言文学类的文献建设。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文学类的图书多于语言类,但由于语言的利用率,远远超过文学类,所以我们应该增加语言类方面的图书,入藏一些理论性、实用性、教学性的语言类图书,建设日语语言文学特色馆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题日语文献。

2.增加其他研究领域的日语文献。在初步建设特色语言文学藏书的同时,还应该着力于对语言文学类图书以外的其他领域图书的入藏,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均可适当收录,这些方面的图书可以初级入门图书为主,主要针对学生了解日本情况为主,不宜太过深入或过于专业。

3.提高日语文献的采购质量。由于图书馆经费有限,应该尽量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来确保日语文献采购的质量。一方面,图书馆已经把馆藏所有的日文图书记录输入电脑,方便读者查询;同时可以在购买新书时,尽量避免重复订购,提高订购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还开展了学科联系人服务,通过学科馆员对相应学院的走访,及时了解和收集反馈信息,尽量跟上学院各专业方向的研究步伐,达到学科研究资料与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一致。

4.充分利用日语赠书补充馆藏。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我馆也经常收到一些国外大学的赠书。这些图书特点是比较新,都是当下较为热门的图书,这对我们的采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日文系任教的日本专家,经常会把自己的藏书,赠送给图书馆。内容包括文学、语言学,还有专家们喜欢的各种历史书等,这样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也可以根据日本专家的要求,看他们指定的图书,并展开一定的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日语文献馆藏的确存在诸多问题。正如上面提到的对策所言,首先,应该增加语言类方面的图书,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都要有所涉及。其次,文学方面应该多增加一些日本新人作家的作品,文学评论方面应该在原来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人对名家的评论图书。再次,在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增加图书种类,使日语文献藏书体系更趋完备全面。

参考文献:

[1]钱惠军.日语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4):69-72.

[2]王诗涵.论高校图书馆的日文文献资源建设――以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60-162.

上一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讨 下一篇:图书馆:职业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