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语言与儿童教育

时间:2022-10-05 03:50:22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教育

摘 要: 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遗传的作用,慢慢学会语言。儿童期是语言的创造阶段。

关键词: 语言特殊机制 语言生成系统 语言发展

一、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

1.从一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儿童用一个单词表示的意思往往是成人需要一个句子才能表达的内容。这些单词能逐步表示儿童的愿望或观察到的事物,并且随着不同的情景可能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比如:球球、抱抱等。这里的球球可能表示“这是球球”、“我要球球”或者“球球滚开了”。

2.两岁进入双词句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说话的积极性高涨,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从不大说话变得很爱说话,说话的词大量增加。这一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开始由双词或三个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如:妈妈抱抱。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比简单句明确,但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所以也称为:电报句、双词句。

3.五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这时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基本完成,虽然他们掌握的词汇数量还有限,但基本的语法已经掌握,已经能够分辨正确的表达方法和错误的表达方法,能区别语句之间的关系。儿童对语言的运用已不限于表示眼前的事物,已经能够谈论以前发生的事情,也能谈论将要计划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谈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

上面几个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各个阶段是可以重叠发生的。从单词句到双词句,最后发展到成人句阶段,这个发展顺序是不变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儿童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这个发展过程有何奥秘呢?

二、儿童先天的语言潜能

每一个儿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都可以习得人类语言。聋哑儿童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无法用口正常说话,但经过一定的语言环境的训练,也会在脑子里播下人类语言的种子,形成一系列人类的语言体系,所以才可以用手语与人类正常交流。而猩猩即使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甚至进行最好的语言训练,也还是无法发出人类语言的。这里我们想到鹦鹉,“鹦鹉学舌”就是说鹦鹉能模仿人类的说话,但是鹦鹉的语言和人类的语言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人类语言能够主动地把各种声音和意念无限地连接在一起,这种无限的语言潜能在儿童身上就存在。

蒙台梭利把儿童天生的语言潜能成为“语言的特殊机制”。她认为:人类不是天生就有语言,而是具有创造语言的机制。儿童在说话的时候,既要涉及到单个词语的变化,又要涉及到整个句式的结构变化,等等。语言含有一定的规则,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语言。但是儿童把复杂的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和学习。如果我们对不同的发音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有规律可循,每个音都是通过相应的机制发出的。正是因为儿童有创造语言的机制,所以,无论语言是简单还是复杂,在儿童生活的相同阶段,世界各地所有的正常儿童达到的语言水平都是等同的。

另外,乔姆斯基的“语言生成系统”类似于“语言机制”这个概念。乔姆斯基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门为学语言而设计的。乔姆斯基关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显然夸大了儿童先天的语言能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他的观点。儿童获得语言是一个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儿童获得的不是一句一句具体的话语,而是关于语言的一系列的规则。这一系列规则,能够使儿童听懂他从未听过的话,能够让儿童具有生成他从未听过的话语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机制,但不是像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而是一种认知性的加工语言的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

不管是皮亚杰的创造语言机制还是皮亚杰的认知性的加工语言的能力,我们会发现其中一条不变的规律:儿童是具有语言的发展潜能的。儿童先天的语言潜能从何而来?这里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里面的观点。达尔文通过动物的交流方式和人类语言作比较而得出结论:人类的语言是生命进化的结果,人类语言的发展也随着自然进化和物种进化而发展进步。目前为止,人类语言在所有语言体系中发展是最完备的。

总之,儿童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否认先天的因素,包括儿童具有创造语言的机制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儿童语言潜能是在认识和交际的环境中表达出来的。

三、儿童语言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外部环境

由于某种原因被弃在丛林中的孩子经过某种方式保留了生命,这样的儿童的周围尽管有鸟兽的怪叫、淙淙的流水声和树木的婆娑声,但他们仍然是哑巴。因为他们没有在唯一能刺激先天语言机制的人类语言环境中成长。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潜能,在这种潜能的作用下,儿童是从环境中自动地积极地吸收人类的语言。环境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提供儿童所需要的帮助,随时辅导他们,使他们不至于独自摸索、盲目前进。儿童语言是发展出来的,但是不能听之任之,而是需要外部环境的帮助和引导。

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中。从儿童语言交往来说,儿童语言的发展也应当在认识世界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展开。社会交往说认为: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显然这是夸大了外部环境中交往的作用。但是外部环境中的社会交往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这是没有质疑的。成人为儿童提供了较为适合的语言样板,以便于儿童进行模仿和加工,并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带动儿童的语言向前发展,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中,儿童也具有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这种话语实际是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既是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互动,又是生活实践的相互作用。

社会交往说特别强调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我们也不容忽视儿童之间的交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交往是很重要的,在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与儿童情感、逻辑等密切联系的语言体系。

总之,儿童具有语言发展的潜能或创造语言的机制,这种潜能或机制必须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下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儿童语言的发展需要两者的密切配合。

四、儿童学习语言是创造性的过程

我们观察每个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并且将他们在三岁之前那种令人惊讶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形记录下来。这一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在学习历史的继承,而学习的方式及成功的途径将决定整个人未来的生活。

我们在三岁以下幼儿身上所观察到的,虽然总是属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奥秘,以及人在这一年龄阶段所独具的才能和天赋,但人若要在成年后仍然拥有这一财富,就必须保持一种童稚的心。儿童的创造性与接触的环境有着本质的联系,在相互影响和学习中,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并且他们放弃了自己独创经证实无用的语言,而接受了社会化的语言。因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传承,以及社会的不断重复的理解和更新中。因此,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现象只是创造性学习,而绝非全新的创造。

上一篇:不恰当的“关注”易将学生“关住” 下一篇:用爱心照亮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