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打败无聊/常回老地方 可抚慰老人心灵/老人患病应身心同疗

时间:2022-10-04 04:39:33

探究打败无聊/常回老地方 可抚慰老人心灵/老人患病应身心同疗

探究打败无聊

文/陈赛

人是很容易麻木的。生命中很多新奇美好的东西,一旦我们对它们习以为常时,它们就不再“存在”了。在心理学上,这叫“适应原则”。这种原则不断地将我们从幸福或痛苦的极点拉回基因最初设定的起点。这个心理免疫系统也是进化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馈赠,一方面保护我们不至于因极度的痛苦而崩溃,另一方面也阻止我们享受绵长的快乐。

“探究”本身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姿态,是对抗生活之麻木的最佳武器。有一次,福尔摩斯捡到一顶躺在大街中央的帽子,经过一番打量,说这顶帽子的主人因为酗酒而毁了自己的前程,他的妻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恋他了。对福尔摩斯这样的人来说,生活不可能是无聊的。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生前做最后一次癌症手术时,医生告诉他这次也许撑不过去了。他说:“如果是这样,拜托帮我把给解除了,让我处于清醒状态。”“为什么?”“我想知道生命关闭时是什么感觉。”有了极度的探究欲,连自身的死亡都可以是一件兴致盎然的事情。

常回老地方 可抚慰老人心灵

文/韩军

老地方,承载着人们的记忆,简单而温情的三个字,像一缕淡淡的微风,让人安心踏实。

老地方可以是家乡,可以是学生时代疯玩的广场,也可以是第一次和恋人牵手的树林。电视剧《手机》里,老家小山村严家庄,便是主持人严守一的老地方。不管他遇到多大挫折、多么迷茫无助,回到老家,和奶奶说说话,心里就能舒坦。这里不光是他身体的故乡,也是心灵的故乡。

心理学家发现,怀旧是一种特殊的回忆方式,可以缓解人们的孤独感,让人感到心理支持,从困难和痛苦中暂时解脱出来。

此外,老地方记载着人们纯真的回忆,是人们心灵的一片净土,回到老地方,往往能为自己提供不一样的启发。

心里累了、苦了,不妨找点时间、找个机会,回到老地方,做个心灵按摩吧。

老人患病应身心同疗

文/祝国勇

在临床上医生把孩子和老人归类为最为头痛的病人,孩子是不懂世事,往往哭闹不止很难与医生配合,老人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但老年人由于体内组织器官的衰老、生理机能的衰退,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适应能力相应下降,随之出现与其他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治疗的进程。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否认心理,自尊心理,孤独心理,恐惧心理。

老年人患了病,在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确定后,还要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具体可归纳为五法,即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转移疗法、行为疗法、想象疗法。

“说理开导法”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帮助患者。

“暗示疗法”,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患者病情比昨天好一些,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而不良的暗示常可导致“医源性疾病”或使患者丧失信心从而使病情加重。

“转移疗法”又叫分心疗法,即让患者注意力转移到愉快的事物上,如听笑话、看电视,让患者心情愉快,淡化或忘却烦恼。

“行为疗法”是采用对患者行为的指导,如奖励、处罚、技能训练等,使病人能意识到体内的生理变化或脏器活动,而后学会自我控制,最后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想象疗法”是引导患者从纷扰的思想情绪中通过想象使注意力由分散转向集中,情绪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和平静,使精神和躯体得以松弛。

心理治疗和身体治疗的相结合将使老年病人更快恢复健康。

上一篇:流行管什么用? 下一篇:一针“美容针”能美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