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重塑

时间:2022-10-04 10:38:11

会计文化重塑

“会计当而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青年时先后担任“委吏”、“乘田”等管理仓库账目与管理牛羊畜牧等财产物资的基层官吏,这是他之后总结这段经历的感受,意译表达为“做会计要确保账目精确,饲养牛羊要让它们长得肥壮。”两千多年时光荏苒,而今的会计领域已历经沧海桑田的多番变化,人们的记忆中如何留存与体会先哲质朴扼要的微言大义?

在2012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出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目标,并强调“实现这一突破和跨越,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 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同年,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会计报》共同主办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改革开放逾30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搭建体制机制框架,建立准则标准体系,行业服务对象和领域不断拓展,在国际行业规则制定中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会计与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已向会计控制、 参与决策管理等方向发展,会计改革探索虽取得不少成果、具有一定广度, 然而走走停停、执行不足、 深度不足, 在地、县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村级经济组织, 会计管理部门、亟待规范财务的企业,急需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亟待财务与会计在内的各领域与之适应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深层次的关注与关怀。

社会环境的变迁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历程中打上新旧体制交替的烙印。回溯以往十多年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在微观经济群体中位于金字塔尖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位于塔基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其“水分”亦不胜枚举: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我国80%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代表公信力的政府部门会计行为规范性、会计信息透明度引发公众对高昂行政成本的质疑:国家审计署近年来的审计结果表明,挪用资金、财务混乱成为行政机关会计行为违规的两大“症状”,国务院55个直属部门中有36个部门被审计查出违规挪用资金21.09亿元,约占总数的2/3。体现在具体个体则是,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原则,随波逐流,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自信和职业荣誉感;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观念落后,对工作认识仅停留于记账、算账、报账,普遍存在求安稳、混日子的心理;本位主义渐浓,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中饱私囊,等现象。这些扰乱了经济秩序,滋生腐败,打击了公众信心,危害了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计行业、会计工作者树立并坚持核心价值观和灵魂。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经典之作中的《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我国首先翻译出版了后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翻译出版了前者。这实际折射了“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转化趋势。数百年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随着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已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是我国企业乃至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不平衡、不协调、增速下滑的压力,实质是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长期以来赖以支持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的商业语言,作为考核微观经济体与宏观经济综合发展成果的杠杆,会计行业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适应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时局,调整职业定位,准确认识自身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会计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理念,并深入渗透到整个行业尤其是理论研究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开放性,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进到中国来。由于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使我国理论界能够在今后几年内以较短时间了解到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纵观我国改革与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配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学界一直处于“取经阶段”,“亦步亦趋”地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改革开放至今,许多研究都是配合或基于某种驱动的“角色”;转型时代的浮躁风气也侵染着会计理论研究,部分学者追赶“前沿”,将发达国家的理论套用于中国现实,缺失思想、人云亦云的作品不一而足,中国会计学界还没有真正树立“独立之学术精神,自由之学术思想”。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周礼·天官·冢宰》;“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管子·立政》;“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正义》……从结绳记事到中式单式簿记、龙门账、四脚帐,到改良中式簿记,再到西式簿记引进、会计电算化,有天下之经济,即有天下之会计,会计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如影随形,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无不围绕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个性,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养分。

而当代会计文化、会计精神的内容和内涵丰富程度远远不止于此。“与时俱进、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当代会计精神、及时反映国际上会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方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王军副部长认为。

西方文化中法治契约、探索冒险、质疑创新、民主平等、个性解放的特点及崇尚科学理性、条分缕析归纳分析的思维模式,深深融入其会计方法理论、制度建设过程中,西方会计文化和思想体现出追求公正透明、强调自我职业价值中责权利等特点,并自近代以来影响着我国会计发展历程。西方会计发展的历程从关注个人利益、法人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逐步过渡到关注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以职业理性和社会理性为基础,促使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健康和谐。这一路径的行进轨迹,确已在我国会计发展现状与今后趋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此外,当前国际会计业界的格局依然以美国和欧盟为主导,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冲击着我国现有的会计价值观体系和价值观变革。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还需要来自外部的阳光风雨。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会计文化的内涵可以更丰富,外延可以更宽广,会计文化理念与载体之间存在更多有机融合。与其他领域恣肆、仪态万方、浪漫华丽等文化特点相比,会计文化的美在于质朴、务实、审慎、严谨、庄重、低调内敛,“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高层会计管理部门还提出,“再过若干年,会计集统计、金融、管理等学科知识之大成”的理想,改观晦涩专业的窠臼,渗透惠及、优化美化日常生活,为大众所理解和关注。

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需要漫长而艰难的深层精神批判和重铸的磨砺,完成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尚能达到“引领我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的境界。

“会计文化建设是我国会计继法律制度改革、内部控制改革、领军人才建设,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等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又一个新的起点,是与党的十持续改革精神相适应的光辉起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郭道扬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我国古代会计源远流长却有史无书,博大精深的会计思想散落于经史、法典、政令、奏议、文学等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他专于会计基本理论、中国会计史与思想史、国际会计比较等研究方向,其著作结束了我国会计历史与思想长期以来有史无书的研究空白,改变了西方学者对东方会计的错误认识。此时,郭道扬教授正埋首于财政部科研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的“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以他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首次对新中国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史进行研究,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成就,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展开会计史研究,把历史、现时和未来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坚持全面系统弘扬中国悠久会计文化的创作目标,坚持写史重在写规律的原则,既分阶段进行历史运行规律的总结,也从总体上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揭示,并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治史致用的精神。

他告诉记者,当前中国作为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建设,将会出现许多中国自身特有的经济现象,也会相应产生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要开拓会计文化资源,继续端正我国会计的改革方向,在梳理、回顾会计历史与思想,反思会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会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手当代会计文化建设,树立起中国会计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字塔,确立中国会计发展的远大目标,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与实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会计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计发展在会计文化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不把会计文化、审计文化、财务管理方面的文化包容在内,将是很大的不足。”郭道扬说,“然而,现在出现了会计文化学习与研究断层,会计业界部分人缺乏对中国上古、中古与近现代会计史的了解,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联关系从根本上缺乏认识,因此,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

“中国的历史灿烂辉煌,包括会计文化在内的文化史是其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他告诉记者,“翻开时下的一些会计论文,其中硬译、硬搬、硬植的现象屡见不鲜,既不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也不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根源,故免不了导致榫不对榫,卯不对卯。”近年来,由于会计学界对古代、近代历史不了解或者是忽视和淡忘,一度造成对国外一些会计概念与理论的盲目追从。他认为会计理论研究不能就事论事,需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研究问题,既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历史,也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现实。如研究会计法律制度需要了解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法律制度的起源,把握它的历史基本运行规律。然而时下有不少人,只知道《拿破仑法典》、英国1844年的《公司法》、美国仿效德法大陆法系汇编法规而出的《统一商法典》。而对我国战国时代李悝的《法经》、秦代法律文书中的《仓律》、《金布律》、《效律》、《工律》等、西汉的《上计律》这些世界上最早关于法典式会计制度的制定与颁行的光辉历史事实缺乏了解,这是让人痛心的事。

“近些年来产生了一种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割裂古代、近现代文化与当代文化必然联系的拜物、拜金思想与实用主义,这是必须认真克服的一种思想倾向。”郭道扬认为,站在中华五千年光辉会计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正确认识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位置和展望中国会计发展更加辉煌的远大未来,这是一个会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与教育者必修的会计文化课。早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1933年,我国便了统一会计制度建设的文件,这个历史性文献已展现了新中国会计发展的曙光。“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制度建设遵循着从宪法到民商法到经济法,到专业法规再到准则最后到行业制度的过程,会计制度与准则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形成完整的、层次清晰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与美国会计发展相比,中国人讲统一会计制度的历史要比它早2000多年。自2011年下半年,他在阅读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发表于《证券时报》与《财务与会计》上的文章后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上的确存在“会计霸权”,也确实存在“会计掠夺”与“会计侵略或侵占”,“这是中国会计界必须高度警觉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连续不断出现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等事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抛开深入思考会计制度本身的效力和内在约束机制,为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制度领域的纰漏与弊端这一层面之外,是会计文化断层导致会计道德断裂的现实反映。”郭道扬说,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伦理丧失,会计舞弊、财务舞弊、审计舞弊三方面的舞弊合谋,是贪污盗窃、经济犯罪的基础。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会计制度,都必须把会计的道德放在首位,一个国家的会计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诚信、失去了信用,便会造成经济发展的障碍,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环节是会计治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和法家文化对会计文化影响非常深刻,造就了我国会计文化包括道德、诚信、信用在内的丰富内涵。“会计当而已”说明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道德与信用,待人、对凭证、对账簿、对会计报告都要讲诚信,会计方法体系以文化背景为支撑,文化的背景即以道德诚信作为支撑,这是会计实务与历史文化领域的最精髓。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道德、诚信问题,更一直注意打击各个方面的经济犯罪,这使我们在新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乃至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充满信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付磊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在会计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有过长期的探讨和追求。上世纪20年代,我国会计界前辈潘序伦先生在创办著名的立信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时,即将诚信确立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可以从潘序伦先生的下列言谈中感受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追求和坚持:“实践中深深感到,要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再将之引申成‘信以立志,信以受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把它作为我们处理各项会计事务的训条,要求立信同仁共勉”。

“时过八十多年,会计界前辈的话语和身体力行,今天回想起来仍让人内心激动,确是我国会计文化中应当代代传承的优秀之处。”付磊还说,一些会计权威机构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1983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在《道德规则》中提出了能力、机密性、正直、客观性等道德标准;199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规则》中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则归纳为:责任、公共利益、正直、客观与独立、能力、服务范围与种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1年在《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中将会计师职业道德提炼为公正、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标准、独立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年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宣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技术规范、责任;中国财政部于1996年制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列出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历史上世界会计人对会计工作长期感悟、摸索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精神从事会计工作的认识,与今人提出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和所追求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境界”有着同样的性质,是会计的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我们思考和奉行。

“在会计界中有些问题没有把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出现的认知混乱甚至影响到社会其他领域。”郭道扬告诉记者,“一部电视剧中,前后字幕所用‘帐’、‘账’不一致的现象不一而足。”“帐”由以往表示帷幕或床帐之“帐”演化用以表示会计帐目、帐簿之“帐”,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皇帝与达官显贵热衷巡游,通常沿着巡游路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帏帐,其内所设贵重精良之物一应俱全。为了保管好这些财物,每一帏帐派一专人进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上级主管官员。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形成一种惯例乃至制度,从财物核计方面讲,凡登记帏帐之内的财物简称为“记帐”,而把作成的书面记录称之为“帐”。到唐代,“帐”在官厅会计核算中盛行。此外,地处边远地带的游牧民族按帐篷计算人户,一般一户一帐为一个纳税户,逐渐演变为“记帐”,隋唐与唐宋之计帐,或按人丁户数,或按田土,或人户与田土结合确定编制计帐,作为赋税征纳的依据,其精神与基本做法大体一致。

如何着手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文化建设?付磊认为,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会计文化建设中,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整体思考,深思熟虑,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助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文化。不同时代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自身特点,但无论哪个时期的会计文化又都,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普遍真理的基础,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例如,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的表现。

会计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但就目前而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当前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他认为,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当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进的会计文化建设,应该明确突出以会计工作健康、有序为目的,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开展。”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全面引入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这种“引入”首先通过翻译大量教材并在报刊上进行宣传。其中马卡洛夫的《簿记核算原理》认为,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有本质不同,并提出了阶级性是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本书成为奠定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学的思想基础之一。此时,我国会计学发展的特征为摈弃西方,贴近苏联,继承中国原有会计方法,使会计成为“民族的、大众的”,阶级性的讨论则贯穿于其中。而后的时期,社会大环境提倡“突破旧有思想观念和旧规则”,人们在会计领域开始“快速、大力地简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原本有十几种,经过“简化”后只有一种,科目由原来最多的1000多个简化为66个,“以表代账”、“无账会计”的现象非常普遍。时期,会计工作被认为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典型,大批会计人员被下放劳动,企业财务工作形成“三不记”的状况:不记利润、不记奖金、不记成本,不少企业只有资金平衡表,记载资产和基金,利润则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毒草”,不能提及,成本管理、费用管理称为节约。会计工作陷于混乱和瘫痪。改革开放后,是我国会计界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大量引进西方会计的一系列思想、方法,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选择权、不需要职业判断,到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纳入准则模式和专业判断平台。而后,从“与国际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接轨”到“与国际会计趋同、等效”,中国会计界采取了“拿来主义,其中出现盲目崇外的,但这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阶段。综观60年新中国会计的发展道路,如同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相似,我们也要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这看似普通的道理,但这对于重塑中国会计战略大目标所是不可或缺的。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的历程后总结说:“文化涉及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走过的路,就不知道现在为何这么走以及将来该如何走。”

他认为,会计文化建设包含“中国会计应该有怎样的哲学观,有怎样的战略观,有怎样的发展观,有怎样的运动观”, 找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外、只唯实”的具有中国特色会计发展之道。他说,会计的发展自始至终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因素为会计带来的新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与深广,会计的全面改革将在参与解决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首先要确立新战略观即大的发展目标:对于会计理论界而言,应多研究诸如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结构性减税、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计价、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型企业价值问题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这些领域虽有涉及但还未形成体系或只是简单借鉴西方理论,还未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对策或案例研究。其次,重大会计政策、重大会计估计等会计方核算方法应优化固化,并形成体系。其三,要确立危机观,时常进行检讨和反思,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历程有过全部学习前苏联的教训,有过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一切服务政治”的极端,有过解放思想的振兴,还有唯“外”是从的浮躁,这些都是值得回顾和反省的。

“当前进行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讲授内容要动大手术。”郭道扬将之上升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弥补会计断层”的层面,“这一环节意味着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将形成怎样的知识结构。”付磊则认为,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事业未来的希望,他们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念,关系到我国会计事业的明天。总结我国几十年会计教育的经验,不能不让人痛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在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理论认为,成本是牺牲,而马克思主义将成本定义为价值的转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永远是真理,是伟大的。”郭道扬指出,马克思对会计的论述相当精辟,接触到会计文化的内涵,课程设置调整首先应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会计的指导意义。“一门课程全国有数百本教材,相互照搬套用。”在他的构想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从会计学原理作为起点,而会计学原理须以产权理论为支柱。要着手会计课程设置改革,须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加大传统会计文化篇幅,使新一代会计人才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精通古代、近代、现代会计文化,融合中西方会计文化,从知识技术上把中西方、古代现代相结合,同时从人格与精神上树立起文化上的道德、品质、诚信等重要内容, 使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方式方法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经得起时间沉淀的精神之作。

郭道扬还指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思想、原理的层面,也应体现在具体方法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层面上。“仅仅是原始凭证,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契约关系,便包容着十分深邃的文化内涵,此外诸如账簿记录、报表编制的精确性、真实性、正确性,更不用谈了。”以合同的来源为例,他告诉记者,古代社会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时,将双方承诺书写在木板或竹简之上,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达成交易的条件、具体法律依据等方面,一式两份均由交易双方签字,之后用刀一裁为二各自保存。一旦出现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双方当事人将两份木板或竹简作为原始凭证上交给官府,由官府合二为一进行比较后,断定双方是否履行承诺,由此形成早期的合同。此外,中国秦汉时代的“参办券”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式三份式凭证,其中“中办券”设置具有科学性。早期经济交往中的订立合同即具备了社会属性,通过这一制度层面,使道德范畴的“诚信”延伸到社会法律法规的范畴。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付磊说道,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应合理规划,从长计议,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不断创新,循序渐进。

“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会计工作自身的需要,从实务工作角度而言,日常工作是会计文化的载体,会计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会计行为。”中铁大桥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大桥局五公司)董事会秘书管晓华对记者说。该公司为中国中铁下属的三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23亿元,近五年来平均资产总额超过1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建筑行业企业具有周期性较强、占用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经营规模数量效应的背后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近年来,施工企业经营规模扩张过快给经营和生产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即期支付压力带来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经营规模和管理跨度加大带来管理水平相对下滑等,企业生产经营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矛盾,往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集中通过财务会计工作反映出来。为了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加,职能逐步扩展,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

他认为,会计工作要全面履行企业所赋予的各项职能,离不开一套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离不开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会计队伍;离不开领导支持、同事理解的良好会计工作氛围,“而这一切正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工作逐渐形成“强化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改善财务状况,保障生存发展需要”的理念。日常工作流程中,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强化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项目完工收尾过程的经营,集中资金管理、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劳务供应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在财务与会计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审批;盘活存量资产,及时处置闲置资产,加大自有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物资设备的外购;按照“理债就是理财”的观念,加快外欠款回收进度;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降低有息负债规模。通过这些环节和实际操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则成为不断推进会计文化建设迈向新层次的现实基础。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氛围,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文化通过每一个微观个体的人来体现,企业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会计是一个信息综合加工部门,它的原始信息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因而抛开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会计结果的优劣和真实与否取决于企业每一位成员。管晓华介绍说,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将自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之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搭配不同类型会计人员,在重复枯燥的日常工作中磨练从事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严谨、细致、客观、理性的品质;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企业决策;加强会计人员学习和后续教育,使之熟练掌握本单位的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次和外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和谐会计的会计文化。

“历史是无言的老师, 会计历史概莫能外。通过了解历史文化,不但能够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而且结合现实情况可以创新和启迪未来。”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灿光电)审计总监、高级会计师赵团结说。华灿光电从一家创业型企业转型为规范的上市公司的阶段, 将财务会计工作理念逐步定位为“专业创造价值”。

赵团结解释说,这一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表现为:规范会计核算,提供决策依据。会计数据的规范性是保证财务部门得以信赖的基础,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而言,只有规范会计核算,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质量才是可靠的、具有可比性,国家的经济决策不会偏离客观现实。参与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即为会计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通过财会数据的分析和复核,可以发现企业发展历程,预测所在行业甚至宏观经济的走向,为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来源;积极筹划税务,合理降低税负,通过税法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税赋,减少公司实际税收负担,对于微观经济体的企业而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社会角度而言,税法是滞后的,当新的经济业务模式出现后, 税法以及其他经济法都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推动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全面审核业务,防范公司风险, 提倡财务会计工作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产品结构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各项决策进行全方位审核,提供风险防范预案。

他认为,通过实务工作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包括制度建设,国家推行,企业践行,从体系上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绩效管理,“没有考核的制度仅仅是走形式”,作为社会经济人,无论是公司高管或是基层员工,当个人经济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相捆绑,个人才会发挥最大的主观积极性;领导重视,榜样的力量在于方向,企业领导的言传身教,胜过汗牛充栋的说教和呼吁,引起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顺利推进;加强外部监督,“没有监管就等于撒手不管”,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违规成本,会计文化建设工作亦如此”,监管的另外目的在于通过警醒后来,逐步改事后监管为事前防范,以积极的心态来促进整个会计文化建设。

他最后补充说,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会计文化建设主要内容还应突出的方面是,其一,合法守规经营,遵守现行法律法规是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工作职责,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遵纪守法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摄于法律的威严,更在于倡导企业行为。其二,及时高效工作,企业上市后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较多,相应的监管部门增加了,要求对内通过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对外结合其需要迅速开展工作,日常工作中与此对应的是,延长工作时间成为常态,尤其是在季度末编制各项会计报表期间,财务人员任劳任怨地加班加点,保证会计报表质量;其三,善于学习新知,财务会计工作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国家不断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及其解释,财务会计人员应边做边学,学以致用,互相促进,同时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万金油”,具备经济法、税法、会计、证券、投资、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从容应对各项复杂业务。其四,积极参与决策,公司上市后,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度得到提高不言而喻,增加了参与企业各项决策活动的工作需要。

上一篇:玻纤菱镁建筑模壳生产现状与应用效果考察 下一篇:李昌平的十年:为三农,两度上书,说一句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