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节奏构成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04 05:22:57

影视节奏构成关系研究

[摘要]节奏是影视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作用于人的情绪,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激感共鸣的重要环节。影视节奏有着自己的概念、形成过程和构成元素,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探析构成影视节奏的各元素对影片整体节奏的影响,能了解影片的创作过程中节奏运用的重要性。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创作者都要具有对节奏的掌控意识,这样才能使影视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生命力。

[关键词]影视节奏,产生及作用,构成元素,构成关系

节奏是影视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讲:“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电影理论家慕西纳认为,电影的关键“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美国电影研究家威廉・汉脱在《电影的探索》中曾经提出过节奏是影片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这一观点。影视节奏是作品生命力之体现,没有节奏,便失去了艺术的魅力。

一、影视节奏的界定、产生及构成

影视节奏是各种视听元素和内容元素运动变化的产物,它作用于人的情绪,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激感共鸣的重要环节。尽管形成节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节奏都离不开两种要素:一是时间因素,即运动过程;二是变化因素,即可比成分的交替更迭。也就是说,影视的节奏既体现在时间流程里,又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既依附于活动的影像中,又渗透在变化的声音里。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并不限于一成不变有规律的运动。沉静是一种节奏,紧张也是一种节奏,由沉静转为紧张再转为沉静,这是节奏的更替和人们身心感受的需要。生活中复杂的节奏体验是艺术中节奏变化的依据。总之,艺术适应了人们身心感受变化的特点,以可控的方式创造了节奏,强化了人们对于节奏的审美感受。影视在节奏表现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它可以把在自由的时空中运动着的活动影像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使人们直接感受到运动的速度和强度,这样就更有利于节奏的表现,也更有利于观众感受到节奏的存在。

影视节奏的构成包括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两个方面,作品整体节奏是叙事性内在节奏和造型性外在节奏的统一。内在节奏体现为叙述的观念和结构,决定着作品的整体风格。因此要把握好内在的节奏基调,在此基础上安排好内在节奏变化的轻重缓急。而外部节奏是指由画面内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运动和镜头转换的频率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有时一致,有时相反,属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构成元素以画面内人或物的外部动作、镜头动作、剪辑手段为主。

影视节奏构成的主要元素:镜头的尺寸、景别、角度、光影的变化、色彩的冷暖、时间流程的表现、空间的变化、景物造型的处理、剧作叙事的构架、演员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的变化组合,以及声音的处理等。

二、影视节奏的特点

1.电影节奏并不等于影片本身的节奏。

节奏的存在以观赏者感知或感受到为条件,影片内在力量即情绪流动的节奏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不同幅度和速度的交替运动,引发欣赏者改变原有的心理状态,产生情绪感受上的共鸣或同步,由此可知,电影节奏并不等于影片本身的节奏,而且包括影片本身节奏与由此产生的观众感受节奏的同构。如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其中几处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翩然起舞的场面情节就是来源于音乐节奏和调动起来的观众情绪节奏。影片按现实时间的自然流程运用手提摄影的方式描述一段充满画面质感和情感真挚生动的故事。女主人公眼疾日重却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却以机器有韵律的机械运作声和工友的操作声作为翩然起舞的节奏,在劳累中享受音乐舞蹈的陶醉。这种节奏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是主人公情绪上的要求,影片正是抓住这点让这段优美的节奏韵律成为亮点和影片魅力所在。

2.节奏性期待与期待的实现。

这里最典型的例证应该是导演希区柯克在运用变化和构成节奏形成独特的悬疑影片风格上堪称大师。由变化产生节奏影响甚至控制观者的期待成为希区柯克轻车熟路的手段。表现在影片《精神病患者》中“浴室谋杀案”这一经典段落是这样处理的:由浴室开始到玛利恩被杀倒地,共长3分钟,如果从老妇人进画算起到杀人后老妇人出画,长约39秒,共33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仅1秒多钟,其中最短的镜头仅有几格。这场戏时间之短,镜头之多,速度之快,节奏之高,构思之精密,艺术感觉之准确,都是非同寻常的。由观众的预知式结局到结局的揭示,并以预知悬念的手法为观赏者制造一连串期待并对这些期待加以实现。期待是紧张的一种形式,如愿以偿至少提供了一种暂时的解脱和松弛。

3.相互关联的内容与节奏。

内容的变化自然会引发形式的变化,也就自然会有不同的节奏形态。表现动感和奇观性的好莱坞大片注重视觉冲击,其节奏也具有鲜明的依靠速度和力度获得的刺激性;而表现生活、情感的生活片,影片节奏如生活自然流程,如中国导演马俪文的《我们俩》完全就是这种清新质朴又不失真情的生活流程片。

4.节奏需要电影表现媒介的重复。

重复出现的单位间的内容分成了好些组或节。节奏的变化可以源于每拍的长短也可以源于各拍间距离的长短。我觉得把电影当音乐来拍的比较突出的是王家卫,看他的电影像生活在一种音乐空间中,一种情绪的迷离旅行。《花样年华》中优雅闲散的脚步,墙角昏黄的路灯,不断重复的复调音乐,这种节奏韵律的出现和距离呈现让影片变化自如又不离核心情调;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火车上舞蹈一段,凸显了节奏的顶级美感和视听享受。这是一段内心的舞蹈,想象中最完美的情感抒发,从女主人公摘掉眼镜的“惊人”之举到她从想象中回到眼镜中的现实,共约132个镜头,景别很丰富,拍摄角度也细致琐碎,镜头具体到一个表情一个未完成的动作,其中近特镜头占2/3,全景远景的出现好像音乐中乐段的间隔,也有明显的抒发舒缓情绪的作用。

5.影片的总体节奏把控。

大多数导演是通过对摄影机和演员运动的处理,对对话速度和剪辑节奏的处理来掌握影片速度。导演既是依据理性又是依据直觉来处理速度的,尽管大多数影片兼有动作缓慢和快速的场面,但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大致的总体效果。尹力的力作《云水谣》明显的分为两大节奏板块,也有由表现内容所生发的叙述方式的区别,前一部分表现纯美的爱情,太平安逸,节奏舒缓优美;后一部分爱情遭遇挫折,战争生活主宰画面,或热烈或喧嚣,节奏起起伏伏,充满戏剧感。变化融于统一的真挚不变的感情,最后在情感共鸣中走向统一。

三、影响影视节奏的因素

雷内・克莱尔认为有三种因素可以决定影片的节奏:镜头的长度、场景的变换、镜头中的影像活动。而现在一般认为电影节奏表现在镜头长度、拍摄距离、摄影角度、摄影机运动、时空转换手段、音画关系等方面。

1.镜头的长度对节奏的影响。

镜头是影视的基本单位,镜头的时间长度对于节奏就具有重要 意义。一部以短镜头为主的影片和以长镜头为主的影片在节奏上是截然不同的:一般的,长镜头节奏舒缓,短镜头则创造一种快速急促的节奏。示范短促的镜头所创造的是一种冲击感,而长镜头所营造的则是一种期待,甚至是一种焦躁不安等等。总之,只有等时间展开,否则不得而知。

2.景别对节奏的影响。

电影的景别也创造着节奏。远景使观众视野开阔,全景体现完整的生活场面,中近景叙述事件、使观察透彻,特写展现细节流露深层次情感。马赛尔・马尔丹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在一个全景中,人物又是被处理成一个渺小的形象,人被物化。这时,全景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心理情绪,消极的道德气氛。但有时也能创造出相反的意境,表现美好颂歌抒情式的情感。特写适用于表现“一种思想意识的全面暴露,一种巨大的紧张心理”。马尔丹还认为,一系列特写镜头可以产生一种异常有力的、压倒一般描绘的、激烈的戏剧性。全景则更多地造成一种痛苦感、不安的期待、令人难以忍受的懒散。从全景走向特写表达心理紧张的突然变化,从特写转向全景产生的效果则是无能为力和听天由命。由于不同景别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可见速度是不同的,这就影响了节奏的发展速度及其含义。可以利用景别的大小差别来调节视觉节奏。在一组小景别中插入大景别,或者在大景别后跳接小景别,这些都是打开视觉空间或改变视觉重音来转换节奏的常用方式。在带有叙事性的电视片中,利用前进式句型和后退式句型在景别及叙述效果上的对比,交替使用,也可以调节节奏。

3.色彩和光影变化对节奏的影响。

以色调变换来创造节奏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光、色、构图等都是影视画面中的重要视觉因素,而且是流动的视觉因素,这种流动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对比形成了视觉的节奏,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见统一。如《英雄》、《我的父亲母亲》、《天生杀人狂》都是成功的例子。一部电影通过显、隐、化、切等手段巧妙穿插和有机配合都能产生出富有层次感的节奏来。

4.蒙太奇节奏的影响。

不同的蒙太奇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平行蒙太奇将同时进行的事件分割成许多片段,交替的在银幕上出现,这种手法能创造出紧张气愤,其节奏也是急切而紧凑的。对比蒙太奇,使对比双方的审美意味相比较而加强。对比的结果使后续的画面产生形而上的理念表达,同时在故事叙述上产生强烈的节奏。复现蒙太奇,关于反复对电影的意义,通过大师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反复有助于有机整体的建立同时也可以作为加强力度的手段。影视艺术中的“反复”。一般是某一种事物表面形式的重复。诸如用具体物件、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场面调度,环境背景、镜头景别和镜头角度的反复,来强调导演在影片中的某一意念,从而表明事物的内在变化。这种种“反复”,有的能提出某种暗示、象征、隐喻,引起观众的联想;有的能贯穿全剧,深化戏剧冲突,增强戏剧性效果;有的能渲染气氛,让观众“入戏”。重复能使人产生一种时光流逝的亲切感觉,有助于主题思想的揭示、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结构的完整。在布莱松的影片《圣女贞德》中,再三反复的出现全无修饰的沉闷西街监狱的高墙、沉重的大门、通向火刑柱的阶梯和石路。这种重复手法却凝聚着深厚内涵,首先让人联想到仪式的感染力,同时使人体会到一种超越个体的沉重感和无情规律。在导演不同寻常的空荡荡的现实中,重复手法的单调感或其催眠式的节奏,始终伴随着人的貌似变幻不定的历程。隐喻蒙太奇,按照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将类比的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类似的特征凸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意图、事件的情绪色彩,从而丰富和深化事物的形象。闪回,给人突兀引导感,它是对情节叙述的插入和修整,同时强调着主题,敲击出短暂的节奏强音。

5.声音对节奏的影响。

声音对电影节奏的创造起着重要的意义。难怪巴拉兹提出“声音蒙太奇”的说法,而音画同一作为最基本的结构手法“可以创造出非常严密、有趣且富于表现力的结构来”。著名导演陈凯歌的《黄土地》中腰鼓一段是整部影片节奏中的一个“格”,腰鼓的鼓点所构成的“节奏鼓点”让人久积的压抑彻底释放,不由身随舞动。音画分立可以拓宽影片容量,在德国导演施隆多夫著名的《铁皮鼓》开头,在宁静的小镇中却传来了不祥的警鸣声,预示了未来小镇不测的命运。又如北野武《座头市》中很多劳动的场面都应和着音乐的节奏。第一处农人锄地的声音与节奏,充当了背景敲击乐之间的和声;第二处在影片中段,有几个农民在雨中戏耍,光脚板与泥巴踏合之间发出来的声音,分明是踢踏舞的旋律;而临近结尾时,村民们帮助盖房一段,各种劳动工具简直都成了乐器,每一下锤击都对应着敲击乐,而刨子、锯子的每一次推拉都正好成为背景音乐的伴奏。

四、影视节奏构成关系

节奏的本质是运动的变化,无论是内在叙事性节奏的发展变化还是外在造型性节奏各元素的对比作用,其节奏实质上都是在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更替中形成,诸如叙事内容的紧张与松弛是动与静,镜头切换的快与慢是动与静,声音的强与弱也是动与静。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用“动静相生”来作为把握节奏的一个原则。这种动静节奏既可以是由叙事内容的丰富与简约、内容性质的紧张与。舒缓等对比来安排,也可以利用声画关系、景别、动势等形式元素的巧妙组合来调节。节奏的动静转换有两类方式,一是渐变式,强调节奏的自然变化,也就是镜头动静关系的转换是建立在镜头逐步推进、内容不断铺垫的基础上的,节奏变化的界限不是很明显。二是突变式,强调前后节奏的对比,以加大动静反差的方式,造成视觉心理的震惊感,节奏变化强烈。

这样的突变技巧被常用于段落转场和制造强烈视觉效果的场合中。渐变和突变是节奏转换的两种基本方式。一般来说,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外在节奏都应该与内在节奏保持一致,比如,内在节奏慢,外在造型手段上也多采用能够体现慢节奏的方式;但是,也有些时候,为了取得更好的叙事效果,内在的动静变化与外在的动静变化可以暂时分离,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意义上的内外融合与统一。事实上,精确的节奏是在剪辑台上实现的,而且其中的一些处理手段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作者简介]王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气韵”之变及其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意义 下一篇:设计管理理念对设计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