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在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时间:2022-10-04 02:32:38

高中政治课在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摘 要】 高中政治课要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效果,就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的关系;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的关系;指导与合作、讲与不讲的关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关键词】 高中; 政治课;教学实施;关系;处理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从而构建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高中政治课要真正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设置上,应处理好“点”与“面”、难与易的关系

“点”与“面”的关系就是探究问题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其实质是要求探究问题的设置必须紧扣课程内容。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课前必须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理清前后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注重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切忌探究问题设置简单化,形式化和孤立化,要使设置的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中能够反映出本节教材的内容框架,即由“点”体现面,“面”内涵盖“点”,浑然一体,不可割裂。

难与易的关系问题就是强调探究问题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有利于基础较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照顾到基础较好学生的提高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比如可用“找出”、“归纳”“提炼”、“区分”“试说明”“试分析”等词语提出问题要求。

二、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个体与小组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分组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以此实现优势互补、督促帮带的目的。在此前提下,应该在组内倡导“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观念,让各个组员都有“我能组荣,我弱组弱”,的意识,以此强化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一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先将探究问题具体化和对象化,由组长将任务细化给各个组员,哪怕是仅仅让其找出重点内容,或者是阅读复述教材,抑或是到黑板前展示组内共同学习结果;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基础较差学生和基础较好学生间的互动,要克服组员只作不合的现象,即当学习任务分配到小组后,组员各自为阵,单兵作战,彼此不交流、不合作、不帮助的问题;三是在小组展示过程中,不展示同学与展示同学间要互动起来,展示同学可随时寻求其他组员的帮助,不展示同学应紧盯展示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纠错补漏,克服非展示同学不看黑板,不补充、不完善、无所事事的现象。

三、在点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指导与合作、讲与不讲的关系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绝不是否认教师的存在,也不是禁止教师在课堂上讲,而是要打破教师一统课堂、一讲到底的局面,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置身于合作学习的情景中,扮演好指导者与合作者的双重角色,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向、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探究问题的方式等。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当中,听小组成员说、讲,捕捉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发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做一个倾听者和有心人,而不应是“看客”和“局外人”。

就讲而言,教师应该首先讲学习任务和探究问题,帮组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探究的要求。其次应该讲预习、探究、合作、思考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应该讲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重点和难点,讲易错易混点,讲学生理解不了的专业术语,讲高考知识点映射到的拓展知识。就不讲而言,不讲学生一目了然的东西,不讲小组合作能解决的一般问题,不讲学生始终理解不了的内容,不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复述、分析、归纳探究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勇于动口、动脑的自信,激发学生自我探究、表达的欲望。

四、在课程评价中,要处理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及时反馈、巩固学习结果,达到查漏补缺、完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侧重过程评价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和运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参合作与指导,及时捕捉学生的新颖、独到见解,适时予以点评和肯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在小组展示汇报、教师补充拓展环节,应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以开放性评价为主,不论是评价展示方式,还是评价展示内容,应充分放大优点,在缺失中找优点,在比较中看进步。教师应慎用“正确”与“错误”来下定论,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想象、自由发挥的余地,尽量多用“比较合理”、“不尽合理”,“值得肯定”、“美中不足”,“应该提倡”、“以后慎用”等词语来评价学生的展示汇报结果,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异组同质问题上的评价上,应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感受展示方式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就终结性评价而言,应避免急功近利,单纯以一两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差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要看重学生学完之后,其阅读教材、归纳知识、比较分析简单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是否较以前有所提高,甚至以敢不敢在学生面前说话,能不能去黑板前展示,学习方式、技巧和习惯是否发生变化作为评价指标。

总之,能否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以上几对关系,直接关系到高中政治课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对生源较差的薄弱学校来说,则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动性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一定要注意观察,不断总结反思,尽力处理好以上关系。

【作者简介】

袁 宏,男,甘肃省庆阳第七中学教务处,中专讲师,研究生学历.

上一篇: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试论当代大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