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比较与启示

时间:2022-10-03 06:15:00

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比较与启示

摘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之一,是把农村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源。本文通过对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探索出我国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启迪。

Abstract: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rich in human resource and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is to take rural rich population resources switch into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rur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new enlightenment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s explored.

关键词: 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Key words: new countryside;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08-02

0 引言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更不可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我们必须还得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无法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所需人才的任务,而且与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较大差距。

1 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比较

1.1 中外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 数据表明,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只有7年左右,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总数的5%,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更为落后。而国外发达国家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5年,发达国家不仅高中阶段教育已普及,而且基本实现了农民上大学。

1.2 中外农村技术人才状况比较 数据显示,每1万人中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我国不足5人,但是发达国家如以色列有140人,美国有80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小且接受教育机会少,许多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技术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也很少能够得到重新系统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因而导致素质低下,难以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1.3 中外高等院校在农业教育上的比较 国外高等教育在体制上为终身教育,不管年龄大小,只要能通过学校入学考试,就可上大学,如英国。在高等院校农业教育上,其不像国内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间有明显界限。而国内院校间有明显的区别,有普通农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农业院校、成人教育院校之分。不同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招生、师资水平、研究水平、硬件条件都有明显的区别。在高等教育方面,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轻视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体系层次很健全(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而职业教育体系只发展到专科(本科很少,即使有也多半为普通化的职业教育),这样以来造成国内数百万高级技工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高等院校在解决学生“进口”与“出口”问题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别。国外人均土地美国达100公顷以上,英法也在40公顷以上,且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家里有家庭农场的子女,学校有独立设置专业的权利,专业、课程内容设置较为灵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与农村的需要和发展相适应。教师比较注意实践基本技能的培养(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也很强,这样学生毕业不担心找不着工作。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人均土地不到0.6公顷,现有土地承包政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经营权的适度转移,农业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同时,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以一元结构为特征,即高等学校主要都在培养城市所需要的人才,较少考虑培养农村所需人才,即便为数不多的农业院校,其培养的高级人才也都离开农材,向非农职业转变,而区别于国外农村学生,我国国内院校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纷纷改行也不愿回农村。这样造成农村高级人才缺乏和流失,且农村实际劳动力素质偏低。

1.4 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与外延比较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队伍以企业和社会志愿人员为主,国内以政府养活的推广队伍为主。目前,全国从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队伍(政府系统)有独立建制的高等普通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专学校、农民大学、地级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级农机校、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等等。但是发达国家,就不一样,如美国由政府管的农业推广队伍不到2万人,但非政府“4H”(四健俱乐部)人员有200多万。国外许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都是由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志愿人员完成的。

1.5 中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的比较 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要好于国内,有利于农科教结合和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则反之。如美国、法国、韩国、英国等农业部既负责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也负责农产品的贸易和国内食品加工等,是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国内农业像“铁路司机各管一段”,发改委、信息部等负责产前,农业部负责产中、商贸部等负责产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机构统筹领导协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部只能管农民技术推广,为非学历教育;教育部负责学历教育;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由组织部负责,其他相关职能培训由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同时,美国的农业推广队伍放在州立农业大学或农学院,由大学教授负责,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不像国内相互脱节。

2 我国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2.1 扩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强农村涉农教育的投入 我国总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生均教育经费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更为缓慢。另外,投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性投资拨款,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占总投资额的比重最小。可见,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农业及整个经济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更为重要。只有增加涉农教育的投入,才能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知识和素质,形成不同层次的技能、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各类农村生产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创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创业、龙头企业扶持等专项基金,加大农村涉农教育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国财力有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除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还需要健全涉农教育投入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的改革,扩大投资主体,整合分散资金,把资金投向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和产生较大效益的关键环节。

2.2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融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面对农村人才资源十分匮乏的现状,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应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真正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思想。但人力资源的开发也不能盲目,应在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有效开发,尤其应注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各级政府部门在构建新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时,必须立足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肩负起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使命,从而加速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应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明确工作职责,把培训农民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效果、农民干事创业的成效、农村实用人才的增量等纳入考核的对象,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质量;严格推行目标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局面。

2.3 再评估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强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意识,实施农村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战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迫切且意义深远。我国每年有数量可观的初高中毕业生游离在社会上,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只要开发培养,开办具有区域特色的、与本县(市)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就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时正在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需要一大批具有生产组织、供销、信息、加工、运输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农村新型人才,这都需要重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大农村劳动者的在职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为农业各产业全面发展培养实用型的专门人才。

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思想意识上,首先需将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农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克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大力发展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使之形成完整体系。其次不能就农村职业教育论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继续贯彻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依赖于以城乡二元对立为特征的户籍制度的逐渐废除,依赖于破除城乡壁垒,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的完善。在具体措施上,农民职业教育的实施应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格局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化发展趋势,内容必须根据农民自身需求,做出新的调整与拓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以乡镇企业发展和民工潮涌动为中心动力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种植业领域内部,而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如除农业之外的其他各种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等。与之相适应,培育农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等现代思想观念也无疑成为农民职业教育的配套内容。另外,校正农民的非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也势必成为农民教育不可推卸的内容之一。

2.4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组织化程度,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农民组织化程度越高,与市场的融合就越紧密,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就越充分。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要依托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建立村社劳务输出点、乡镇劳务输出站、县级劳务输出中心等劳务输出机构,收集整理用工信息,促进劳务输出网络化;培育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创建劳务输出基地,形成劳务输出品牌,推进劳务输出集团化;组建农民工协会、实施法律救助,帮助解决劳动纠纷或其他困难,实现劳务服务综合化。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要依托基地联系千家万户。可以通过采取倒包、委托耕种、土地人股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龙头企业、技术能手、种养大户集中,推进基地规模化;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要依托协会凝聚专业人才。按照产业和行业特点,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推动专业人才向主导产业集中;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合作、交流、分配制度,规范会员依法经营、科学致富的市场行为,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积极发挥协会人才优势,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难题,不断增强协会凝聚力。

上一篇:冷喷涂设备工程及工艺控制技术探讨 下一篇:ASP.NET 2008主从水晶报表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