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思考

时间:2022-10-02 10:00:34

高职会计教育思考

摘 要:目前,在高职会计教学改革中,普遍面临着市场定位不准,教育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手段模式、手段和方法滞后,师资不足,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问题。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教育要找准市场定位、更新会计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7503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因此,会计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会计人才。

1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会计教育的市场定位不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会计专门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地实务操作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以“专门人才”为定位目标。显然,这样的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定位过高。这一目标定位误区导致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眼高手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无法从基层、从具体的工作做起。

1.2 高职会计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迷失

会计职业教育的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会计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培养方向,并直接或间接涉及到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哪些教学内容等。目前,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没有突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理念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很少有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多数学校的办学模式简单重复,没有完全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理想一体化为特点”的高职教育理念。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完整体统的实验性教材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没有摆脱本科办学的影响,按会计完人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拔高地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开设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这些做法完全无视了高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偏离了高职生的从业定位,学校提供的会计课程及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相悖。其次,教材作为记录知识的载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梳理整个课程体系,而且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选择恰当的会计教材,对于增强高职会计教育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调查发现,多年来各院校的高职会计教育一直借用本科的教材,或者只是略作删减,其体系、框架基本一样,过多强调理论的深度,而忽视了广度的延伸和实践的训练,缺乏完整、系统的实践项目化教材,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从而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1.4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1)会计专业化教育模式狭隘。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专业化是会计教育的显著特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到专业选修课,一层层地按照会计逻辑进行构建,这种相对狭窄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只能掌握会计知识。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传统会计业务大部分已由计算机所代替,会计将更多地从事非传统的会计业务和非经常性的会计业务,将更多地从事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参与经济决策。

(2)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薄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即以教师为体、以书本为依据、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已建立相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但很少运用到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会计与计算机还是相对独立,加上教室工作任务较重,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与研讨会计软件。另外,还有很多会计教师从来没有考虑过去制作课件,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传授知识。随着会计处理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用手工的办法要费很大力气和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就非常容易实现。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信息化教育非常薄弱,存在着轻视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象,这与时代的发展不协调。从教学环境上观察,会计教师的计算机整体知识水平还不如在校学生,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氛围较差。从导向环境上观察,由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职称考试的“误导”(这两类权威考试都不涉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化教育薄弱。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会计教育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数量众多且更新率极快的教育信息的需求。

(3)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讲解中侧重于会计事项处理结果的说明,忽视和缺乏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来龙去脉的分析讲解和描述说明;对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的讲述比较生硬,学生缺乏理解的基础。因此,常常出现“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血药进行职业判断的灵活性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能随时适应经济形式的变化发展需要,造成刚毕业的学生上岗后面临两大困难: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

1.5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知识,后续教育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近年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投资扩大校舍,增加规模,扩招生源,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师资培养,忽视优秀教师的深造,忽视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本身就缺乏实践知识,“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甚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和特殊性,企业的高管人员一般不愿接待教师挂职锻炼。这就导致了高职的多数会计教师缺乏实践知识,所以很难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1.6 忽视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尤其是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而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则更加重要。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固然有多种成因,但会计法纪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中坚任务,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一状况,将会对会计界,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 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建议

2.1 找准高职会计教育的市场定位

市场既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不能把高职教育层次定得过高,否则就会脱离高职教育的市场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针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培养定位宜定在“助理及以下级别”,高职会计专业的市场宜定位在适应“小企业会计”需要的层次上。目前,我国小企业占企业法人总数的95%以上,小企业市场不失为一个大市场。

2.2 更新会计教育理念,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交往的进一步加强,作为“国际商业性语言”的会计必然走向世界,融入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实现会计的国际化,必须更新会计教育理念。

2.3 树立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为学生准备一切的教育,学习社会和社会学习将是未来更普遍的教育形式。终身教育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趋发达,一个人只要有一两个月不学习,就会落后于别人,落后于时代。会计人员将不断回归教育,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4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教育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理论融会贯通,消化、吸收、掌握。

2.5 树立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研究、生活氛围。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知识面和能力基础为原则。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拓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既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基础,又具有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修身治学平天下”的道理,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

2.6 树立会计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一方面会计教育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新课程设置,要求开展教训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3 建立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3.1 课程体系设置应适应企业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没有理论的指导,不可能很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术。但过多过杂的理论课程,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脱离了对高职高专的层次要求。因此,高职会计课程的设置,应以符合高职高专层次为出发点,以企业需要为度,以市场调查为依据,突出为培养应用能力服务的原则。一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设置《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中国税制》、《税务》、《会计信息化》、《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理论课程。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开设《出纳实务操作》、《会计学基础模拟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财务软件操作》、《审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等模拟操作课程。

3.2 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模拟仿真实训,把好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道关

模拟仿真实训是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道关。通过仿真模拟,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实践,提高适应能力。为保证高职会计专业的需要,校内必须设置“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审计模拟实验室”等。在实验室中,通过实践教师的指导,完成《出纳实务操作》、《财务软件操作》、《审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等模拟操作课程。通过仿真模拟,是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纳税申报表填写与申报的操作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报告的撰写,感性认识银行对账单、银行票据、增值税发票及其他的一些原始凭证,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3.3 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针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充分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赢得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请进来,就是要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院兼职,开设讲座或承担一些实践操作课程的讲授,传授实际工作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到实践中工作中去锻炼。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实践,让学生到社会作一些社会调查或进行短期的实习,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的要求,找出自身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和主动性。其次,走出校门,广泛接触企业,寻求拓展校企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和“契合点”,坚持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处理校企关系,实现校企联合,着力打造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

3.4 造就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作为一名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提高业务素质;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报考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因为这种考试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较强,有利于专业教师知识的更新;同时,还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学学习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一支“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成分,从企业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校任教,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与这些教师及其所在单位保持比较稳定的联系,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前沿的水平,又能保持兼职教师的稳定性。

3.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会计教育现代化,培养现代会计人才

随着会计手段的全面信息化,现代会计人员不仅应熟悉电脑操作,而且要能进行电脑内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掌握有关预测和决策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实现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相关操作技能和相应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目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解决会计课时紧张的突出矛盾。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可以帮助教师描绘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抽象、难懂问题的理解。交流学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和碍于情面,许多学生不敢当面请教老师和同学,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教学得到解决,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

3.6 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要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正确的角色定位就是将学生由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老师要由过去的“演员”转换为“导演”,采用任务驱动这一模式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利用会计业务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模块性,创设真实任务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背景,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操作,掌握相应知识,理解相应原理,目标任务定向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渴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3.7 实施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没有精品课程就没有高质量的毕业生,会计学精品课程是会计教育追求的目标。从计划到落实,从教材到教案,从内容到方法,从讲授到辅导,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辅,进行全面管理,实施会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逐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做精做透,逐步提升高职会计教育水平,也就不愁培养不出合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3.8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会计人员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在经济契约的签订、执行,在遵循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资金结算、劳动工资、对外投资、社会保险、税收法规制度等方面都面临着职业道德规范问题。而在新准则的实施与运用过程中,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中不仅应把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增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同时在会计教学中药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或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新制度的要求,以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使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

参考文献

[1]佟丽娟.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6).

[2]杨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初探[J].职教通讯,2007,(12).

[3]葛涛.分析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8,(12).

[4]韦涛.对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5]王延章.对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29).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