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建构式课堂学案的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02 07:02:07

英语建构式课堂学案的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建构式课堂的真正落实必须以学案导学为基点,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考虑学案导学的三个阶段、把握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种关系、联系学生的特点与英语学科的实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英语;学案设计;策略;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07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18

1 . 引言

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外的教育优化与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国外目前倡导的教学方法主要有:Spiroal(1955)等提出的随机通达教学、Hiedert(1996)等提出的问题解决原则、美国Vanderbilt大学认知技术课题组(1992)提出的抛锚式情景教学、Cohhen(1994)定义的合作学习法、Palincsar(1982)提出的交互式教学等(温彭年、贾国英,2002)。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工作者也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学案教学被各地教学部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众多学校得以纷纷践行。学案被认为是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关键,“学案教学”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熔为一炉,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现了学生角色地位的转换(李蕾,2009)。

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层面对学案教学进行了探讨(如杨兆林,2011;肖芳玲,2010;周仰楠,2010),研究中普遍反映了学案设计中的混乱现象,迫切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导,然而,该类研究仍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学案,特别是针对英语学科而言,学案设计策略的实证研究更是缺乏。英语课属于语言教学,对中学生而言,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与输出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变为填鸭式课堂或是放散牛式课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创设纯外语的语言环境毕竟不现实,学生的学情相对其他学科更为复杂,在此基础上,要想建构学生的英语能力与知识,把握学案设计的策略也就尤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英语建构式课堂学案设计的策略具有典型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 相关概念

现行的学案教学,从理论基础上来说,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为此,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概念以及学案的特点非常必要。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国内外指导教学优化改革的热门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由原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带来一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2)学案

学案导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要素,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方法和目标内容。

3 .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英语学科建构式课堂学案设计、使用以及反馈情况的调查,探讨学案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出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学案设计策略。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学案教学的三个阶段调研:以不同阶段为出发点,分析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

(2)学案设计中要把握的三种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主要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教师在学案设计时对三种关系的把握情况。

(3)英语学科的学案特点。结合英语语言的学习特点,通过学案设计创设学习情境。

4 . 研究发现

通过调查与访谈、听课分析,我们发现学案设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1)不少英语教师设计的学案经不起推敲,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案的设计,或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课堂阶段,缺乏整体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考虑,未从在思想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2)把握不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忽视师生关系,“一言堂”或是“放散牛”,忽视生生关系,课堂活动效果差,忽视课本,造成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脱节。

针对出现的几种情况,本研究尝试性提出英语建构式课堂学案的设计策略如下:

(1)在英语学案设计中把握好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

首先,英语学案设计要顾全大局,注重联系。学案与学案之间、单个学案的环节之间要有一种联系,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可以以传统的语法为主线,也可以以功能为主线设计全盘的学案思路,这样,不仅教师教学有条理有层次,学生建构自己知识体系时亦是有章可循。单个学案三个环节之间联系的设计问题,包括课前的复习、课堂的预习与巩固、课后的延伸与反馈。教师应该本着如何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思想设计学案的各个环节,复习的内容与新授的内容要有联系,预习的部分和巩固练习的部分应该有联系,课后延伸的习题应该能够涵盖该节课的主要内容。

其次,英语学案设计要体现三个阶段的特点,便于实施。学案设计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必须鲜明,否则整个学案的特色就不够突出,设计形式上就不够鲜明,同样有损学生的知识建构。设计学案时,要明确哪些是旧知识复习,哪些是应该掌握的新知识,哪些是该课后拓展的延伸知识,最好是在学案上清楚地标明层次。

最后,英语学案设计要有分层,突出重点。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有重点地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重点,不要把教科书上的什么东西都搬到学案上。即使是对三个阶段,侧重点也应该不同,要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的预习与巩固阶段,在该阶段中,又应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预习环节。

(2)在英语学案设计中把握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三种主要关系

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教师主导地位,不仅要体现在教学进程与秩序的控制上,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好目标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在确立目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教材的内容、考纲的要求,过高、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情适度把握,对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解决的不要讲解,对学生无法着手的问题要提示背景、方法、规律与解题思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不可过易或过难。可以将测试题分层次处理,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学生可以选做。注意随时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灵活多变地安排学生的搭档、真正提高探究与合作效果。学生之间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个体发言、互相探讨、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又很好地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

坚持课本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积极发挥学案的辅助作用。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较为合理的体系,因此,不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学案都不应该喧宾夺主取代课本。注重课本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学案的辅助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 结语

建构式课堂的真正落实必须以学案导学为基点,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考虑学案导学的三个阶段、把握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种关系、联系学生的特点与英语学科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让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有所依托,使得“‘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李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4):80.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肖芳玲.初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31-33.

杨兆林.“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研究,2011(1):4-6.

周仰楠.学案课堂的探索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42-43.

上一篇:论人本思想下的初中班级管理艺术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产业核心竞争力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