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时间:2022-10-01 10:05:45

微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互动、自主已经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题词。而微课则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本文以微课教学为例,探讨了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课程教学的开展。

【关 键 词】 微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23-02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全体授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微课则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产物,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所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微信、微视频、微小说等诸多微事物,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便捷。而微课则是教育事业在微时代条件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依旧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将微课教学直接理解为看视频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其实际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质量,授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知识。此外,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授课思路,以便为后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合理制作微课课件,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常而言,微课课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确保内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课导入教学环节。鉴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尽快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再次,讲课线索要清晰。虽然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大多数课程教学都主张讲授线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课的讲授最好要保持一条主线,以确保内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改。然后,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微课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教师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确保语言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炼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学总结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巧制微课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大部分都处于13~16岁,此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应该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回忆已经发生的社会历史活动,无法进行重演,此时如果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直观教具来将那些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并且包含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部分甚至因此而产生了畏学的心理问题,这和当前的“乐学”教学背道而驰。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微课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讲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授课教师不可只简单地按照教材的顺序来展开阅读,更不可将班禅、达赖以及册封制度等重难点知识一带而过。针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导入有关的教学内容,如可以加入唯美的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等风景图片,再配以精妙的文字点拨,接着再引入班禅、达赖等制度知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以便使学生在经过5分钟的微课学习之后对相关的教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巧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长期以来,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直是各门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常常将这些重难点知识流于表面的教学形式,却很少考虑其该如何开展,从而影响了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历史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资源来开展授课,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战略大决战》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时候,有关辽宁战役战术分析以及三大战役在东北首先打响原因等知识是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部分重难点知识,授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下述的微课课件。比如,在微课课件中插入1946和1948年人民和军队人数变化对比简图,使学生充分了解二者的军队人数变化从最初的3.31逐步发展到1.31,这充分凸显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军队人数多于,此时兵力上有优势,从而使学生明确兵力优势是其选择在东北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史料,加之教师的精讲,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当时的敌我态势:沈阳为军队的主要分布区域,但是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地势也比较开阔。加之图文配合展示,使学生明确东北在战略地位上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战,以便逐步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

四、利用微课课件,锻炼学生思维

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学习思维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历史信息处理的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图表方式或者合理设计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那些古迹或者历史遗物等学生无法亲身观看的事物,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加之问题的合理点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北方民族大融合》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南北朝并立形势图》和《东晋十六国形势图》等图示,使学生明确此时北方已经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接着再出示《胡人汉服》《耕牛图》等文史图片,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融合”这一主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有定法。适用于各种教学的“万能方法”是不存在的,即便全新的微课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导入微课教学,授课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制定科学、合理的微课课件,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观念,以便借此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篇:初中函数部分学生学习弱点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觉文化的网络视频课程数字化包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