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以生为本”

时间:2022-10-01 03:42:50

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以生为本”

摘 要: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与人交流、沟通感情的工具。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学教学中又存在花时间多而收效慢的问题。课程改革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下面试从观察、感受体验、想象和创新等方面,就如何贯彻“以生为本”,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进而使作文教学能有效并循序渐进地开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以生为本;主体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可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又存在着花时间多而收效慢的问题。如何在中学阶段推进作文教学,切实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叙述能力,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的潜力。良好的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以生为本”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进而使作文教学能有效并循序渐进地发展。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对一样事物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孩子天性好玩,要使他们对事物感兴趣,就必须先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爱山、爱水、爱身边的人,正是由于这些爱,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就更真切了,感情更丰富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想想有什么事情可以成为作文的材料,哪件事情最有意义。“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学生在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过程中,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变得有意义起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作文就有事可写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参与意识也就会得到提高。

二、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平凡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美的情趣,画的意境。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自然觉不出其价值,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的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我们要从身边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从而提升深刻思考的层次,感觉于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的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和感动于社会中的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师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而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写作前的鼓励,还要做好写作后的鼓励。对一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用“显微镜”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如,一位学生他总是怕作文,每次作文只有一百多字。一次,他写了一篇《广播操比赛结束之后》的作文,把自己做完广播操之后等待比赛成绩时的内心活动和做法写得特别真实。他写道:“我一想起做第一节操的时候举错了胳膊就后悔万分!这下可惨了!同学们一定会埋怨我,老师也会责怪我的。因为老师说过,我们班集体是一个整体,不容许这个集体中的成员为他抹黑。我为什么平时做操时不用心呢?”我把这篇作文在全体同学面前作为范文来读,边读边表扬,还帮他修改,让他重新抄正后张贴在教室里的“习作园地”上给予表彰。这样,就树立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新的动力。

四、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学生的评价为主体,教师的导评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评价成为激活课堂、激励学生的不竭动力。评价的方法是提出好的地方让大家共赏,帮助改正不足的地方。不仅要评价自己的作文,更要评价学生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师生齐评、小组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找对子互评,这样就会促进人人主动参与。

总之,作为教师要记住“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时时处处”的“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力,给予正确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我们教师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姜英杰.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周勇.元认知监控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4]姜英杰.浅析元认知的基本涵义.中小学教育管理,2004.

[5]魏光虹.元认知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中学语文,2004(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沙洲中学)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