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7 10:55:14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公认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症结

初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还未完全转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来,对探究性学习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不够。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探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或一问群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呆板、沉闷。

2.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中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5.所有问题均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没有发现,只是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6.在探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7.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得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二、农村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对探究性学习是这样论述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那么,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习呢?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初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的探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是第一位的,而问题研究的价值是第二位的;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第一位的,所获得的探究结果是第二位的;只要有问题就可以探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探究学习的内容。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不是片面地只关心学习过程,不关心结果,而是关心学习过程与关心学习结果并重。既强调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方法,又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既要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农村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初探

要解决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

我们认为可以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对在学习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性提问,就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将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探究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如,在教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性提问的类型有求证性提问、澄清性提问、假设性提问、概括性提问等。

2.情境探究法。情境探究法就是教师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深究性学习。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先前经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的先前经验相冲突、相矛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读《愚公移山》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你怎样评价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愚公到底是愚还是不愚?假如你是愚公,你又该如何?”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对这样的问题既感兴趣又有探究的必要性,学生有的结合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特点,有的结合当今环保的知识,有的结合课文本身知识加以筛选,几乎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很多学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种情景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至关重要。

3.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悟和驾驭文本。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的最可宝贵的品格。如,教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九课《伟人细胞》时,先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的伟人细胞表现在哪里?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为什么贾里实现伟人的三次计划都失败了?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贾里意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每一遍自读,教者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和自卑感。

4.合作探究法。运用合作探究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二是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三是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合作探究才能用在刀刃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于每个人长处的发挥,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才能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象探究法。想象探究法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如,《专题·狼》的探究性练习题,我们根据本地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想象探究题目:根据你对狼的认识和看法,假如正润生态园树林中出现一只狼,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这只狼为什么会在正润生态园突然出现?这只狼的特性是否会有变化?如有,是什么变化?这只狼如何在生态园里生活?这只狼如何对待生态园里的人?园林管理人员和游人如何对待它?媒体会怎样报道评价这件事?学校如何利用这件事开展一些活动?有了这只狼,园林会有怎样的发展?

这个阅读训练题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虚构,引导学生创造。可以说,现实世界有需探究的问题,想象世界也有需探究的问题。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除上述五种外,还有比较探究法、纵横探究法、发现探究法、专题探究法、体验探究法、反思探究法、随机探究法等。在运用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探究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探究法。叶圣陶说:“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指导方法亦是如此。

探究性学习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其实最核心的是要吃透文本,吃透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兴趣。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初中)

上一篇: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语文作文教学需要“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