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凸显管理育人对大学生的人文影响

时间:2022-10-01 11:33:02

人文关怀:凸显管理育人对大学生的人文影响

摘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人才培养中,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切实体现大学生在“三育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内涵与意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办出有特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文关怀;管理育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1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理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学校对学生常有失顾、失管甚至失控现象;随着办学层次多样化,学生文化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使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增大;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造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增多;近年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既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也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新的严峻考验,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名高校管理工作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尤其必须时刻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各项工作中始终贯穿人文精神,使管理更加富于人性化。

要做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是一个动态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规范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高校培养的人才一定要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大学生时一定要以德服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我校开设了多门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学生需修满6个学分才可以毕业。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是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尤其需要人文。因此,在大力推进“三育人”教育时,我们可以与建设“节约型、学习型、和谐型”校园结合起来,建设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具体来说,以人为本,深入发挥管理育人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人文关怀,真心爱护学生

要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就要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管理育人,管理为手段,育人为核心,管理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围绕“三育人”工作建设,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切实关心爱护学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管理者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从而在日常管理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

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制度、文化等人文关怀

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具体化、行动化、人性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高校是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有效激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校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在管理过程中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自觉地把师生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师生是否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只有用环境熏陶人、管理人、培育人,才能真正让管理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学会制度化管理,更需要灵活多变的管理技能,围绕广大师生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管理制度,让制度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不是制约。社会的法律也是如此,好的法律是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稳定,而不是限制和惩罚。如果人人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那社会将会是温暖的,校园也一样,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高校就是一个净化深造人才的工厂。

三、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以个性为工作切入点,使其共性合格,个性张扬,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管理学生时坚持普遍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既遵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充分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高校不变的宗旨,我校开展了书法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英语比赛、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篮球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涌现了大批的精英人才。这种校园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促进了同学们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四、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等诸多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及时排忧解难

就就业问题而言,高校要为广大毕业生着想,办出特色。在就业问题上,我校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签署了大批合作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了解就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今年我校还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即学生完成学业后可直接进入单位,并且单位负担订单培养学生的全部学费。这个制度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难题。学校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指导,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思想,并及时给予帮助和疏导,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面对如今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让同学们先从基层做起,鼓励同学们自己创业。如今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金,自己创业的毕业生提交创业计划,一旦采用即可获得创业基金。同时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增强其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使之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做到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办理,并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各方面做学生的楷模。

总之,人才培养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三育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强化人文关怀,将管理育人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只有真正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育人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现代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暖通工程中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职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