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功利性

时间:2022-10-01 10:29:58

音乐教育的功利性

目前中国音乐教育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对音乐教育的功利性思想还相当严重。如不清除这些错误认识势必影响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拟从当前的音乐教育现象出发,揭示音乐教育功利性的表现,对其危害提出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育现状点描

1.艺考热:

先来看一则新闻:一个时期以来,因为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相对偏低,许多中学便将文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转入“艺术班”。山东有些县市的中学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某个分数线以下的同学整体划出,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

看了这则新闻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本人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从上大学时开始就带艺考学生,甚至后来和某些高中学校的“艺术班”接触,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很多的家长―最多的是学校,直接就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动员来学音乐。

2.幼儿音乐教育盲目且投资过剩

目前,“钢琴班”、“声乐班”、“舞蹈班”等等仍然很热。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态下,儿童课外兴趣班、艺术班的价格也在快速飙升。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经常会委托我帮他们的孩子找一个好的家教,价格他们不在乎。

就拿我的外甥女来讲,六岁学钢琴,整个童年都是在她妈妈的斥骂声中流着眼泪弹着钢琴过来的。放学了就得上琴,整个寒暑假平均每天练琴时间超过10小时。五年级时就弹到了中央音乐学院9级,可是孩子今年已经十六了,见到钢琴就恨不得砸了它。对钢琴甚至对音乐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接触到的朋友孩子中,有的学了很久钢琴了,却连五线谱都不认识,最简单的乐理知识都不懂,离了钢琴视唱练耳一窍不通。

二、音乐教育的功利性表现

1.学校的功利性

学校的功利性无外乎是为了学校能获得一定的升学率,多考上几个学生,也为文化成绩差点的考生在挤高考独木桥的时候能有一条条捷径。或者说,在有检查或比赛时能有个亮点。作为点缀教育用。

2.家长的功利性

从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盲目投资上看家长心态,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或者说是一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则可能是希望孩子借此在以后的高考独木桥上获取加分。

虽然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在课外接受音乐教育,是为了接受熏陶,以后不一定搞专业,但一定要按照专业的教学来要求,要看成果―证书。有很多家长也承认,孩子学了几年之后,如果没看拿到“证书”,就会普遍感到失落。认为钱花的不值。

但是,音乐是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启迪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陶冶情感,培养完美人格的重任,应该包含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精神三个层次。现在不管是高中学校的艺术班还是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都是把音乐教育视为某些单纯的技能教育,,忽略了艺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在教学内容、任务、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化,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种机械的“技能教育”。扼杀了青少年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教育功利性后果

1.艺考热的后果

事实证明,这些学生仅仅是在考前进行了一些技能上的恶补,可以说,什么是音乐他们都不知道。在他们看来,学音乐不是为了音乐本身而学,而是为了找个生存的门路,为以后就业多一个途径,同样,很多这些学生到大学以后因为爱好、天赋等原因并不能学得很好,而且以后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也不多。

有关艺术院校的专家指出,音乐考生首先要爱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天赋,具备专业的培训环境和专业学习的条件。但目前这样的中学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某些中学强制组建艺术班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宜提倡。

2.幼儿音乐教育的功利性后果

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热衷于孩子音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做法是孩子不喜欢,还要强迫他学,孩子没有天赋赶鸭子上架的也要他学。很多家长没有明确为什么要把孩子送来上课,这种情况很普遍。就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嘛!但事实上,家长们为了功利目的强迫孩子学习艺术只会事倍功半。同时,家长功利心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在教孩子时,很少注重内在的艺术修为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真正的把艺术理解为古代定位的“技能”。此外,过分注重结果也让孩子失去兴趣。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让孩子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以及沉浸在音乐中的快乐。比如我前文提到的外甥女,考完级后对自己学了多年的音乐技能不再碰触,还有一些孩子停练一段时间后技能就忘得差不多了。

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有的家长功利性在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认为孩子的音乐教育纯属浪费,认为学习音乐会耽误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学习音乐将会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以前我在上大学时费承铿教授给我们讲课时提到他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是音乐好的孩子比音乐不好的孩子反应快,思维敏捷,文化课成绩也更好一点。如果为了怕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一味地压制孩子的音乐天赋,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孩子各方面都落后于人。

四、针对音乐教育功利性弊端的解决措施

钢琴演奏家托萨曾说:“如果有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单纯的技能学习、过多的专业教学,会使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音乐学习。

首先来讲,一定要抛却功利性,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音乐教育,不能过于盲目,攀比,也不能过于压制。如果孩子有那个面的天赋,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培养。实际上,学校里的开设的音乐、舞蹈、器乐等课程,就是很好的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设计,足够给孩子们良好的启蒙教育。音乐会使孩子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将会使他们看问题更全面,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但是,关键是我们应该重视让这些课真正达到课程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当成一种装饰教育。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艺术活动,把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变成一种习惯。这都是在进行学习,而且是比课堂知识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审美,不一定非要付出很多时间和金钱。艺术是最自由的东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边发现千差万别的美,但如果他们没有审美习惯,不是真正愿意追求美,被强加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抛弃,反而会事倍功半。

对待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加强引导,普及提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艺术教育,是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其中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读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注重普及和提高。

对于艺术特长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真正把有天赋的学生输送到音乐类院校进一步学习。不能想当然的盲目对待,更不能人为随意的划分与“差班”划等号的所谓的艺术班。应该自始至终的重视音乐教育,不能仅仅把音乐教育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上。

总之,要辩证地看待音乐教育的功利性,才能有效推动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

上一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歌剧中的重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