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与文化

时间:2022-10-01 07:46:27

艺术、收藏与文化

[摘要] 本文着重论述了市场与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发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体现了文艺复兴以来业已形成的自由与民主的精神。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现代艺术的先锋性开始钝化,过度的收藏与投资,最终导致市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因此,保持市场的鲜活,加强国家的调控,提高个人的审美是当前文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艺术 市场 收藏 文化

艺术与市场的磨合,是文化前行的动力。工艺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早在新石期时代后期就有发现。汉代出现的“佣书”、“佣画”是艺术品进入市场的初期形式。《后汉书》记“刘梁字曼山……卖书于市以自资。”六朝时期,二王萧子云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均成为市场上特殊的商品,《临词心解》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记载。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文化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轫于人类最早的精神活动――巫,其后受到宗教、政治、市场的综合影响,就其强度而言,初期是顺次的,后期是逆向的。在摆脱了政权、神权的束缚之后,市场化在艺术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现代主义追求精神领域的自由化、社会领域的民主化,但是市场化才是其运行的真正动力。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国际主义,强调艺术在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价值,艺术作品的市场化、工业设计的商品化、广告设计的营销化,使得艺术与设计成为文化消费的筹码和商品增值的手段。客观上,市场化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发展,个人主义与自由意志,在文化的市场化中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一、市场化的产生与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个人现世的幸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艺术家积极的融入经济生活,他们认为财富并不会影响艺术的性质。丢勒在其《绘画总论》序言的第三部分列举了绘画的6大益处,其中“第六项益处是,如果你穷,你可以借这种艺术取得巨大的财富。” 达芬奇也有相关的论述,“如果你说因为它是为金钱而画,所以是机械的,那么有谁比你们更经常患这过错呢?你可曾干过什么没有酬劳的工作么?我说这些,并非为了指责这种行为,因为一切劳动总希望报酬的。” 这一时期很多艺术家以其艺术的天赋,从工匠的行列中脱颖而出,走进上层社会,接触新思想,表达新观点。自由平等的思想,借助图形的寓意与暗示的隐晦,将某种人性的概念明确的传达出来。其积极的心态与审美相通,并在绘画中固定下来。艺术品的精神属性在历史的维度下,映射为市场需求的旺盛,价格几何化的增值,艺术家地位的提高,这也许就是丢勒所说的可以通过艺术取得巨大财富的真正含义吧。

其实,市场本身只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它古而有之,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市场化促进了大流通,大流通导致了大交流。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对交流的依赖度很高,文化异质越多,艺术商品越多样。因此,无论是倾向于物质层面的交流,还是倾向于文化层面的交流,市场化促进了艺术的繁荣。艺术沙龙是市场化的典型形式,它离不开商业的赞助,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在《沙龙随笔》中指出,艺术家每年公开进行的这种比赛一旦停止,艺术便会迅速走向没落。艺术沙龙使得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可以自由的交流,孕育产生了新的艺术与批评,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交流的市场化,促进了艺术与人文科学的衔接,艺术与艺术的衔接,繁荣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今天仍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文艺复兴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体系中,将市场化与反宗教王权的民主运动相融合,使其成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部分,并积极宣扬。宗教、历史题材的绘画与风景、静物题材的绘画一起在市场上销售,本身就具有革命性,追求艺术品的高价格,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反映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所以,在当时,艺术市场化并不需要任何的制约。因此,对艺术商品化的评价,必须从整个文化的大背景来考察,它具有历史的不可重复性。

二、艺术品的购买与收藏

艺术品的买卖是艺术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与艺术发展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市场化的初期,购买者是特殊的宗教领袖与封建贵族阶层,其购买方式主要表现为对艺术家的酬金,即佣工的形式。其后,随着新兴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对精神消费的认同,艺术商品开始直接的介入市场,其买卖的方式表现为个人性的购买与收藏。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仍多以酬金的形式完成艺术作品的销售。提香曾经写信给吝啬的西班牙王(菲利普二世),希望多讨要些酬金。其后的两百多年间,获取赞助人的佣金与个人化的购买收藏,是西方绘画买卖的主要形式。

随着沙龙的兴起,画廊的出现,原先的直接购买发生了变化,“收藏家”(画商)成为艺术品买卖的主角。“收藏家”的出现是艺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他们完全以市场作为购买的导向,对绘画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突出,从画幅大小、画面内容到画面人物、背景构图等。此后,艺术市场化的弊端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18世纪法国文学家、哲学家狄德罗指出,“艺术家能否出名完全由这帮人(收藏家)恣意决定;……他们几乎不花多少钱便弄到一批批的名画;不必破费便能罗致名家或者以名家自命的人;他们横亘于有钱人和贫穷的艺术家之间;他们向有才能的人索取保护费,接纳他们或者把他们拒之门外,并乘他们有求于己之机任意支配他们的时间,” 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反对宗教神学的历史任务也已完成,市场的先锋性开始衰退,艺术家逐步被买卖关系与“现世幸福”压弯了腰,勃特勒(Samuel Butler)在其作品中这样描述,“艺术家是一个图画商人,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使他的商品适合市场,知道哪种画大约将买多少价钱,这对他来说跟能否画出这种图画来是同样的重要。” 因此,艺术商品作为自由民主思想的代表,退缩为惟利是图的价值规律,其本身也违背市场化的初衷。

根据对艺术品购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兴趣性、投资性、研究性。艺术品交易企业是投资性购买的主体,追求艺术品增值和最大回报率是其购买的核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市场,但是其商业投机的性质,容易导致市场的混乱,一些媚俗欺世之作在一定的时期和范围赢得较高的市场认同,为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金回报,但其低俗的审美趣味,必定阻碍了高雅艺术的传播。如重色彩与装饰趣味的“云南画派”,由于大量的重复制作,且良莠不齐,导致其价格急剧滑坡,不但导致了艺术市场的混乱,而且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艺术市场不健全,艺术品交易企业过度投资,容易产生“行货”、“行画”、假画的大量出现,甚至有些企业以艺术大赛、展览为名,骗钱骗画。

重整艺术商品的消费市场,加强对企业性收藏与投资的管理,是消除艺术市场化负面影响、保持市场活力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法律与法规,实现其合法经营,长效监督是对企业性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进行管理的必要保障。其次,发挥国家收藏对市场的影响力。国家收藏的主体是国家,它以研究为主,重视艺术品的史料价值,即史料的文物价值与文化价值。国家对艺术品的鉴定与收藏,是形成艺术品市场价格的重要依据。同时,国家性的艺术品收藏也是重要的舆论导向,褒扬某些艺术作品,不但表现为某一类艺术品价格的上升,而且影响公众的审美倾向与文化认同。舆论具有导诱性,不同与法律与行政手段,可以为个人收藏与企业收藏形成一种良好的范式,从社会思潮与文化倾向的角度,影响艺术市场。对于以艺术生产为主的创作者而言,国家性的艺术品收藏,还可以起到改善生活与发展文化的作用。最后,加强个人收藏的兴趣与品位是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个人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本着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的初衷,兼有保值、增值与学术研究的目的,其人数众多,个体资金较少,整体水平较低,但其中也不乏收藏大家。艺术品具有明显的文化价值与时代特征,个人收藏有利于强化购买的群众性基础。对于个人而言,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关键,即既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个性化的审美追求,它有利于艺术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市场化的历史评价

市场是现代文化产生、发展与维持的本质特征,就其过程而言,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市场化提供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动力,它保证了艺术生产的多样性、廉价性,并在形式上推进了选择的自由与物质的民主,所以艺术不能剥离市场而运行。首先,从创作者而言,艺术家总是寻找个人风格与公众口味相切合的形式,虽然多有借“纯粹”之名,但往往只是将“大众”变成“窄众”,至于那些所谓“纯粹的艺术家”,也只有被后世理解与阐释,并且与通俗文化相切合后,才能走进艺术市场。其次,对欣赏者而言,由于其价值倾向、知识结构等因素,大众化的艺术商品具有先天的舆论优势。认知的作用有利于审美的展开,雅与俗只是对艺术受众的市场细分,其内部是不断流动的,本质上都属于大众文化。

另一方面,市场化也导致思想领域的泛物质化。就文化艺术而言,其表现形式尤为突出。首先,评价体系的一元化。现代主义艺术是直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孕育的,其评价体系多集中于市场的价格坐标,艺术在道德、文化、信仰方面的价值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就一般大众而言,价格已经成为衡量艺术品品质的唯一标准。其次,艺术家自身的市场化。先锋艺术家们同时也都是职业画家,诚如米开朗基罗所言,“我既不是一个画家,也不是一个雕刻家,而像一个商店老板,我服侍过三个教皇,而且是不得不如此。”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机器化大生产为前提的,容易导致简单的重复与机械的模仿。反映在艺术品创作上表现为平庸的综合与极端的新颖。先锋艺术家的作品一味求新求异,荒诞不惊,充满着矫情与伪善,其最初的鲜活性很难在市场化的驱使下存活。绝大多数所谓的“新东西”,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言,“他们起而反对旧的东西,并非由于他们爱什么新的思想,而仍然是由于他们爱那唯一的现实、爱那个可爱的我,” 但在种爱不能使艺术家感到精神的鼓舞,因为功利主义与金钱与它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粗俗文化已经变成了按一种方式构成我们生产系统的所有部件,……它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本,这些投资必然要收到等量的回报;它不得不向外扩张,以便保有它的市场。……粗俗文化的巨额利润是诱惑先锋派的一大原因,先锋派成员并不总是拒绝这种诱惑的。” 巨额利润诱惑先锋艺术家成为伪先锋派,为艺术而艺术变成了为金钱而艺术。最后,无节制的艺术品收藏加重了艺术品泛物质化的过程。狄德罗曾经说过,“收藏家是一群该诅咒的人!”可见过度追求市场回报的收藏业,扭曲了艺术品的价值纬度,它既不利于艺术作为社会调和剂的作用,也不利于艺术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

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人们在购买与欣赏艺术品时,自觉的将其精神价值从物质母体中抽离,使其独立的运行。艺术品的价值不会在使用过程消失,而会增值。市场虽然在本质上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但是在形式上往往被意识形态所利用。当前,市场化在思想领域的先锋性已经钝化,盲目的物质崇拜有悖其社会化、民主化的初终,这一点在投资性收藏中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市场通过收藏的方式,直接介入艺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与批评,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价值规律来衡量,并认其发展,必须利用政策的、社会的、审美的力量,来调控艺术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发展方向,适度保持艺术与市场的间离性,有利于两者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艺术商品化是人们精神生活丰富的表现,但是市场化在清除一切权威、打倒一切神学的同时,容易形成思想领域新的垄断,导致审美的商品化、价值的无序化,体现在艺术生产领域主要表现为艺术商品的庸俗化,艺术收藏的投机化。所以,我们必须对市场加以合理的调控,强化其在资源配制上的基础性作用,保持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先锋性特征,才能发挥市场化在人类文明与进步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又明译:造型艺术美学(第一辑)[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7:420

[2]戴勉译:芬奇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2

[3]张冠尧: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88

[4]Melvin Rader & Bertram Jessup.Art and Human Values(《艺术与人的价值》) [M].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76:297

[5]迟轲:西方艺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100

[6]曹葆华译: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3

[7]张弘昕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680

上一篇:谈对建筑房地产高位运行的感受 下一篇:马克思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