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投篮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1 01:19:02

篮球行进间投篮教学反思

摘 要 篮球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同时篮球教学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独特作用,在加强学生组织能力、提高体能、改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塑造人格方面效果显著。而篮球行进间的投篮是篮球教学中绕不开的一个项目,在现实的教学中篮球行进间投篮进行教学时,学生学习经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弱,尤其是女生,二是学生对“跨步接球”动作概念不清晰,三是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开始学动作就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殊不知学生连球也拿不住,基本步伐结构也没有搞清。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篮球教学 行进间投篮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高度与速度的统一,进攻与防守趋于平衡,身体与技术紧密结合,全面与特长兼备,智力与体力并重。篮球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行进间投篮技术是篮球教学入门技术重要的手段,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不均衡,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中,学生可能想得比较多的是本次课怎样打比赛,从而在练习动作时出现错误。

我们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不同要求,设计多种行进间投篮的练习方式,对学生产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矫正。首先把行进间投篮动作分成几个阶段:运球,运球接停球跨步,根据球篮距离找起跨点,跨三步,投篮出手及整个动作的协调完整。下面均以右手投篮为例,同样适用于左手投篮,只是从右变为左便可,再根据各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

1在篮球场地进行正常练习

教师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手持一球排队进行练习,另一组对练习组一对一进行观察。要求观察者从运球是否流畅,停球后是否跨右脚,三步是否为一大二小三向上,球是否在最高点出手及整个动作是否协调等方面进行观察,并把观察情况对练习者进行反馈,为练习者指出不正确的地方。改进后再进行练习,三次后两组轮换进行练习。教师巡回纠错。

2空手进行间投篮练习

根据前面在场地上练习后,把学生从几个环节掌握程度分成几组,运球接跨步不熟悉的为一组,三步跨错的为一组,起跨点不正确及投篮出手不在最高点为一组。

学生经常出错的几个地方:运球结束后不知道该跨哪个脚,三步跨不知道跨了几步,起跨点过近或过远,投篮动作不规范等。教师再一次讲解动作要领及示范后不对球篮练习。

在正常的球场上进行练习,有的学生片面地追求球是否中篮,从而脚下动作错误,跨四步或走步违例。针对此情况让学生面对墙壁或不面对任何物体进行不持球的行进间投篮动作练习,让学生只想动作要领。三步跨错的进行三步跨练习,运球结束后起三大步,三步为一大二小向上跳等。一组练习时另一组观察记录,三次后进行意见交换,特别要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及肯定好的方面,以此轮换进行练习。

3规定步点起跨投篮练习

有的学生空手投篮动作做的很规范,但是一面对球篮完成质量差,找不准什么时候起跨,该用高手投篮或低手投篮,不是球不进筐就是动作不协调。确定一个起跨点让学生在此点再开始起跨,让学生明白目测起跨点和最后一步向上是进球的关键。一组练习时另一组观察记录,三次后进行意见交换,以此轮换进行练习。

4在干扰下练习

学生技术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练习难度,如有防守的投篮练习,先让防守者消极防守,再过度到正常防守。让练习者体会根据不同情况应用那种技术起跨和是用高手投篮或低手投篮等。给防守学生讲明要根据练习者的情况针对性的防守,要有一定的干扰,但又不能太积极,要让练习者体会到有难度但又能成功完成动作为最好。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两次后交换。

应用上述方法,课前教师要给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练,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用右手投篮运球结束时该跨哪支脚,三步动作关键是否为一大二小向上跳,起跨点距球篮远与近的投篮效果,有人防守的应变措施等。让观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有针对性的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如果本次课没有完成,下次课应继续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巡回指导学生练习,在个别组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讲解与示范,在练习中不仅能提高学生之间的观察、交流与合作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还可以设计一些很直观的评价卡作为辅助:

(1)运球接跨步 停球跨右脚流畅

A、动作很好 B、基本合格 C、不合乎要求

(2)跨三步 一大二小三向上

(3)目测起跨点 能舒服出手投篮

(4)投篮出手 球在最高点出手

A、是 B、不是

(5)整个动作协调大方

A、流畅协调 B、比较流畅 C、仅能完成动作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我觉得篮球行进间投篮是篮球课教学最基本、学生难于学会、各技战术衔接点的重要技术环节,这一技术环节解决了,对其它技战术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篮球行进间投篮教学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参考文献

[1] 于振峰.篮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中体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下一篇:黄州时期苏轼的创作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