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9-30 04:18:20

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摘 要:内需不足问题既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老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本文将通过梳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分析我国内需不足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内需不足;增长结构;政府职能;体制改革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有效需求的背景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危机便从局部迅速蔓延到全球,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无一幸免,金融领域的危机逐渐扩散到各国实体经济领域。这场危机对中国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带来了诸多困难。尽管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中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降低了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但是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从有效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中供求依然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相对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只是在新时期、新环境和新形势下,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只有解决了供需问题,经济中的其他问题才能被顺利解决。

二、我国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一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外部环境的稳定平稳运行,如果经济体内部出现了问题,对一国经济的冲击可谓是“火上浇油”。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外部环境寻找原因,应该从我国经济内在环境入手寻找其根源所在。

1.经济增长模式性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外需拉动本国经济。正是源于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国内需求长期遭到“冷落”。尤其是国内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落后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在外需大大下降的同时,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在短期内无法弥补外需的减少,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出现经济过剩的问题。

2.体制性原因

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原因在于体制性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国有企业在改制没有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其产权制度、治理制度和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因制度而没有激发出来,其效率依旧不高,经济效益在低水平下徘徊。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不能积极跟进,居民消费倾向普遍下降,银行贷款投放开始谨慎就不可避免。因此,从现象上看是心理预期造成了国内需求的减少,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改革不到位和改革配套不好所致。

3.结构性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也是建立在这一点。但是,国家产业政策造成的国有垄断,阻碍了社会私人资本的进入和投入,“国进民退”的政策取向、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不够、政策支持落实不够,正使社会私人投资的意愿、后劲在减退。正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私人投资后劲不足,这也是目前内需不足的原因之一。

4.收入分配性原因

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会导致居民消费倾向的降低和储蓄倾向的提高,储蓄量增多有利于投资的增加,久而久之便会造成消费量的不断减少以及投资量的不断上升,影响整体的内需结构。

5.预期性原因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消费水平普遍提升。但是,居民储蓄动机和意愿仍然很强烈,再加上目前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些已经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居民对经济未来预期不乐观。所以,减少即期消费明显,大大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上涨,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程度。

三、治理需求不足的政策建议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将投资建立在高效益的基础之上。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要将投资方向转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促进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同时必须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些体制的完善是扩大内需有效实施的基础。同时当前政府短期内应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和农村产业的发展等等。这将从根本上激活整个经济体系,增加就业,增加社会财富,从而增强国内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能力。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产品的投资,逐渐从投资型的经济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地政府政绩评估体系,改变地方政府过于追求当期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推进全民信用建设,加大对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扶持私人培训机构的发展。

4.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建立更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这包括了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和以所得税为主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合理建立。在初次分配方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使劳动收入与企业利润的变动能够保持正相关的关系。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政府应减少与民争利与企争利的税收模式,使企业、居民收入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实现均衡。

5.维持公众预期的稳定

稳定推进深化改革,实行动态稳定的、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从根本上维持公众预期的稳定,调整公众对经济的信心,提高收入预期。对那些直接影响公众预期的改革方案,应当尽可能清晰化和具体化并不轻易修改,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

[2]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年.

[4]安体富,蒋震.对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份额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25(5):2-20.

[5]李义平.论注重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9(4):35-4O.

作者简介:

任燕(1987-),女,内蒙古包头人,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马铮(1987-),男,甘肃会宁人,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法学院,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法。

上一篇:空间环境的增值 下一篇:论龚贤积墨山水画的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