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

时间:2022-09-29 09:38:59

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

【摘要】公共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行政管理范式的超越。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核心途径,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多元治理主体的相互合作和治理方式的多元发展。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公共治理有了实现的前提条件。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对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公共治理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满足群众对大量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具体来说,需要发展社会组织、实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实现政府与各种组织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公共治理;公共服务;多元供给

中图分类号:C91

一、公共服务与公共治理

(一)公共服务

在对公共服务的理解上,存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公共服务是指具有公共性质的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生产供社会所有成员来消费的公共物品。广义上的公共服务等同于公共行政,所有公共部门的行为都是公共服务。笔者认同狭义上的公共服务。因为公共服务的本质在于公民的合法利益需求,而公共行政还涉及到公共机构的内部关系,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是不能等同的。依据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可以把公共服务分为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存在的合法基础。但是随着公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量和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财政能力的降低,政府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二)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强调的是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方式多样,治理内容广泛的全方位合作管理。公共治理表现出治理权力的多中心化和政府权力的有限化等特征。公共治理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有效地实现了公共利益。同时,公共治理使得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得以降低,削减了政府财政支出,使政府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公共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在于公共服务供给的效能提高。所以,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寻找公共服务的创新供给方式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二、公共治理理论指导下的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治理理论无疑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公共治理的理论框架下,探究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笔者认为,需要具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即发展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和实现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做到这几个方面,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必将是大有裨益。

(一)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

公共治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所以,在此理论指导下,实现公共服务的充足供给需要培育多元的供给主体,由原来的单一政府供给发展到政府、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共同供给的模式。目前个人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极其有限,在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这里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和第三部门。所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需要大力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意识和能力。一是要通过经济、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二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非政府组织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针对社会不同群体对公共服务的不同需求来设置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发挥着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存有的弊端,来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

市场化供给是现代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谓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将部分非完全竞争性和非完全排他性的公共服务项目由政府推向市场,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打破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现象,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率供给。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基本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我国具备了一定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前提条件。加之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某种程度上与时俱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也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和政府的管理实践。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政府依然应该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外包、合作、购买等市场行为模式寻求公共服务供给的最优途径。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推进,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整体得以提升。

(三)实现政府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良性互动

其他社会组织包含第三部门和营利部门,这二者是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他们之间是平等分工合作的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具体到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上,为了保证公共服务供给上的数量和质量,对那些由政府提供相对而言比较缺乏效率的项目,政府可以进行开放,对其他社会组织予以充分的赋权和支持,对其他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采取资金补贴、订立合同、特许经营、公私合营、政府购买、贷款和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与其他社会主体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因此,通过制度的形式同时给予法律上的保护确定公私部门如何共同分担公共服务职责成为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滕世华.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 2004(7).

[2]包国宪,周云飞.中国公共治理评价的几个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9(2).

[3]张成福,李丹婷.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2).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下一篇:高考英语阅读技巧――从文体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