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

时间:2022-09-29 05:26:26

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不断加强。由此产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金融体制发展还不完善,由此货币当局如何应对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矛盾,也成为完善金融体制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维护国家的关键所在。论述我国的汇率政策演变,以及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合理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关键词: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协调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0102

1 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关系

1.1 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05年以来,在汇率政策上我国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介于固定与浮动之间的汇率。由于人民币在资本流动上还不能自由兑换,并且沿革管制国际资本流动,同时还没有实现所谓的完全市场化,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处于不完全流动状态。

因而我国相关部门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关键的改革。通过分析汇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对中央银行产出以及利率的影响,认真审核现行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进而对我国货币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一是在汇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有利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第二是增强货币政策效应效力,保证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执行政策。第三是扩大拓展货币政策可调控空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尤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强其外在约束力。第四是有利于减轻我国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并降低货币政策操作执行风险。第五是促进我国货币政策既定的四大宏观目标的实现。

1.2 货币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自2003年至今,由于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状态,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又由于我国是外汇管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为减轻压力,央行必须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回笼货币。央行的被动货币政策必定影响其政策的有效性。国际贸易对货币的内生性路径表示如下: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被动增加回笼货币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失效。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当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利率也随即改变,其中利率只是作为一个中间变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量的上升,进而导致本币对外币有贬值倾向。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引起该货币市场流通量减少,提高利率,币值上升;该货币利率上升,会引起人们对其兑换获取套利收入,使得该货币需求增加,币值上升。

1.3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

一般认为,我国货币和汇率政策发生冲突始自1994年,后来我国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冲突。第一次冲突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1994年至1996年),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外部目标与所采取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发生强有力的冲突。第二次冲突主要表现为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1998年至2000年),第三次冲突表现为维护汇率稳定的汇率政策和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8年上半年)。

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政府不加干预而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前提下,也就是浮动汇率下无论资本自由流动与否,为了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的国际收支得到平衡,货币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无效的。因此,1999年克鲁格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所谓的“三元悖论”,即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大金融项目不能同时实现。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第一在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时,必须放弃汇率的稳定性,来实施浮动的汇率制度。第二在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时,必须放弃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并需要实行资本管制。第三在保持本国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时,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本国货币政策的变动随着资本的流动变化而抵消效果,继而本国货币丧失了自身的自主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特点是资本项目完全流动,三元悖论说明了有效协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是很困难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处于图形的右上半部分。在三元悖论的背景下,我国目前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定要保持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

2 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建议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是任何国家包括实行浮动汇率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任何国家的浮动汇率实际上都是有管理的浮动,任何政府都不会任由本币汇率无限制地浮动。因此,尽管目前我国的汇率改革已经跨出历史性的一步,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协调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还需以下措施:

2.1 推进结售汇环节的市场化、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

为了实现真正的汇率市场化,由现阶段的强制结售汇制度转变为意愿结售汇制度,是我国目前汇率制度所需要做的。即让更多的市场主体通过自身的需要,依照自身的真实情况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充分交易。让各大企业按照自身需要持有外汇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推动外汇的市场化进程又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压力,进而使外汇市场真实反映实际供求关系。

为防止出现“米德冲突”,不但要防止通货膨胀等简单的货币政策,还需要适当的汇率浮动区间相配套的汇率政策,同时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政策工具相结合,合理运用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运用相关的逆回购、正回购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调节好各项关系,优化结构,引导金融部门更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注重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

注重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能够行之有效的做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

2.2 保持适量的外汇储备、完善相应的货币市场和利率传导渠道

外汇储备有利于国家平衡本国国际收支、稳定本国汇率、抵御一定金融风险并且拥有保持清偿能力。但并不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本国自身经济情况持有适量外汇储备。释放市场需求,以市场供求定价,适当减少外汇储备,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数据模型,购买先进的设备,同时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并且完善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努力营造利率市场化条件,加强货币市场各部分联系,完善同业拆借的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形成一套健全的利率风险预测机制。在实施关于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同时要加强银行的监管力度,增强利率的引导作用,相应的扩大其市场的交易主体,保持稳定的利率水平,相继发展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并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干预和合理的管理来进一步实现汇率的稳定。继续贯彻并落实利率市场化政策,提高效率,并运用相关措施协调价格型调控和数量型调控,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2.3 完善汇率的形成制度、认真引导公众预期

在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我国央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改善央行对外汇的操作方式,适当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区间,进而保证在我国货币政策在为实现国内宏观调控目标时人民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并且维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不以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通过适当干预管理手段来保证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提高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对我国人民币的信心,为其完全自由兑换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加大有关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和准确的披露参与者的交易信息;改善有关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其次,正确、准确、及时披露当前公关经济运行情况,从而采取合理正当的解决措施,引导公众的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最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规避相应汇率风险,合理适时调整外汇储备,加强政策国际协调。

3 结论

本文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现状,并且提出建议,从几方面来缓解矛盾,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建议,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可以通过内部体制改革进行相互协调发展,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崔晋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汇率博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蓝天奇.中国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J].现代营销,2013,(1).

[5]何金旗.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及原因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

[6]万荃.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N].金融时报,2013.

上一篇: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研究 下一篇:公司多元化程度与管理成本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