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转轨提升执法效能

时间:2022-09-29 01:27:41

以文化转轨提升执法效能

摘 要: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文化系统或相关领域的事,文化建设事关民主法制、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法系统作为执法单位,同样存在着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实践的角度,从观念、体制、人才三个方面探讨政法系统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转轨;执法效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229-02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深的层次后,党中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升全民精神与文化素质的战略性举措。笔者认为,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文化系统或相关领域的事,文化建设事关民主法制、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法系统作为执法单位,同样存在着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观念是基础

1.观念要转型。从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到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经过了多个历程。对政法系统而言,出现了三个不同。一是对象不同了,过去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下的继续革命,除了拿枪的敌人,还有不拿枪的敌人,像地、富、反、坏、右,像党内修正主义等各类对象;而现在主要是为保障社会稳定、党风廉政建设;二是使命不同了,过去首要任务是维护红色政权和革命成果,确保政权巩固和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而现在是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保驾护航;三是要求不同了,过去因为对象是敌人,为了克敌制胜,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强调对敌要狠,所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而现在面对的是作为执政党的自身和人民群众,在确保目的同时,还要讲究基本的策略与方法。

2.服务模式要转型。对于社会进步而言,任何转型都是战略机遇。政法系统如果成功实施这种转型,对传统的形象是一种革命性的颠覆,对职能是一种实质性的强化,对效率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提升。事实上,建国六十多年来,政府单位、执法部门、各类管理实体的转型与时俱进,效益十分明显。20世纪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政府各工业管理部门全部转制为行业协会,职能从管理变为协调,一下子盘活了市场,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育和蓬勃发展。发韧于本世纪初的文化体制改革,则让文化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繁花锦簇的盛世佳景。可以预见,政法系统如果能够把握这个战略机遇期成功转型,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民主化进程中,将会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这是一种期许与展望,更是一种迫切的内在要求。转型的武器是什么?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一个现成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制度的执行者,都要把文化转型作为改革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何把制度变为一种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调整目标,转换理念,切实采取措施,搭上改革快车。

二、体制是平台

1.机构设置上,要形成双主体。过去,政法系统在机构的设置上,着眼点在于执法,所以,它的各方面的设置与建构是专业的,而不是多元的;是单纯的,而不是立体的。虽然说,也有类似于宣传、电教、文化等一些部门的配置,但是,它毕竟不是主流的,而是支流的;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性的;不是支配性的,而且是附加的。所以,它在全盘工作中的权重是无足轻重的。现在,政法系统要由传统的执法型向文化教化型转型,在机构的建构上必须要有颠覆性思维与举措,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双主体。也就是说,执法是一个主体,进行文化渗透与教化的是另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文化主体。执法主体一块是刚性的,文化主体这一块,也应该是刚性的。文化主体承载的,是把法制内容与精神通过软性的包装,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宣传、灌输、普及和推广,这种推广,是当代中国迈向法制国家、民主与法制进步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地。这个功能,不是一个机构、一个部门的增设所能解决,而是切切实实地变为一种从上到下的体制,如果能解决这个课题,它必将成为推进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必将成功地堵住西方国家借以指责状况的悠悠之口,甚至可以演变成中国与西方进行人权对话的有效平台。

2.政策制定上,要形成双法规。传统上,我们在制定法规的同时,很少同时制定配套的文化措施。几十年一贯制的是,政策与法规,一旦颁布,交给执行单位就万事大吉,执法效率与效果从来不在政策制定者与立法者的考虑范围之内。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能否先有这样的试点?一项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确立,同时出台硬性的渗透与推广措施。我强调用“渗透”这个词,这个词的意义在于,强有力的进入,无时不在的影响,无缝隙的覆盖,一个法规的出台,如果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它的执行效果远远高于事后的强制性惩罚与制裁。比如说,醉驾入刑是一个好事,说明执政党和政府已把尊重生命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措施呢?很简单,就是各地的公安交警、检察院、法院,用追捕逃犯一般的铁面无私和黑包公般的大义凛然,抓捕并惩处那些不知死活的醉鬼。说到底,惩罚是唯一标的,仿佛惩罚了,醉驾就解决了。殊不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天是一个,明天是一群,怎一个“抓”字了得!如果执法系统渗透到生活、消费甚至家庭等等层面,通过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规范、约束,则可以从源头上消弭醉鬼的产生。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显性的误区,即法制的推广是新闻媒体的事。事实上,媒体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遵循的是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不是法治规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的行业准则是新闻性与时效性,它的运作性质客观上传播着法制法规,但是,它的理解角度,它侧重的题旨,也许与立法的初衷相差太远。一旦把这个职能付诸新闻媒介,且对它产生依赖性,恰如一场天真的儿戏。

3.执法方法上,要形成双着陆。也即一硬一软。在中国,执法上从来不担心软,现有的政治体制,把执法为民与立党为公捆绑成一个概念,执法的态度与质量,直接上升到党性原则,并成为在政治上与中央是否保持一致的衡量标准。从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间,中国执法系统形成峻严苛猛的铁血风格,这种风格在有效护卫共和国政权和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招致国内外的诟议重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决议,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也给执法系统一个破茧而出、重塑形象的千载良机。枯燥,刻板,僵硬,尖锐,峻厉,告别这种模式,是时候了。路在哪里?在“方法论”上。必须形成硬执法与软执法两套体制。软的这一套,就是用文化载体搭载执法,要求执法主体以独特的粘着性,与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社会运转方式、甚至居家模式牢牢地粘贴,比如通过在社区、学校、大型机构、社会团体、类型人群等设立推广、劝喻和监督系统,法制法规的推广如影随形,它是送上门的关心,是生活的指导,是柔软却坚韧的约束。这种模式着眼点在教化与事前阻止,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形成的高度人性化的体制,与中共以人为本的治国之路异曲同工。它必须形成刚性的制度,形成硬指标和硬要求,形成监督与考核模式,各级人大系统、政协系统不但要介入,且要成为自身履职的重要内容,同时纳入媒体与舆论的监督。可以预期,执法的到达率与有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三、人才是关键

1.培养与引进复合性人才。现在的队伍现状,显然无法适应文化转型。政法系统的干部,以政法专业人才为主流,鲜有复合型人才。即使特招一些特殊人才,也多用于某些特殊的方面。面对转型的需要,我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一是根据体制转轨的需要,在政法队伍的建设上,除了专业人才,要成比例地、足量地配置与引进多方面的人才,也就是双主体中软执法那一块的人才,队伍构成的改变,将对转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必须注意的是,这是一种颠覆,不是修修补补,不是和和稀泥,不是打马虎眼,而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改变。二是应对市场需求,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这一块要开设相关复合专业——政法与大文化的复合,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将直接改变政法系统队伍的生存业态,给转型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与推动。

2.对现有队伍进行复合性培训。政法系统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等具备了批量人才再实施,显然也不靠谱。现在的队伍,从转型的要求来看,专业集中,知识面窄,文化内涵少,刚性突出,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对队伍进行全面的复合性培训,提出具体的、系统化的培训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用扎实的措施落实到位。可以分批、分层次、分类型实施,培训要纳入考核,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切切实实地换脑换思维,切切实实地转变观念和知识结构。第二步,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组织构架要求,从现有队伍中,遴选一批综合素质好、复合性强、个人能力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进行重点强化培训,形成一支先头部队和急先锋,撑起转型工作的框架,确保转型的早日实施。

3.建立一支骨干队伍。骨干是个纲,纲举目张。政法系统的文化转型,骨干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十分重要。骨干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骨干挑起软执法一块的大梁,成为文化执法的中坚力量。比如在监狱,如果监区设立文化专员,赋予相应的职能与任务要求,由骨干出任这个职务,随着文化执法的铺开,监区监管与改造的质量与效果,传统监管与之相比,肯定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骨干的示范作用极其重要。还是拿监狱来说,如果一个监区文化执法做得好,会很快形成典型与经验,给其他监区甚至给整个监狱系统形成模式与范例。骨干作用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推动,形成竞争,形成气场,尤其是政法系统的文化转型,是本世纪中共推动民主与法制进步的一个重要杠杆,所以,选好用好骨干,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决议,给中国政法系统的文化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不但能整个政法体系的创新带来华丽转身,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好的政治注解。

上一篇:电视新闻内容:从记述民生迈向突出民生 下一篇:有密度制约的Lotka-Volterra模型竞争系统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