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22-09-28 11:19:32

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际上不断兴起的“中医热”,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让留学生掌握中医思维方法,已成为摆在中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在培养留学生中医思维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培养留学生中医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中医思维;留学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50-02

2009年5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的中医药领域全面系统性指导文件,《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而近年来国际上不断兴起的“中医热”也在证明,中医药正逐步走向世界,随着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医的接纳以及法律认可,中医作为一种替代疗法,正被越来越多人的所接收,随之而来的,是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挖掘着古老的东方文明,同时,他们学成归国后,又将所学到的知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促进了国内外中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年各中医院校在留学生招收专业和招收人数上不断扩充,可是,仅仅让留学生记住几个概念,背下几个方子并不是中医教育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思维方法,如何让留学生真正理解中医,接受中医药文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医传播的关键。因此,中医药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中医思维模式的教育在留学生中医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留学生中医思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的思维方式阻碍中医思维的确立

任何思维方式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思维主体在先前的实践和认识基础上,按照自身特定的知识、观念、语言、情感与意志、个性倾向等,运用思维工具去接受、反映、理解、加工客体对象或者客体信息的思维活动的样式或模式。[1]一个民族,或者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或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是该历史时期人们相对稳定的思维格局或思维定势,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医思维模式是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地结合抽象思维方式,以表象和观念为加工内容,以表意性文字和古汉语为表述工具,采用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形象比较、倒果求因、类比推理等思维方法,是从整体、宏观上归纳事物特征和发展规律,强调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和表里上下的统一的一种思维方式。[2]可是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长期在本国所形成的还原分析思维,几乎与中医理论的直观整体思维没有同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问题,使他们都觉得那些抽象的、陌生的中医术语和理论很难理解,甚至不可想象。同时,固守本文化的“惰性心理”,也阻碍了他们对中医思维方式的接纳。如果此时只是单纯地灌输给他们一些中医的基本知识,很难让他们真正的理解中医学的知识内涵,形成学习传统医学知识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

(二)不同的学习动机影响中医思维的接受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其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来我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留学生的性别、所在的文化群体、来华时间、汉语水平、来华前的目的以及期望都不尽相同,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来中国只是出于对中医的好奇,对他们来说,中医带给他们的只是一种神秘感,学习中医也只是一个探秘的过程,至于何为中医思维,他们不会去深究,更不会轻易的接受这种思维方式;有的学生是受政府或单位的委托来到中国学习中医,这些留学生通常都已经具有一定的西医知识,习惯了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严密的推理等思维路数,对于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模糊、歧异判断,甚至直觉的推理难以理解。至于那些单纯借留学之名来中国旅游或者只是想要换个环境才来中国的留学生来说,他们连接受基本的课堂教学都无法保证,更别说主动的去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

(三)短期的进修培训无法真正确立中医思维

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最多的10个学科中,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总数位居第二,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而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留学生人数则稳居第一位。虽然,其中攻读中医学位的学历生在不断增加,但短期进修生仍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群体,这种短期独立成班的学生来我国学习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一年,所以课程安排特别紧凑,无法像普通的学历生那样安排系统的医古文或文化类课程,加上学生语言水平差异大,学习目标多样,学习态度千差万别,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常常是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课程太简单而不愿上课,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因为听不懂干脆放弃课程。而那些坚持上课的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系统的中医文化教育,面对快速的知识灌输,不但无法很好的确立中医思维方式,反而容易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形成对中医的诸多误解,不但不能很好地去传播中医药文化,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二、培养留学生中医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交际行为。2007年,国家为了提高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颁布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首次对汉语教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语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并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各类对外汉语教师的资质考试中,也都将跨文化教学理论作为其中一个主干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其实,针对留学生的中医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对经典的一些解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文化的教学,留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也在接受一种跨文化教育。

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中的重要性,很多学校也都确立了“以文化解读中医”的教学理念,开设了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而且,负责讲授医古文或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大都具有中文或中医的专业背景,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力和文化基础,可是对于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教师自身跨文化教学相关理论的培训,只是一味的注重单向文化的输出,不能准确把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忽略了对象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必然导致中医教育过程中,因各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直接面对而出现相互撞击,相互摩擦的状况。不但不能促进他们学习中医学,反而会使学生对中医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医古文等通识教育课程大多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知识上,对中医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能否让他们正确的认识中医,体悟中医,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新思维正在建立,旧思维还存在的思维状态关键期,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较强的中医原创思维和西方分析还原思维能力,拥有尊重双方文化的意识,而且要讲究一定的交际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跨文化的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中医思维模式。

(二)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培养留学生的中医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目标决定了留学生教学的课程体系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课程,还应该包括文化、语言等非学科课程,不仅有学校的课程,还要有社会的参与,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促进文化交流,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由于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的时间周期不同,在和文化背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保证专业课程体系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基础上,应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兴趣特点,为学生增设各类语言、哲学和文化类的选修课程,增加选课的自由度,从而满足留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跨文化因素,突出课程的教育性和实用性。对文化的讲述也不应都是泛泛的概述、简史、通论,那样只会造成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结果也只能是浅尝辄止。而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按照各类因素之间的隶属关系把课程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课程间的内容衔接,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点,选择适合的课程,从而一步步了解中国文化,确立中医思维。

参考文献:

[1]邢玉瑞,主编.中医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无编号),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科研课题资助项目。

上一篇: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