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思维之少年化

时间:2022-08-05 10:14:06

论中医思维之少年化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中医学,其未来发展面临已输起跑、困阻重重、夺冠艰难以及我国医者不能自医等困境。依据少年时期记忆能力强、接受速度快等特点,以及国内中医高校举办少年班已初见成效,提出了振兴中医的有效途径――实施中医思维之少年化,政府应总揽全局,确保中医少年班在高等院校中早日建立与正常运行,使中医思维从少年开始形成,以振兴中医,增强民族体质。

[关键词] 中医;少年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097-03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of teenager

ZHAO Kuo, YI Dan, DING Pei, ZHAO Yu, YUAN Hongxi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fallen far behind the starting line. Being beset with dilemmas like healers couldn't get self-healed, TCM has great difficulty in taking the crown. Considering the strong ability of memorizing and accepting of the youth, and the initial success that many juvenile classes organized by domestic TCM universities have achieved, we realize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vive TCM is to root the TCM notions among the youth. Government should put forward policies such as implementing impressions of TCM among adolescents, enriching the knowledge of TCM in youth's educ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CM concepts early from the childhood. In this way, TCM notion will begin to take shape from juvenile to revive TCM and to strengthen our ethnic physiques.

[Key words] TCM; Adolescents; Education

中医学历史悠远,博大精深,不仅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荣壮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治疗、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以还原论思维为主导思想,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中医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地下降。同时,中医人的中医思维以及中医教育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近年来,甚至有人完全否定中医的价值与科学性,主张“取消中医”或“存药废医”的现象。这些充分反映出当前中医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而同时又促使中医人进行更多的反思。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2]。我国医学正处于逐渐非我的病态,而其真正力量的源泉在于我国少年,因此应该使中医思维树立于少年,来改善当今中医发展的病态,振兴中医。

1 寻症立候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朴素哲学,并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而得以逐步发展。随着19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西医也随之传入我国而日渐兴隆,并在中西医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近代国人崇洋的思想以及民族自卑感的形成,同时也与西医与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结合紧密有直接的关系。学习西方医学者,需要全面掌握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对于少年比较难以理解的科目,加之我国“中、高考”应试教育对上述学科的重视,出现了我国少年没有更多精力再接受中医思维启蒙教育的局面。相反地为西方医学做相关应考准备,而一旦被中医院校录取学习中医,又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重头学起,这种振兴国医的模式效果堪忧。

1.1 选择国医,已输起跑

首先,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中小学生都在为考取高分而竭尽全力,早已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接受中医思维启蒙教育。而我国医学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联系不大,却需少年时期的黄金记忆背诵中医的浩瀚内容。其次,中医与现代自然科学体系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同时,部分学生对中医事业缺乏信心,对中医思维缺乏兴趣,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严,怀有混文凭、找饭碗的思想来试探中医之路的可行性。

1.2 坚持国医,困阻重重

首先,在接受正规化中医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由于高考前较多接触西医相关基础课程,面对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不甚了解,因此出现了怀疑中医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的现象。其次,盈利较低、人才成长周期长和被当作西医附属的境况,更是让学习中医者感受到清贫之苦。再次,中医对习医者本身的要求较高,单纯的民间带徒知识不系统,国家政府对中医的投资发展也不够重视,一个县城同时建一个中医院和一个西医院,西医院的投入能达到2 000万元,中医院最高才有1 600万元[3]。并且就目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大部分习医者在临床运用中医诊疗时缺乏信心,不具备独立行医能力。最后,面对中医几千年的浩瀚医书,继续学习中医者也慨叹丧失了少年黄金记忆的时期。所以,我国医者已在通往振兴中医道路上饱受荆棘之困。

1.3 振兴国医,夺冠艰难

中医专业大学生接受中医思维为时已晚,对于中医中大量的名词和独特的辨证论治模式,大多数学生感到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和把握。如“气”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会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再者,受限于如今的教学医疗条件,中医学子疏于临床的实习,这就背离了中医的强实用性,加之面对临床实习经验不足更是胆怯不已。可见,夺冠艰难的基本原因是中医学子未能在少年时期及早地接受中医思维。

我国医术注重自身独特思维作为振兴发展的前提,中医思维是少年时期的启蒙必备。面对当前中医之已输起跑、困阻重重、夺冠艰难以及医者不能自医等情况,此时我们应及早地运用中医思维以确立证候,并根据中医的学科特点,在少年中尽早地进行中医教育,训练中医思维。借鉴国内高校初建中医少年班的经验,中医高校利用兴办少年班的有效方式,以摆脱振兴中医道路上的坎坷现状。

2 辨证求法

2.1 总揽全局,政府统筹

几千年来中国人治病的惟一选择就是中医,但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引入,中医学术却始终振而不兴,临床疗效并未得到显著提高,甚至还存在下降的趋势。纵观中医现在暴露出来所有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医思维之少年化还不够重视。因此,“中医要创新”、“中医要发展”、“中医要革命”,需要职能部门政策的支持及改革,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任重而道远[4]。

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以加强中医少年班在我国建立的合理性和中医思维少年化在我国普及的合法性,补充的相关条例内容,还应充分肯定中医高校带领下实施少年班的优越性。

其次,政府应总体把握中医少年班运行体系的独特性以体现中医思维少年化的优势性。政府在统筹中医少年班时应突出一个“少”字,少年班的学员是14~16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每个中医院校每年可招收50名,学制八年,包括三年预科和五年本科[5]作为试点,继而推广,扩大规模。政府除必要的人财物投入外,还要加强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的系统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制订出最适合少年学习的课程计划,按照教育规律做事,并把少年班当作一项具有优势性的事业而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把握中医思维体系的实质性,政府可在中小学校开设与中医思维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学课程,并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融入哲学思维,培养少年学习中医思维的兴趣。同时,要求抓住少年较强的记忆力这一特征,使其大量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中医启蒙读物,以及《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

2.2 循循善诱,教诲不倦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创立,标志着中医药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方式,进入到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使大批量培养中医药人才成为了可能,但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却令人堪忧。古代的许多技艺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这种模式主要是徒弟受到为师者的耳提面命,也可称为“亲炙”[6]。这种口耳相传教育方式有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使授课与临床结合,许多中医老师难以言说的思维、经验的奥妙之处可通过生活的密切接触使学生体悟出来。因此,在少年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中医少年班的教师,自身要熟练掌握教材,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当前中医发展情况有所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医德教育讲起,以提高少年的修养水平。同时肯定中医学,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突出特点以及实践性,保证中医学习者的思想前提。其次,教师应不辞辛苦地编写适用于学生的教案,结合现代教学工具,按中医的思维体系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举例贴近生活、融于现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资质,因材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教育。最后,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争取各种实践机会,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比重,早期带学生去临床见习,至少一周有一天的门诊时间,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临床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总之,教师应循循善诱,不倦地探索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中医人才。

2.3 自强不息,少年奋发

中医学习需要少年的精勤不辍。历代不乏因亲友患病或自身体弱多病,通过奋发努力成为一代名医的范例。如明代名医王肯堂,因母亲身体不好,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并攻读了大量医书,先后治愈母亲和濒死的妹妹,他还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再有明末清初的名医翟良,自幼身弱,后由医者调治而愈,遂15岁开始潜心研究医学,22岁便能掌握古方奥义,运用于临床,颇有治验。

少年学者必须首先要有自身良好的修养,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始终保持学国医学的浓厚兴趣,抓住自己记忆最佳时段,加强中医经典背诵,尽早将中医思维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其次,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读精思,善于开动脑筋,吃苦耐劳,把中医学深、学透。再次,利用课余时间跟老师见习,先用心观察老师如何诊病、组方遣药,继而协助老师诊病。以此之法,更全面地掌握中医思维,才能更好地为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结语

在各中医高校举办少年班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将传统师承方式与学校普及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及早地培养少年对中医思维的理解。这样最先受益的是学生,他们可以在预科班中认识与了解中医思维,并为以后本科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思想比较巩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中医少年班的举办将快速发展,成为以后中医启蒙教育的一个主流,在接受了中医少年班基本教育后,利于以后中医的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有望培养出更多中医精英、国医大师,为增强民族体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梅万方.论中医学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方向[J].世界中医药,2006,(1):8-10.

[2] 周鹰.中医发展路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2003,5(6):64-67.

[3] 王飞.国家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EB/OL].news.省略/a/200903 08/001861.

[4] 张丽艳.浅议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J].山西中医,2009,25(9):59-60.

[5] 张奇文.术业有专攻―就试办中医少年班谈中医高校教育改革[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3):2-6.

[6] 黄杰.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5):71-73.

(收稿日期:2011-06-09)

上一篇:全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 下一篇:轻比重单侧腰麻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