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犯罪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28 06:01:53

中国青少年犯罪特征研究

摘 要:青少年犯罪已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犯罪特征在新时代呈现新动向,对青少年犯罪特征的研究应从犯罪客体特征、行为特征、心里特征三大方面综合进行分析。本文专门对青少年的犯罪特征予以研究并进行详细阐述,力图揭示青少年犯罪的本质问题,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出理论性的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客体特征 青少年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的70年代迄今为止,青少年犯罪约占整个刑事犯罪案犯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可见,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道难题。青少年犯罪特征在新时代呈现新动向,对青少年犯罪特征的研究应从犯罪客体特征、行为特征、心里特征三大方面综合进行分析。

一、犯罪客体特征

犯罪客体即为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青少年犯罪所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五章中侵犯公民的财产罪、第四章中的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罪、第六章规定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次为《刑法》第三章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第四章规定的侵犯公民民利罪,至于《刑法》规定的则因为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几乎为没有。

青少年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以侵犯公民财产罪中的盗窃罪和抢劫罪为主,据统计,这两项罪排在青少年各类犯罪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其次为故意伤害和罪,位居青少年各类犯罪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寻衅滋事罪也占了很大比重,约排在青少年犯罪的第五位。

二、犯罪行为特征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是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青少年按年龄可以分为未成年人和25岁以下成年人,未成年人因其心智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认识定格在理想化和片面化的境地中,容易导致突发性犯罪,进而出现反复性和传导性的犯罪现象,出现犯罪低龄化的趋势。25岁以下成年人相比于未成年人在心智上和经验上都要丰富和成熟,但因没有丰厚的实践体验,也容易导致暴力型犯罪和团体性犯罪。

1.反复性

青少年犯罪的反复性主要表现在犯罪屡教不改,容易重复犯罪。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因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容易被煽动而实施犯罪,犯罪后很难认清犯罪事实,又因受利益心理和报复心态的驱使,实施多次犯罪。

2.突发性

青少年犯罪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因其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强,较少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这也是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相切合的,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特征。

3.传导性

青少年犯罪的传导性是指青少年犯罪容易传染。青少年因其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薄弱,自我认识不够透彻,易受诱导,相互传染,导致犯罪的团体化,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应重视控制青少年犯罪的传导性。

4.暴力化

青少年犯罪由软性犯罪逐渐走向硬性犯罪,暴力化程度有所增强。青少年由以往的侵犯财产罪扩大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随之而来的是犯罪手段的暴力化倾向。

5.团体化

青少年倾向于团体犯罪,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单独实施犯罪的比例并不高。这是因为青少年犯罪大多是受别人影响实施犯罪行为,进而组成团体犯罪。另一方面,青少年思虑不深,体格力量、犯罪技巧未强大到单独实施犯罪的地步,这也是青少年犯罪团体化的原因。

6.低龄化

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是出现了犯罪低龄化,指的是青少年犯罪年龄降低, 从以往的14周岁降低到12、13周岁之间。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是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一大重点,阻止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成为各国的一项首要任务。

三、心理特征

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是指青少年实施犯罪表现的心理方面的特征。青少年的心理意识总的特征是缺乏成熟稳度、缺少考量,容易导致激情犯罪、冲动犯罪;犯罪动机简单,犯罪目的通常是出于报复。青少年犯罪心理方面的特征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趋利性

青少年犯罪一般以盗窃罪、抢劫罪为主,有时为了小利而不惜歪曲事实、虚构事实,用极端语言讽刺、侮辱他人,不择手段。这可以反映青少年犯罪通常是受了物质利益的驱使。

2.报复性

青少年犯罪带有强烈的报复性,是其寻求发泄的手段,也是符合其年龄心理特征的。青少年,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都不会主动犯罪,但是因为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者由于利益的驱使,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实施犯罪。

3.幼稚性

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这是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的一大特点。青少年的优幼稚本身不能导致犯罪,但是在遭受一系列刺激或者打击下,丧失对是非能力的认识,在他人怂恿下实施犯罪。

4.冲动性

青少年易于冲动而实施犯罪。在不少的法庭案例中,青少年都是因为一时性格冲动而实施犯罪,比如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在其犯罪后,却后悔不已。

5.模仿性

青少年的模仿性集中体现在未成年人当中。未成年人急于表现自己,容易模仿他人的犯罪行为,受到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又遭受不良社会环境的诱使,从而实施犯罪。

四、结语

青少年犯罪的三大特征,心理特征是其内在因素,行为特征是其表现形式,犯罪客体特征是其在法律上的表现。国内外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浩如烟海,本文对青少年犯罪特征加以探讨,定格于青少年犯罪特征这一点,从青少年犯罪特征的三大特征进行论述,力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而以独特的视觉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做理论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小虎,康树华.犯罪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鞠青,中国青少年犯罪演进的定量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J].2007-09-30

[3]邓俊,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概述.河南科技大学学报[J].2012-02-15

[4]黄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黑龙江大学.[J].2006-12-11.

上一篇:论甘肃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 下一篇:托电#3机运行中两侧排烟温度偏差大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