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时间:2022-09-28 01:30:28

探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前言:物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控的知识构建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有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恰当的问题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课堂方向,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关键词:探索、问题设计、效果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引言的问题设计

新课引入是新的一节课的开始,其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铺垫,创设新的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物理问题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问题的设计应“推陈出新”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是常见形式。一节新授课涉及的旧知识很多,复习问题的设计绝不能面面俱到,要紧扣知识的生长点和切入点,选择那些学生已生疏、需要进一步激活的旧知识。

例如:《磁生电》一课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引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电流的磁效应?

2.启发思考: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3.引导小结:(1)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法拉第生平事迹的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从法拉第的演示实验中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能产生电流,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二)实验引入,问题的设计要力求“新奇、有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由于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当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小实验引入让同学们试一试:让学生拿两个皮碗用力挤出皮碗中的空气,做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大气压强的作用,然后教师再做《纸片会掉,水会洒吗》的实验,再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压强的定义。通过这样的一些有趣的实验,吸引了学生的强烈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效率自然很高。

(三)情境引入,问题的设计应富有启发性

通过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力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讲解《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提问学生: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用一根线时易断,还是用两根时易断?(如下图)学生会感到很好笑,认为肯定是用一根线时易断。

教师开始演示,一根线提得起重物,而两根夹角较大的细线提重物时,线断了!为什么两根线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一质疑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心里基础。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

新课教学识一节课的主体,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的探索。新授课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关键和难点。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按时序分述如下:

1、切入新知的突破点时问题的设计――围点打援、方向明确

课程教学过程开始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2、新授重要知识点时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重点突出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突破。

3.关键点、难点的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启迪疏导

这时的问题设计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例如,在学习《蒸发》一节时,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理解是掌握本节内容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按程序式的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拨。(1)把衣服凉在太阳下和屋内,哪个干得快?(2)把衣服凉开和不凉开,哪个干得快?(3)把衣服凉在背风处和通风处,哪个干得快?在这些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严密而有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

2.问题的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

3.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4.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较强的启发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的思维定向,使之探索有序、探究得法,达到自主获得知识的目的。

三、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

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抓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学习了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后,可从教室外推进一辆自行车,并提问:自行车上哪些部位是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减小摩擦的?甚至我们还可以鼓励同学们使用新知识对自行车进行改进,了解它的传动装置等等,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帮助。联系实际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题气氛,而且学生学习过程生动、知识掌握扎实。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统一。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下一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