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时间:2022-09-27 07:59:44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师生员工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文化品位方面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及其功能的发挥。因此,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依托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立足民族文化精髓,围绕职业办学领域、理念和宗旨,以师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等精神为核心的,具有高职院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鲜明的高等性、职业性、行业性、就业性和地域性特征。

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还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提炼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精神文化。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倾斜现象,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缺乏鲜明的职教特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部分高职院校一味“拷贝”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校园文化成为本科高校大学文化的“克隆”,脱离高职培养目标,导致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脱节,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缺失等问题。

(三)缺乏地域经济特色

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开设新专业时,不是从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走向入手,而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盲目跟风开设一些热门专业或根据学校自身的硬件建设以及软件建设情况开设新专业,导致就业岗位饱和,学生就业不畅。

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要具备高等性特色

高等院校要树立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理念,重构健全人格养成的人文课程体系,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关注知识技能以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风范,以达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另外,积极鼓励实践创新,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术创新能力。

(二)要具有职业性特色

(1)建设好“物质文化”,夯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高职院校以职业人士和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命名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和设备仪器,增刻职业名人石雕;设计并建立高职校园文化CIS系统并广泛用于信封、校服、学报、校园网以及学校产业产品标识;创建特色鲜明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和现代化综合实训基地,使学生从模拟职业环境中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实现校园文化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深化。

(2)建设好“制度文化”,搭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高职院校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而动,以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为指挥棒适时创新。高职院校建立的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机制以及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管理等办法都充分体现了其制度文化的职业性。

(3)建设好“精神文化”,强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文化精神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育人的方向。高度重视“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把握好高职教育的质量,改革方向和前途命运。

(三)彰显行业特色

(1)研究学习企业文化。引入企业文化,可以通过邀请业界精英来校讲座、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开设企业文化课程、设专人和部门从事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和实践等方式来完成。学生入企,主要利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入企顶岗实践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零距离”对接。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实践性和职业性,要把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作为重要目的。如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就业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敬业、自律、自强的品质;举行各种技能大比武,培养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创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品牌学生社团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企业文化的精髓。

(四)凸显就业特色

高职院校要构建利用学校的平面媒体和广播站开辟就业指导专题或互动栏目;针对各年级不同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出版专刊和专版强势灌输务实就业理念;集中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论坛、就业工作坊和就业指导讲座;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五)展现地域特色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作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等渠道,更快地融入并适应地方社会和更好的投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去。另外,从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走向入手,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有用”和“实用”的原则和对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渗透地域特色和本地产业特色,竭诚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4]1号.

[3]邵庆祥.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特质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2).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上一篇:新环境下钢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探讨 下一篇:社群运营:冷启动、热运营和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