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共同体在矫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中的责任

时间:2022-09-27 09:06:49

论职业共同体在矫正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中的责任

摘要:高校教师是具有自主性的自我管制的职业,职业共同体理应承担起在矫正教师学术道德失范中的责任,重视后备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并加强在职人员的学术道德再教育;在明确高校教师学术责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其负责任的行为;高校要营造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相关学术团体应发挥教育监督作用,教师自身要加强道德自律,从而强化职业共同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职业共同体;高校教师;学术道德;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3-0077-04

收稿日期:2012-02-10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形成机制及防治策略”(12YJC880082)。

作者简介:戎华刚(1973-),男,河南信阳人,新乡医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近些年来成为学术界内外关注的焦点。学界就如何矫正失范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学者强调建立健全外在的刚性制度规范,有学者提倡依靠教师内在的柔性道德自律,也有学者提出必须治理外部社会大环境。笔者以为,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动因,而内部动因正是导致人们行为千差万别的关键。学术道德失范的内部动因在于高校教师职业自身,失范的矫正也应从高校教师职业入手。基于高校教师作为专业性职业所具有的工作自主性和自我管制性特征,职业共同体自身理应成为约束其成员的最有效组织,成为规制失范、强化规范、促进负责任行为的最有效组织[1]。具体而言,职业共同体通过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并强化自我管理职能,以达到矫正其成员失范行为的目的。高校教师职业是处于职业等级较高层次的专业性职业,从职业共同体内部采取措施矫正失范行为,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重新树立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并免于外部力量干预的最佳选择。

一、加强潜在和当前从业者的学术道德 规范教育

国外针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政策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区分有意的失范行为和由于疏忽或因不了解学术规范而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术道德教育不足或缺失造成的[2]。学术道德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尚处于缺失状态,这意味着可能会有部分失范行为源于对规范的不了解,也意味着我们缺乏最基本的失范行为防范机制。由此,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入手,可构建起矫正失范行为的第一重防线。

(一)重视高校教师后备人才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对高校教师后备人才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可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如针对本科生,可介绍学术道德的内涵和学术道德一般规范,并区分考试、课程作业等不同情况,明确所倡导和被禁止的行为。针对研究生,可就论文撰写、论文署名与发表等有关环节,制定明确的学术规范,并利用课程、讲座、研讨等不同形式使学生了解相关规范。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学术道德课程或在专业课中增加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内容。参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学术道德教育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增开学术道德教育课或在专业课中增加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再次,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宣传,培养诚信和负责的学术风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术道德规范宣传专题活动,利用入学教育、社团活动及其他活动,加大学术道德规范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营造诚信、负责的校园文化环境。最后,尊重学生在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术道德规范,将学术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要强调教师在学术道德教育规范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榜样。

(二)开展在职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在笔者的调查中,41.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不完全了解相关规范”是失范的主要原因,这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对在职高校教师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必要性。第一,通过继续教育项目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其他在职培训项目中,加入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宣传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学术研究与成果发表、教育教学、师生关系及学术评价等方面的规范,在教师中倡导负责任的学术行为。第二,通过对学术道德规范的研究,加强高校教师的自我教育。相关部门如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各高校等,可设立相应的研究项目,就学术道德规范的内涵、内容、有效教育模式等问题,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相关研究。通过研究,既能完善我国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更重要的是,研究过程同时也成为高校教师的自我教育过程。第三,通过对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强化高校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其然,自己就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的过程也同时成为教师自身接受教育的过程。第四,将学术道德规范遵守情况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如果被考评教师出现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可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做出相应的处理。

二、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意识

学术责任意识是高校教师对学术责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良好的学术责任意识是教师自觉担当学术责任的内在精神基础。尽管“自由和责任,权利和义务,它们是交互的关系”,但是,“学术责任是象牙塔里非常重要的难解之事。人们很少对新的教师成员提及责任,在学术文献中也很少能找到关于教师责任的内容”[3](P4-5)。因而,从增强高校教师学术责任意识入手,也可达到规范其职业活动并减少失范行为的目的。

(一)明确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

从高校教师从事高深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这个角度看,其学术责任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学生和社会的责任三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大学生仍是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教师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训练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同时还要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传授专业伦理准则和学术道德规范。第二,对科学应承担的责任。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提出的科学精神气质很好地诠释了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科学责任:应秉承科学标准评价自己和同行的学术成果。学术评价中应运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诚实地面对事实,实事求是地对学术成果做出评价;应把知识本身视为目的而非谋取名利等的手段。“学者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研究目标被个人的感情和职业前途利益所损坏,实际上,学者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一定会自寻失败”[4](P122);应把全面的科学发现公之于众。教师在发表研究成果时,“不仅必须提供支持结论的证据,而且还应该提供与结论矛盾或制约结论的事实”,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他学者能站在别人的肩上注视目前知识的前沿”[4](P122)。第三,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首先,遵守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首先要考虑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自觉遵守基本的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其次,承担告知公众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责任。“学者们不应该推卸对研究所产生的意外的不良社会后果的责任,他们至少应向同事和世人警告这项研究可以预见的危险后果”[4](P124)。再次,承担合理高效使用科技资源的责任。科学活动的最大资助者是政府,而政府经费又来自全体纳税人。因而,教师应对社会公众负责,合理高效地使用科技资源,避免出现“太多科研的进行,主要由于有充裕可用的科研经费,而不是为了科研在理智上的挑战性”的情况出现[5](P171)。

(二)促进高校教师的负责任行为

在明确了高校教师对学生、科学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之后,还需采取措施促使教师做出负责任的行为。首先,开展学术责任教育。“教师对其学术责任的理解并非来自合同或大学规章的规定。在这方面,他不像军人或大型公司的中级管理人员,可从合同或规章里得到对其职责的理解。教师对学术责任的理解乃是大学文化遗传的一部分”[3](P119)。这就需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学术责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教师宣传学术责任的内涵与内容。其次,完善学术责任制度。基于当前失范行为增多、严重程度加剧的现实,考虑到学术责任制度缺失与模糊极易引发失范行为,高校应建立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学术责任的具体内容,使教师的学术行为有章可循。最后,明确不负责任行为的后果。由于强调学术自由的传统和高校教师工作的非程序化、非标准化,实践中存在对教师所应承担的学术责任重视不够和对其工作监管不力的现象,以至于学术责任心不强、做出不负责任行为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此,需加强对高校教师学术活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惩戒制度,明确各种不负责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以促使其选择负责任行为。

三、强化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职能

专业性职业组织长期以来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即本组织是约束自己成员的有效机构[4](P133),“如果本职业表明不愿清洗无能和卑劣的队伍……这个任务肯定将由别人来完成”[5](P186)。加强高校教师职业共同体的自我管理是矫正失范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教师追求学术自主和学术自治的必要条件。

(一)营造高校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学术诚信风气能反映出学校的价值体系,并使全体成员形成“学术诚信应当受到尊敬和支持”的观念[6](P73)。在营造学术诚信氛围方面,高校能够做的是:第一,学校自身成为恪守诚信准则的榜样。在学校定位、学校章程、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体现诚信准则,在学校各项事务如学位点申报、教学科研评估中,应避免弄虚作假、包装学术等违背诚信准则的行为。对不诚信行为,应立场鲜明地加以谴责和惩治,不应持“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加以庇护和掩盖,更不能对举报人实行打压。第二,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有关政策,并强调多方参与。为使学术诚信氛围的培育实现常规化和规范化,高校应成立相应机构如学术道德委员会或学术诚信办公室等,机构成员应吸收学生、教师、职员等各方参与,共同制定校内有关学术诚信的规范与制度。因为与强加于其上的政策相比,人们更易于遵守自己对政策发展有所参与的政策[6](P34)。第三,明确各方责任,有效执行政策。培育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加强对学术诚信的研究,开发和讲授相关课程,并通过模范遵守诚信准则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者有责任在处理学校各项事务中做出诚信榜样,自身要按照诚信准则行事,支持校内成员的诚信行为并采取措施惩治不诚信行为。学生有责任了解并遵守各项规范,为培育校园学术诚信氛围做出努力。

(二)发挥学术团体的教育监督作用

“专业和科学社团在其成员范围内制定、推行和灌输科研道德准则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学术部门和专业及科学社团内的共同科学文化,提供了提高职业精神的同行压力”[7]。可见,学术团体对其成员的教育监督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失范行为。第一,学术团体应为其成员制定道德规范。相对于对高校教师普遍具有约束作用的道德规范,学术团体为其成员所制定的道德规范更具有专业针对性,所要求的标准也更高,也更能有效避免那些虽然不是失范但是并不高尚的学术行为。第二,学术团体要加强对其成员的道德教育。可通过举办有关学术道德规范的研讨会和讲习班,在团体举办的出版物上发表文章,编制和出版教材,表彰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成员,资助其成员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研究项目,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现状的调研以及与高校相关部门合作实施教育计划等,将提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第三,学术团体应加强对其成员行为的监督。可成立专门的伦理委员会,负责在入会资格审查阶段核查申请者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循情况,并将其作为是否批准入会的条件。伦理委员会还应通过制定监督工作规章,受理有关失范行为的投诉和举报,选派代表参加学术团体的各种评审会议,在团体内加大宣传警示和教育力度等方式加强对团体成员学术行为的监督。

(三)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自律

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矫正,除了依靠外部规范、制度等的刚性制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高校教师自身的自尊和自律。一方面,高校教师应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加强自律要求掌握社会文化资本、作为高深知识守护人的高校教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对于专业领域以内的问题,应本着对科学和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遵循知识创新与传播过程中的规范与规律;对于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应本着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任的态度,不以真理代言人的姿态妄加评论。教师应成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模范,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教育,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与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培养志存高远的品格。学术是寂寞和清贫的代名词,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不应以追求名利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才能形成踏实做学问的定力,才能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蒙蔽,不被利益所诱惑,才能找到治学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兰.美国高校教师入职门槛及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08-111.

[2] 黄长.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政策与管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31.

[3] [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博士论文)[D].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

[7] 美国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三院国家爱科研委员会.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M].苗德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9.

上一篇:全球化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 下一篇: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制度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