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3 10:45:58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1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有: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将之做好,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基础上,会计人员应该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真实客观地来反映本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了行政法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帐工作,所以我们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使得自己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3.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的尊严,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依法来办事。

4.客观公正。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更应该如此,因为会计人员掌握了企业的真实信息,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所以会计人员在必须在工作中遵纪守法,遵守准则和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单位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能时,能摒弃个人私利,以求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对待任何事物。

5.强化服务。一个行业,服务态度很重要,而会计人员的服务态度则直接关系到了会计行业的声誉和行业运作的效率。服务态度好会提高会计职业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相处,会增进工作效益和诚信度。

6.保守秘密。保守商业秘密是各个行业都应该遵守的规则,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要不为利益所诱惑,会计工作者尤其应该如此。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单位利益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作用决定了其重要性:

(一)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一方面是调整同一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内部关系,如职业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虽然组织内部成员在利益上式根本一致的,但由于职业劳动的复杂性,总会产生很多矛盾。员工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有些可能会有利益发生冲突,如员工付出与所得的关系,控制目标与员工自身要求的关系等;同时,会计还要经常面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道德的两难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和改善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劳动者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是调整职业外部的各种关系。一般来说,每个法人组织都会涉及到本组织与外部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职业外部关系。组织外部相关当事人通常包括组织的资产所有者、债权人、股东、业务往来的各方等。各种关系与组织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会计职业道德来加以调整。

(二)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它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准确定位,以限制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越轨行为。会计人员通过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按照道德规范来从事这项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的具体化,既反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又有鲜明的会计工作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强调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就是要求广大会计人员按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把会计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从而自觉地履行会计职务义务,实现会计管理的目的,使会计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会计人员只有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四)是会计人员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一个会计人员的社会活动是多方面的,但职业活动始终是主要活动。因此会计人员高尚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职业活动中的学习和锻炼。职业生活为道德的锻炼提供了时间和场所,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多本职业的尽职尽责理解人生意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会计人员通过检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五)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秩序的良好与混乱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会计人员道德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創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才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这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通过法制建设来制约和激励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可循”。从而使法治为德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翠莲.浅谈会计职业道德[J].泰安师专学报,1998(03):111-112.

[2]敬昭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7(03):33-35.

[3]董筱锋.浅谈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中国工会财会,1998(08):27-28.

[4]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孙娇(1989.03.12—),女,汉族,河北衡水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

来源:西江文艺2017年4期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2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由四个层次和两种类型建构的。职业道德范略性规范、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和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均属于评价性规范,是时职业道德进行认同和评价的依据;而职业道德操作性规范,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和功能。在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职业道德规范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和职业道德调控,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职业道德要求的规定和表达,是进行职业道德调控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职业道德调控的状况。但是目前在理论形态上,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还比较简单化,不能满足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实践的需要。在当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多方面地深人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现象;特别是深人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这对于科学地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工作是有益的。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及其类型

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体系,这主要是由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一是职业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它既包含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历史性要素的积淀,又包含有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特定要求。二是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它既要提供关于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也要满足职业道德实践环节中的操作性要求。职业道德规范的功能,又是与其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密切相关的。以上两个主要原因基本上就决定了职业道德规范必然形成具有多层次性结构的体系。具体说来,可以将职业道德规范的体系确定为以下四个层次和两种类型。

1.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它是指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是由某些职业道德范畴转化而来的职业道德的最高理念。职业道德范畴是客观地反映职业道德关系,从而也是认识、评价职业道德现象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目前在关于职业道德的理论研究中,已经初步地形成了包括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态度、职业信誉、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一系列职业道德范畴。这些职业道德范畴,有的处在同一个层次上,有的则是互相涵盖的,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则是通过对这些范畴的规定和说明,并从确立准则的角度,明确地向从业人员提出诸如格守职业责任、维护职业信誉、端正职业作风、遵守职业纪律、讲究职业良心等方面的道德要求,从而使这些范畴成为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的内容。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对所有的职业均具有相同意义,它体现着职业道德要求的历史性和共同性,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结构中的一个特殊层次。认识和评价职业道德关系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规范。

2.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它是指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可以对其他规范形成制约和统帅作用,具有核心地位的规范。职业道德的其他具体规范,则是该种规范在内容上的展开和具体化。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分为两类:一是各种职业道德应共同遵循的原则性规范。该种规范的具体内容,标志着职业道德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性质和根本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这种规范的具体内容就是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各种职业道德中共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社会对各种职业道德提出的客观要求。二是各种不同种类的职业道德中分别遵循的原则性规范。职业道德都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职业道德必然也有着不同的核心内容,并且成为每一种类职业道德相区分的根本标志。譬如:医德的原则性规范,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师德的原则性规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干部道德的原则性规范,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等。正因该种原则性规范在各种职业道德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一旦违反了它,就会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

3.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它是对职业道德要求较为概括的规定和表达。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反映着各种职业道德共同性要求的一般性规范。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从总体上提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要求,即属于这一类规范。第二类是关于不同种类职业道德中各自相区别的一些特殊规范,譬如:商德中关于文明经商、公平交易、优质服务等规范。比较而言,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在内容的规定方面,还缺乏直接、具体的操作性要求,它的功能特征更多地表现在为认识与评价职业道德提供准则。

4.职业道德操作性规范。它是指将职业道德中的一般性要求更加紧密地与职业责任、职业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细则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特殊规定。操作性规范与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较接近,但是它们却处在职业道德规范的两个不同层次上,其区别就在于操作性规范主要表现为具有直接的操作性和强制的特征。从设计技术的角度看,要求这一层次的规范具有简便、易行、量化、可考的性质。因此,操作性规范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前面所述职业道德规范结构中的四个层次,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职业道德范畴性规范、职业道德原则性规范和职业道德一般性规范,这三个层次上的规范均属于评价性规范。处于职业道德具体操作层次上的规范,即属于操作性规范。评价性规范是对职业道德进行认同和评价的依据,因此认识性和评价性是评价性规范的基本功能。这种功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理论功能,它提供关于职业道德要求的理性依据。当然在评价性规范中,由于各自层次的区别,其理论色彩的程度也不同。操作性规范是对职业道德要求进行实践和操作的直接依据,它是评价性规范的具体化。操作性和一定的强制性,是操作性规范的基本功能。在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中,如果缺少或弱化了任何一种类型及不同层次上的规范,都会妨碍全面发挥职业道德规范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关于职业道德规范设计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结构所作的分析,可以形成有关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方面的几点认识。

1.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职业道德理论建设,它也属于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上,去开展职业道德规范的设计活动。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从评价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设计,即属于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理论建设;从操作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设计,即属于职业道德实践的范畴。我们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当前在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设计方面,有两种相反的倾向必须加以克服。一种是倾向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即从理论的层面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也就是只设计评价性规范;并且认为只有在该层面上设计的规范才属于职业道德范畴,而那些蕴涵在行业规章制度、条例中的有强制性、操作性的有关规范,虽有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但并不真正属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由此又进一步认为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只属于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理论建设。另一种倾向是一些行业或部门,力求弱化或突破评价性规范,只从操作性规范方面去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他们认为评价性的规范都是“虚”的,不起什么作用;只有操作性的规范才是“实”的,才真正起作用。以上两种倾向说明,目前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还存在着缺乏从职业道德规范的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上,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的认识性、评价与操作,是分别由评价性规范和操作性规范提供的。如果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只注重评价性规范而忽视操作性规范,所设计出来的规范,只是按照道德的要求向人们提供一种在职业生活中“应当”或“不应当”的准则。这种准则只具有向从业人员讲明职业道德“义理”和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而缺乏直接的操作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如果只注重操作性规范,这样设计的规范,虽然在形式上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必须做”或“必须不做”的准则,使它具有了操作性和一定强制性的功能,但是从整体上却弱化了职业道德规范中应有的那部分认识与评价功能,甚至使操作性规范只成为操作上的简单规定,从而产生职业道德认识与评价上的困难。如此,不仅严重影响职业道德的调控,给职业道德教育和宜传等方面带来简单化、片面化的弊端,也使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都变得狭窄。所以,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中,要兼顾评价性规范与操作性规范、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要提倡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伦理学工作者与实际部门的结合,科学地开展职业道德规范设计活动。

2.要注意结合不同类型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特点,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评价性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应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它着重考察职业生活中所涉及的主要利益关系,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活动的特点,来提出相应的规范;同时要注意从职业道德文化的历史传统中,着力挖掘出具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并与时代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尽量把具有历史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征的职业道德要求反映到评价性规范中来。

对于操作性规范的设计来讲,则应主要采用经验归纳的方法。操作性规范具有变动性的特点,它是根据某一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的状况)、职业劳动的方式和特点、科学技术在职业劳动中的应用程度等因素,来不断进行修改和更新的。设计操作性规范要立足于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那些既能够体现评价性规范的要求,又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可以说,经验归纳的方法是设计操作性规范应采用的主要方法。

3.增强职业道德规范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推动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在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别常要注意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制定操作性规范应特别注意结合行业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把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特殊的规定,使它具有量化、可考的性质,便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奖惩。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3

论文摘要:由于司法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道德就更显得重要。因此在司法会计专业建设当中,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司法会计,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兴职业,由于其兼具司法和会计两方面的性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开办司内法会计专业的院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作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我院也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基础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道德,相比而言,后者其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职业需要。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并未受到各方重视,也未真正开展起来。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规划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也在寻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任务的实施已明显滞后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也影响到了司法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道德教育仍流于形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无疑是一块主阵地,但是要通过思政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显然不太现实。据了解,目前司法会计专业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思政课堂上。然而,单靠思政课来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然包括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观念,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根本无法展开;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教师并不懂专业,也无法从职业角度入手,更加系统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它要求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实际上这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职业道德教育中,则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具体到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其表现主要是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与职业实践相联系的自我完善过程,逐步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

(四)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其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其最终仍然是要依靠学生自我约束,通过内心世界的升华,从而达到行为的规范,而不是简单地凭借某种规定来强制。然而司法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至若惘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挣大钱,而不是对司法会计职业深层意义的探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

二、加强我院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

(一)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在司法会计专业中的地位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固然重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此,必须重视司法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将其提升到与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等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重要的地位,既突出了专业的特色,又做好潜在风险的防范。此外,在后面的专业建设中,应加大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理论的探讨、理解和融会贯通。

(二)开设司法会计职业道德必修课

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校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思想相对单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易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加强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课程内容中可加进有关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增加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检察院进行合作,聘请从事司法会计工作的专家,通过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用专题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司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其法制观念。

(三)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职业道德只有让学生到事务部门这个大课堂中去实践、去锻炼,才能真正被学生领悟并外化为实际的职业行为。因此,应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工作的第一线得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廉洁自律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相关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督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职业道德对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四)注重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了司法会计实训室,可以在此张贴操作流程、专业操守、实训管理规定等内容,建设有职业特色的学习环境。在学院已有警务化管理和大思政格局下,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特别是司法会计协会,应该行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年级、各班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认知职业道德规范。此外,要利用校内网络、广播、刊物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提升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于朝.司法会计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龚文龙,黄通菊.论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

[4]黄通菊.司法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5]崔浩.探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方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4

我们应该给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足够的重视。由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所引起的事件数不胜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的会计犯罪主要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众所周知,会计行业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它主要是向经营者、投资者、社会大众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信息,其信息质量将对社会利益以及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会计教学环节中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公共道德在会计这个行业中的具体投射,它在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协调会计从业人员与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特征、是一种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2.1热爱自己的岗位;2.2依照法律法规办事;2.3清明廉洁,不;2.4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2.5具有创新意识;2.6恪尽职守;2.7公平公正。对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内在的素质要求;对于会计的项目实体,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前提;对于社会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是其在社会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3.当下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情况

3.1学校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教师的主动道德教育意识薄弱在我国,会计教师主要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针对职业道德专门讲授的教师。这就造成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接收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之间的严重失衡。学生难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在该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3.2教学内容干瘪,方法缺乏多样性从整个会计教学系统上观察,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会计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缺陷。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所修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较少涉及会计法,学生严重缺乏行业法规知识。单一无味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丧失掉了学习兴趣,从而从根本上弱化了学员的自主的职业道德意识。

4.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过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严重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对于以上具体问题,作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必须得从教学根源着手,通过在学校的严格教育指导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和自身技能水平相协调的道德素质。

4.1会计知识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建议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提上议程并作为重点学习课程,将技能学习和道德教育的不平衡状况扭转回来。教师应该找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交接点,在教学实例中发掘更多的道德内涵。例如:在基础理论教授过程中,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在职业生活中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激发同学们对会计职业的追求与喜爱,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理念。

4.2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树立职业道德修养,全方位的进取发展,才能与道德素质并重是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训练的主要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所以学校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体系建设性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且积极的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转变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和工作内容是什么,认识岗位所赋予他们的职能和使命,了解到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相关的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尽量使教材具有较多的实例,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接收道德意识的能动性。

4.3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职业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扩展网络手段如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区域。微信、微博等社交新闻平台不仅是交友平台更是重要的知识传播途径,是重要的知识传播媒介。这无疑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具多样性和时效性的平台,使得各个学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高效。通过网络途径收集到学生学习后的感官和体会将会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然后有目的的将职业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相接洽,给同学以无形的教育影响。

5.结束语

为了实现与当代社会情况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所有高校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多种方式共同实施,展开多样的、创新性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教育,让当代大学生循序渐进的培养起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稳步提升大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反思教学缺陷和不足,认真学习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琢磨出一套适合我国教学水平和教育体系的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为我国未来会计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227.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校企合作

所谓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以及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就业教育,以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为目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规律。校企合作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既能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也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但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学校和企业双方未能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教育合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1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首先愿意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再次是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中职生在工作中虽不如前者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且易管理;而与后者相比,中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优势非常明显。但被调研的企业也普遍反映目前中职毕业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品行、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1.1 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不重视职业道德专职教师的引进与培训,在这一课程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等相对较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内心都把职业道德课作为“副科”、边缘课程而不予重视。

1.2 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

职业道德包括一般职业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但有关调查显示:90.2%的职业道德教育只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少涉及,只有9.8%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针对他们所学的专业或他们专业将要从事的行业,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

1.3 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我国中等职校中,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注重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师生互动,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践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课堂沉闷,加之授课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2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着力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2.1 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形象的塑造

大量事例证明,职业道德具有规范职业行为,调整职业关系的作用,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维护企业信誉、促进企业发展。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上还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虽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许多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除了可喜的业绩,但不可否认确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缺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缺乏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甚至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因而中职学校和学生本身都必须看清这一形势,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自身观念,在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上多下功夫,务求实效。

2.2 校企联手,资源重组,多管齐下推进职业道德教育

校企合作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应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多种途径的合作,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是校企双方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情况,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二是校企双方共同讨论和制定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事宜;三是聘用优秀的一线企业员工作为学校德育部门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四是企业为学生提供短期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期间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工作在企业,吃住在企业”,更直观地体会到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和素质,发现不足,找出差距,以便在日后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2.3 校企对接,细化培养标准,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

从现行的教学过程来看,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比较注重一般职业道德的培养,重在传授知识和规范,内容相对全面、系统,但过于泛泛,缺乏行业和企业的特性,实用性不足。而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则是各行业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制定实施的行业性道德规范,是各行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职业岗位规范要求的社会调查,走访劳模,进行座谈和职业体验,搜集、整理、讨论、学习所学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观校企合作的各类用人单位,参与社会调查,帮助教师接触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使教师心中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2.4 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分阶段开展教学,第一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二阶段以个案教学为主,第三阶段以实践教学为主,逐步递进,把形成职业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过程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后,能比较好地转化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其次,具体教学方式中,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变化,更多地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社会实践等方式,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寓职业道德教育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融入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形成全校全员全方位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缪玲勇.探索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J].教育与探索,2007(14):197-198.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87-0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工作和劳动中所应当遵循的特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体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将来走进职场的形象,还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声望密切相关,所以,使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已经引起学校的重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者的深刻思考,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使传统职业道德受到冲击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正悄悄发生变化,导致道德评价体系发生变化,一些曾经备受推崇的职业道德观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传统的职业道德价值体系中,讲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如今这些道德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虽然居主导地位的思想仍为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但人们已经逐渐接受和认可“合理的利己”和“集体为主兼顾个人”的道德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大学生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必然的发展结果,但是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取向变得越来越偏激,价值信仰越来越淡漠,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等逐渐弱化。

2.职业教育中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之中,很多院校都把教育学生的重点放在职业技能教育上,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只重视公德教育,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只重视思想政治课堂内的道德教育,忽视了课堂之外的熏陶与培养;只重视外在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由外在的规范转变为内心的自省。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形成对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所以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就不会形成主动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甚至对职业道德不以为然,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只看重个人待遇,没有责任心,不愿遵守劳动纪律,如果工作条件艰苦或者对薪资福利待遇不满意,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随时辞职而去,这种现象与学校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3.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自身的职业道德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存在问题的,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严格执教,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4.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章节也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不同的专业对应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业应该遵守不同的职业道德。而高职院校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本都是“一般性”的理论,对不同行业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研究不到位,造成了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不成熟和教育理念的落后,而应用不成熟的理论和落后的教育理念是无法得到明显教育效果的。

另外,在职业道德的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而当学生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无法灵活应用课堂中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使理论化为空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单调的说教和沉闷的灌输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甚至使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职学生完成高职教育之后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成为各种基础性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兼具熟练的操作能力,如果再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相反,毕业生们拥有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就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制约作用。整个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果从业者们都能够干一行爱一行,加强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那么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2.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各行各业的“行风”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行业的“行风”主要是由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的。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待其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自然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在需要做出价值选择和价值评判的时候,自然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选择和评判标准,使整个行业的风气良性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良。

3.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自身发展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享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考验。衡量一个高职学生能否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专业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在于其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有利,更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学生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激发劳动热情,积极改革创新,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效率,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完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改革课堂教育方式,增强课堂有效性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有效性,必须进行课堂改革。首先,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现阶段对高职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现阶段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开拓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将一些学生关注的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读新闻、思考新闻、讨论新闻。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新闻,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张丽莉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朗读,教师根据新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对于有疑问、有交锋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作为讨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讲授人,学生和老师是身份平等的讨论者。这样使用具体而真实的新闻案例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共鸣,避免灌输思想的抵触情绪,摆脱了单纯理论说教的空洞,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也应该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同的专业对职业道德又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发挥专业课的学时优势、专业优势、实践优势,营造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客观的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2.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打造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环境

大一学生刚刚走进职业院校的时候,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学校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一空白期,将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成果。学校可以广泛张贴标语和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名人名言,打造彰显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细微之处得到职业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听讲座,开讨论会,聘请职场精英、创业者、优秀毕业生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新生在与本校优秀的毕业生交流过程中,会发现这些优秀毕业生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相似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思考方式、生活经历,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优秀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从前人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邀请职场人士进行职业道德讲座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的用人心理。职场人士也能够从企业的具体要求出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3.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学态度、职业精神对学生有最直接、最强烈的教育效果。“言传身教”之中,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有教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观察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水平,看看教师是否具备自己所说的“职业道德”,如果此时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那么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将是一种毁灭性打击,使学生怀疑教师所说的一切,甚至与教师的“言传”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在提高自己知识水平、授课水平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种“身教”将会比课堂中的理论讲授更有力量指引学生前行。

参考文献:

[1]刘丽枫.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探讨[J].科学教育家,2007(9):84-86.

[2]刘宽亮.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6(4):78

[3]廖祖耀,杨莉,等.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0-61.

[4]夏令海.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10):60.

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类行业工作中,担任具体职位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开展多种活动、创设适合受教育者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行为生成的场域,培养、引导、转变、巩固、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最终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过程。其目的是优化、放大教育对象的职业实践能力,使职业人保持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关系,达至事业发达,人生幸福。

1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及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幼儿师范学校200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专科生开展调查。

1.1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

认知是指对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重要性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职业没有高低之分。71%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认为将来能帮助自己事业发展,96.5%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们肯定了职业道德对个人职业的影响,说明我们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2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

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首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摸底。一道“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多选题,每个选项的比例是:爱岗敬业66.5%,诚实守信69%,办事公道38.5%,服务群众26%,奉献社会35.5%。学生对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完全明白,10.5%的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说明需要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3学生对职业道德情感的认知

职业道德的情感是人们对未来职业活动的向往的内心体验。我们从对专业的喜爱与毕业是否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进行调查。只有53%的学生表示喜欢喜爱现在所学的专业,仅仅只有69%的学生毕业了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同时,13%的学生不想从事此工作。这13%是我们要通过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产生好感,乐意从事。

1.4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1.4.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要的途径。12%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新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1.4.2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道德标杆。只有58.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总体较好。调查说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仅仅只有19%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多。69%的学生学校教师对个人的影响认为非常大。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定要注重言传身教。

1.4.3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那就是到实践中去。通过教育学生形成职业道德认知后,产生职业道德情感,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检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通过问卷来反映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现状。58.5%的学生非常同意通过组织学生实训活动(见、实习等)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3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同时52.8%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必要,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但还有学生认为没有开展,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是课程效果不明显。在问卷调查中:有89%的学生认同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有必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可见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职业道德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至关重要。但是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调查显示,12%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5%的学生认为此课可上可不上。虽然,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没有合适的针对本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调查显示,只有35.5%的学生认为接受过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到教育实践中,还体现为只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

2.2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方式单一

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师的理论灌输。大约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约26.5%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性一般。此外,57.5%的学生认为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90%的学生认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有必要的,但学校没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很有必要。

2.3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没有专职的职业道德教师,都是由德育老师来担任,师资力量薄弱。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只有58.5%学生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事实表明,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形象,不仅对本人,而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有重要的影响。可是,我们一些教师未注意到言传身教的作用,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上完课就离开,也很少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3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影响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上,学校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岗位需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教材上,教材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缺乏言传身教。在教学方法上,职业道德教育课堂往往是以口头的说教为主,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使得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引起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由于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填鸭式”的教法,在一定程度上只重视理论的灌输及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生硬的说教,而不是学生主动情愿的接受,这是职业道德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3.2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冲击职业道德教育。就国内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形形的消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侵入,加上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信念的树立。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个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其家庭中受宠爱的女孩子,生活环境宽松,物质享受充裕,从而导致她们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不会关心他人,自私自利、好攀比、比较懒散等的坏习惯。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也阻碍了孩子个体约束力和辨别能力的成熟。

3.3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近几年,中职学生多为“90后”的初中毕业生。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大多是女生,民族成分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她们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但在对一些学生进行观察和谈话及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她们对职业道德相关概念不清楚,很少有职业的认同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国家通用的语言驾驭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更有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抱着学习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更有甚者学习是为了混个文凭,缺乏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职业的要求更加明确,岗位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培养新疆幼儿教育者的主力军,对新疆的“双语”教育起着启蒙的作用。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促进教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提高教育师资的素质。本文主要从学生对职业和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情感的认知及新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来了解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研究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切入点,提出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蔡志良,蔡应妹.道德能力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崔生祥.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5]颜咏.大学生职业道德[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6]邢永富,吕秋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广富.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52-54.

[8]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M].职业教育研究,2005,(10):35-36.

[9]罗金宁.中专生职业道德养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黄艳琴.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11]韩冬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范文 下一篇:经济结构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