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6 08:25:30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在不断提升,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模式和推动力。从最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涌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不但降低了农业生产难度,同时也减少了农业从业人员,为农业人口城市化创造了条件。结合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城市化发展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优化国家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城市化发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经验,小城镇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只有提高小城镇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大力推动小城镇建设,才能保证城市化进程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目的。所以,我们应积极开展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发展研究

一、前言

对于我国而言,城市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模式,对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当前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发展已经初显成效,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人民居住条件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为此,城市化进程应将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不但要提高小城镇的设计规划质量,还要妥善解决小城镇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为城市化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保证城市化发展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城市化发展需要。

二、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小城镇的理论背景

(1)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小城镇的背景。我国人口众多,且大部分人分布在农村,物质条件薄弱,缺乏发展资金,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存在严重的转移困难,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由于大城市面临人口过多、就业困难、交通堵塞、住房拥挤、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成为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而中等城市与农村距离依然较远,在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同样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比较而言,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的小城镇,更加突出的表现出距离农村近、兼顾二三产业和农业以及方便利用民间投资等特点,具有最大限度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先发优势。据此,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最佳选择。

(2)国外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理论。城市化一词源于英文urbanization,其词头“urban”意为都市的、市镇的;其词尾“ization”,意为“化”,表示行为的过程。现有资料表明,“城市化”一词,最早出现在 1867 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市化基本原理》中。关于城市化本质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提出城市化的定义来进行的。

(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理论。小城镇发展引起人们重视开始于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其研究掀起了一场“小城镇、大问题”的讨论,20世纪末国家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号召,与此同时,对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中地位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认为大中城市在我国城市化中具有主导地位,还是中小城市或小城镇在城市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还是应该协调发展等等。因此,“大城市论”和“小城镇论”成为了两种比较突出的对立观点。

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1)小城镇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我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以来,小城镇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着力点,在城市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目前小城镇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小城镇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小城镇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既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延续,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为节约农村土地,实现土地集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小城镇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兼顾了城乡发展的多种要素,其整体发展后劲足,经济增长速度快,成为了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小城镇稳步发展,区域协调性明显提升。小城镇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城市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小城镇的定位相对明确,其城镇功能也融合了城市和农村的特点,实现了较好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当前小城镇建设中,许多小城镇已经成为了大城市与农村连接的重要纽带,在区域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前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城镇的稳步发展,使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升,对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和有效推动。

(3)小城镇健康发展,宜居功能性不断完善。在传统农村中,不但居住环境急需改善,对土地的利用率也不高,不利于农村的长期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开始后,农村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管理,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土地的耕地数量得到了提升,既满足了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宜居性和功能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小城镇数量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对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总结小城镇发展经验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使宜居功能性不断完善。

(4)小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在功能设定中,农业站到了较大比重,小城镇在整体功能上起到了承接农村和城市的作用。从目前小城镇的发展来看,既实现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也实现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多数小城镇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商品生产基地,许多厂商都将小城镇作为理想的建厂基地,既能在农产品产地实现农产品的深化加工,降低采购成本,又能够利用小城镇的优惠政策,降低建厂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小城镇建设成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手段。

(5)小城镇发展呈网络化局面,以点带面作用凸显。小城镇的建设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单一城镇的功能,而是要在大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数量庞大的小城镇,建成小城镇网络,提振大城市经济发展,实现大城市产业的接续和转移,并使小城镇发挥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结合当前小城镇的建设经验和已经取得的效果,小城镇的网络化格局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初步实现了以点带面的发展目的。所以,小城镇对于城乡发展而言是重要组成部分,既解决了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矛盾,也缓解了大城市的压力,对城乡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失地农民的土地一次性补偿不到位,农民缺乏可持续的生计保障。虽然城镇化建设的优点较多,对我国的城乡发展具有积极的协调作用,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补偿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化进程总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失去土地之后,必须有完善的安置措施,否则失地农民将无法满足生存需要。受到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限制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土地一次性补偿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使农民缺乏了可持续的生计保障,影响了农民的卖地热情,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因此,失地农民的土地一次性补偿问题必须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

(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社会资本投入,导致城镇化发展资金匮乏。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均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资本占主要比例,社会资本投入非常有限。考虑到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小城镇建设规模较大,总体资金量较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完成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受到政策限制,目前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社会资本投入,导致了城镇化发展资金匮乏,使城市化发展出现瓶颈期。为此,政府必须认识到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将引入社会资本作为主要方式,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确保城镇化发展获得足够的资金,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保证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3)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民没有城市化。城市化进程的本意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建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将农村人口吸引到小城镇中,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为大城市产业接续转移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受到工业基础设施和政策执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许多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部分失地农民在拿不到足额的土地补偿金后,生活来源成为了重要问题。为此,部分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并没有处理好农民的平等权利保障问题,导致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没有实现真正的城市化,使城市化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4)小城镇建设中欠缺可持续发展产业。小城镇建设要想取得积极效果,不但需要对小城镇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同时也需要小城镇能够有支柱产业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来看,多数小城镇虽然在整体建设规模上达到了城市化标准,但是在可持续发展产业上还比较欠缺,不但无法支撑小城镇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无法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提供有力的就业机会,这无疑给小城镇建设造成了后劲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进。为此,各地政府必须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以及周边大城市的工业基础,合理选择可持续发展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五、和谐建设小城镇的对策

(1)在小城镇发展中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失地不失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和城市职工一样,农民失去了土地就等同于失业。考虑到小城镇发展中土地补偿金发放不到位的情况,各地政府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土地补偿机制,从源头入手,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农民能够按时足额的拿到土地补偿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其中可以选择建立政府基金的方式,让开发商缴纳一定的储备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土地补偿金的发放,为农民建立良好的土地补偿金发放机制,接触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够有良好的补偿金作为后续生活的保障。

(2)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建设机制,提高建设质量。在小城镇建设中,政府资金的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短板,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但要改变小城镇建设理念和思路,还要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本,提高小城镇的建设质量,满足小城镇建设需要,为小城镇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为此,我们应立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资金参与氛围,保障社会资金的整体收益,鼓励社会资金广泛的参与到小城镇建设中,使小城镇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3)加大城镇化的社会保障,为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公共福利。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为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既要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又要拓宽农民的社会保障范围,使农民能够在城镇化建设中获得更多的福利待遇,有效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为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的公共福利,切实改变农民传统的依靠土地养老的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新的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社会保障能够有大幅提升,充分满足农民的生存需要,保证城镇化建设能够惠及更多的农民。

(4)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发展特色可持续产业。在城镇化建设中,没有可持续发展产业是困扰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从城镇化建设的目的出发,在小城镇建设之初,对小城镇周边的工业基础设施和商业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小城镇的建设特色和周边大城市的工业发展状况,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做好产业接续转移工作,不但要使小城镇具有接续大城市工业的能力,还要使小城镇能够集中发展特色可持续产业,满足小城镇建设需要,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小城镇能够拥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商业服务业支撑,保证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质量。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是承接大城市功能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载体,要想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就要对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小城镇建设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发挥小城镇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涛.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政治理转型[D].浙江大学,2012.

[2] 冯晓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风险与分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张雅帅.中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4] 赵玉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 张笑培.西部小城镇发展道路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6]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上一篇:开设职中美术欣赏课,为学生艺术人生奠基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