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智力资本及其构成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6 06:21:38

中外智力资本及其构成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智力资本定义及其构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智力资本是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创造高价值的知识资产的总和;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等构成更为合理,清晰地表达了智力资本的内涵。但必须进一步细分,使其参数具有动态性,反映不同类型智力资本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智力资本 人力资本 结构资本 关系资本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在通讯、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方面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智力资本已取代金融资本、土地和物质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创造经济财富的优良资源,现代组织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重要性的转换产生了许多与智力资本相关的紧要问题。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往往是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开始的。对智力资本的明确定义和清晰分类是人们认识智力资本,并将其运用于经济管理实践,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智力资本定义和构成要素研究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找出智力资本基本概念的清晰脉络,推动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一、智力资本定义

(一)知识观 智力资本最早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同义词由西尼尔(Senior)于1836年提出的,认为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1969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Kenneth.Galbraith)扩展了这一概念,认为智力资本不仅是纯知识形态的知识,还包括相应的智力活动,即智力资本不仅是静态资本,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斯图尔特(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能够被利用于创造财富的智力材料、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1998)将智力资本定义为:智力资本是一切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包括技术、管理过程、智力产权等。Huge.Mac.Donald又将智力资本定义为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人与物的总和,即“存在于组织之中,并且能产生差别优势的知识”。

(二)价值观 Edvinsson.L.and Sullivan.P.(1996)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别,是企业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资本的合成。这种观点目前面临质疑。原因有:智力资本能够用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减计算得出,但并不意味着智力资本就是一个差额。因为用来计算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是基于不同的时点和对象,用来加减实质上没有多大涵义;其次只有上市公司才有市场价值,是不是意味着非上市公司就没有智力资本了;最后当股价波动时是不是意味着智力资本价值在变动呢?这很难肯定。

(三)竞争能力观 Sveiby.K.E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1986年Sveiby.K.E用瑞典文发表的《知识型公司》,引发了早期理论界和实践领域以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为主题的“瑞典运动”。该观点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企业或组织的无形资产,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一种以相对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Stewart(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总和。”Edvinsson(1996)认为智力资本是对知识、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让组织在市场上享有竞争优势。Bell(1997)也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中的知识资源,包括组织用以创造竞争优势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心智模式。我国智力资本的研究相对比较晚,许多学者都是在总结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蔡壁洪(2003)认为,对智力资本的理解和界定,必须从人力资本的分类人手。人力资本包含了生产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后两项(科研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是自然人的天赋结合所受教育及培训而获得的能力,是人力的高级形式和核心,是知识经济中企业最具价值和最稀缺的资源,合称为“智力”,这两者进人企业便成为智力资本。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智力资本可定义为: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创造高价值的知识资产的总和。该定义明确指出智力资本存在于组织,为公司所有或控制,而非员工独自享有;其表现形式是能带来竞争优势;能创造高价值,以区别于一般的无形资产;其内涵是知识性而非物质性资产,以此区别于财务资产;是资产,意味着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这是智力资本的本质;是各种知识资产的总和,而非单个的资产,能发挥1+1>2的功效。

二、智力资本的构成

(一)三元模型 三元模型认为智力资本有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代表人物有Bonds(1999)、Edvinsson和Sullivan(1996)以及Sveiby.K.E.(1997)。经合组织(OECD,1999)定义智力资本为公司无形资产中有经济价值的两类:组织(结构)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了方便智力资本的计量,以Bantis为首的许多学者都赞成在此基础上将其拓展成三元模型,即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这是三元模型的第一种观点:(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Stewart,1997)被定义为组织中个体所拥有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相类似的,Lynn(2000)将人力资本定义为组织中个人技巧和知识的总和,包括员工的业务技术、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工作经验等。Sanchez等(2000)认为是雇员在离开公司之前占有的知识。Bontis(1999)认为智力资本是指公司员工所积累的知识、教育、技巧、态度和经验。Becker(1992)认为在顾客培训、竞争力和未来方面的投资的积累价值就是人力资本。关注个体所能创造的价值。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力资本包括个体价值。人力资本可进一步划分为雇员竞争力、关系能力和价值。Edvinsson and Malone(1997)认为人力资本是个体所具有的潜在的不被组织所控制的能力,因此,当员工辞职时,人力资本将离开组织。人力资本也包括组织创造性地运用其人力资源的有效性。(2)结构资本。指公司内有利或有碍于员工追求组织竞争优势的路线、系统、程序和信息的集合。与人力资本相对照,结构资本可看作是“晚上不能带回家的知识”“属于组织、能被复制和共享”(Stewart,1997)。(3)关系资本。是与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等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Roos等(1997)将这种外部资本定义为与公司外部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客户资本。客户资本包括与供应商的关系以及价值链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关系资本是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条件,是企业创造市场价值的重要途径。将关系资本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中分离出来,意味着它对组织价值的核心重要性。第二种观点是由Edvinsson and Sullivan(1996)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三部分(Edvinsson andSullivan,1996)。其中组织资本是使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支持性结构资本(Edvinsson and Malone,1997)。组织资本包括提高组织能力的组织哲学和系

统。如组织的政策和流程、客户化的软件应用、R&D项目,培训课程和专利等。将组织资本进一步划分为过程资本和创新资本。过程资本包括在提品和服务时应用并提高其能力的技术、流程和程序。创新资本包括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智力资产通常受到商业权利的保护,如版权、商标;无形资产是组织运行的其他所有的理论和能力。顾客资本被定义为与顾客、供应商、行业协会和市场的关系的联合价值。顾客资本指的是像顾客关系的诚信、理解、力量和忠诚等诸事件。常用客户满意度、重复购买率、财务补贴、价格敏感性等指标来描述。第三种观点是由Sveiby.KE.(1997)提出的,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其中内部结构资本包括智力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两个子集。智力资产包括用法律保护的智力资本资产,像专利、版权和商标等。基础结构资产包括能从外部获得或在公司内创造的要素,如企业文化、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和研究项目等。外部结构资本指的是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品牌、顾客、顾客忠诚度、营销网络、企业联盟、合作研究、贷款合同、许可协议和特许协议等。

(二)四元模型 四元模型认为智力资本有四个要素构成,代表人物有安妮・布鲁金(1997)、朱朝晖和Rothberg.H.N.andEfickson.G.S.(2001)等。安妮・布鲁金(1997)给出了一个关于智力资本的等式,即: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并根据这个等式推导出:智力资本=企业-有形资产。同时,她将智力资本定义为由四个部分紧密结合的“混合物”:(1)市场资产。指组织潜在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客户、分销渠道,以及特许权合同与协议。(2)知识产权资产。指保护组织资产与基础结构资产的法律机制,主要有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版权、专利与服务标识等。(3)以人力为中心的资产。指组织成员所具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创造性和领导能力等。(4)基础结构资产。指那些能使组织发挥功能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组织文化、销售管理方法、客户信息数据库以及沟通系统等。这个定义可以说就是对智力资本的构成进行分类。朱朝晖等认为应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资本如(图1)所示。该观点认为,在斯勘迪亚导航器中,创新资本被视为结构资本的一部分,低估了创新资本的价值。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正成为公司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其说是因为投资的原因不如说是受创新的驱动。因此,创新不应从属于结构资本。事实上,它是联系智力资本的轴心。一方面创新资本不能自动形成,因为其起源和发展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相联合的结果之上。只有优秀员工、合理规章、文化和技术的相互。

结合才可能产生创新;另一方面创新资本能推动顾客资本的发展。产品寿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因此,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开发满足顾客需要的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顾客资本在智力资本运行中充当桥梁和催化剂的作用。在智力资本向市场价值转化,进而转化为组织绩效的过程中,顾客资本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顾客资本就没有市场价值或组织绩效。顾客资本是关系到组织绩效好坏的最直接要素,其培植依赖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创新系本的支持。而人力资本是组织形成的决定性要素,结构资本、创新资本和顾客资本依附于人力资本。一方面人力资本通过转化其他三种资本,能将知识转化成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人力资本能决定其他三种资本的运营方式。Rothberg.H.N.andEfickson.G.S.(2001)则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和竞争力资本。现代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拥有一组特定资源和特殊能力的组织结合体,它能够运用这些资源和能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效地处理现实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必定拥有其他经济组织难以模仿的能力,这种独特的能力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一种竞争优势,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要素就构成企业的竞争力资本。竞争力资本具有战略价值、异质性、延展性等特点,其有效发挥依赖于高效率和不断创新的制度环境、良性的文化价值环境及全球化大背景。

(三)六元模型 六元模型将智力资本分成六个构成部分,代表人物是Bernard Marr.(2004)。这种观点是建立在Marr和Schiuma(2001)的早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智力资本包括六部分:利益相关者关系。包括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各种形式的关系。例如许可协议、合作协议、合同、分销渠道等;同样也包括与顾客的关系,如顾客忠诚度、品牌识别、公司与某个重要关系人的基本联系等;人力资源。包括雇员以技巧、竞争力、承诺、动机和忠诚以及建议或私下形式表现出的各种知识资产。其中重要的元素是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教育和态度等;物质基础结构资本。包括所有基础结构资产,像建筑物,像数据库、服务器、局域网等信息和通讯技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组织价值观、员工行为、管理哲学。文化对组织绩效和效率来说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因为它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共享框架;惯例和常规。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习惯。例如程序、成文的流程和规则、虚拟网络、心照不宣的规则和非正式的程序、默示的行为及管理风格;智力资产。是知识资产的汇总。例如有法律认可归公司所有的专利、版权、商标品牌、注册设计、商业秘诀和流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分类,例如著名的平衡记分卡和无形资产监控器模型等都对智力资本构成进行了研究,为智力资本的分类做出了贡献。

(四)模型评述 对智力资本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概念,并对其价值进行度量。综合分析上述三类模型,可以发现智力资本的三元模型较为合理。首先,三元模型满足分类的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三元模型有足够的容量,足以包括满足智力资本定义范围内的所有对象。同时,类与类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无概念的交叉、包容现象;而每类内部具有相当多的共性。其次,三元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可操作性强。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每类的明显差异使得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对具体的智力资本进行类别划分;具有一定柔性。当新的智力资本出现时,可以非常容易地对其进行分类归属而不致破坏其结构,保持其分类的稳定性;实用性强。进行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管理。三元模型每类都具有其特点,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进一步分析,作者认为三元模型中的第一种观点,即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构成相对而言更为合理。尽管有学者(Mouritsen等,2002)认为结构资本有时也指组织资本,包括信息系统、营销网络、团队创新和管理战略、竞争性市场情报、知识结构、系统等。但笔者认为结构资本更强调凝结于组织中,形成了稳定状态,不易破坏和流失,属于组织所特有。而关系资本比顾客资本更能恰当表达企业外部的智力资本,其涵盖内容更为丰富和准确。而内部结构资本和外部结构资本清晰地反映了资本与组织的关系,但其表述的内容不够

具体和形象。而且有些时候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可以相互转化,那仅仅以内外来区别可能就不太恰当了。只不过,同其他模型一样,三元模型的分类是静态的,是那些能创造价值的资源的集合体。众所周知,价值并非存在于他们的特性当中,只有当这些资产聚集起来,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力量。企业之所以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成功企业也并不仅仅是将人力资本从结构资本中分离出来,或者把关系资本从结构资本中分离出来。这是智力资本协同努力才创造的与众不同的财富。同时,只有对企业绩效做出贡献的资本才具有价值。因此,为了促进三元模型内部的协调和与外部的联系,加强对其的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在三元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管理人员和雇员,将结构资本划分为文化、创新资本和过程资本,将关系资本划分为顾客、品牌和营销网络如(图2)所示。并且在设计指标时应尽量使其参数都具有动态属性,反映不同类型智力资本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智力资本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将人力资本要素转换成结构资本。这种转型是关键的。因为结构资本能被组织所拥有,能被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对人力资本的依赖。然而,拥有很强大的发达的人力资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主要是通过人或人力资本去与顾客进行交往。因此,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匹配、互相作用形成富有健康活力的智力资本,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营绩效,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结语

智力资本是随着新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对智力资本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首先应对其概念做出定义和具体化,才能对该现象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度量。从上面的研究知道,智力资本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在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和构成方面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为了扫除智力资本研究道路上的障碍,推进智力资本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智力资本的定义和构成方面达成统一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之所在。但是要将概念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包括了四个阶段:即概念形成、概念界定、选择测量指标和编制综合指标。由此可见,智力资本定义和构成已达成一致意见,基本上实现了前面两个目标,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智力资本这一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还必须将研究重点放在对智力资本具体测量指标和综合指标的设计和度量上来,并注意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上一篇: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ERP系统与企业管理协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