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09-25 04:56:32

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情境教学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应用情境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行为,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为标准,让学生主动参与来展开教学实践。面对新知识新要求,情境教学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可,并深入中学各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之中,但是缺乏的是系统的理论,尤其是缺乏细致的操作方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发展规划。

一: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

1、情境创设趣味性多于知识性

情境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是为了能让学生更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而有些教师创设情境时,过于重视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使得本末倒置。例如有位老师上课,他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观看一组南京本地新闻台的一些美女主播的图片,在这过程中没有任何前提,也没有任何解释,和前后教学内容相脱节。学生看得很开心,但听课的老师却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他是想通过展示这组图片让学生了解维权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所以,创设趣味的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必须是有效的,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境创设情感不真切,难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

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情感。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创设教学情境要有“情”,要动“情”,即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真正的感情投入。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其教学功能就会失去作用。我看过一节公开课的视频,教师在讲授“民族精神”的话题,这位教师先是播放了一段在08年汶川地震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视频,学生看得很是投入,这将是一段很成功的教学情境,可是任课老师一句“看到这段视频,我不禁热泪盈眶……”背书式的缺乏激情的独白把所有听课的师生拉回现实中。这样本该很成功的情境教学因为只有“境”没有“情”而宣告失败。

3、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偏离教学目标和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的实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营造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刨根问底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华丽和热闹,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这在一些公开课中表现相对明显)。倘被某些看似新颖有趣的素材而迷惑,或单纯追求课堂上热闹的场面,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偏离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就陷入了形式主义,这种情境创设害处更甚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必须加以克服。

二:情境教学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正确运用

1、创设启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文本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注意思辨性与问题性,就有可能让学生的探究碰壁受挫,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生探究的动力与追索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情境产生问题,还要注意通过情境给学生提供信息暗示与思维引导,使学生探究有大致方向,能借梯上屋,登阶入室,而不至于思而无果,屡屡受挫。

2、创设感染情境,依托情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学情境应是“情”与“境”的有机统一。有“境”无“情”不仅会让课堂变得像死水一潭,“无情无味”,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冷漠刻板,难以亲近,难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传递信息,制造困惑;还要“情”足“味”浓,以情感人,以境传情。“情”“境”互动,既促进学生思考,又具有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作用,获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教师创设感染性情境要饱含激情,语言富有感染力;要充分利用歌曲、电视、电影、图画等艺术形式和现代化教学媒介,将文本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充满感染力的场景,或描绘成一幅幅让人触景生情的画面,或演绎成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思想被触动,心弦被拨响,心灵受震撼。

例如讲“一国两制”中“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我就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台湾同胞回乡省亲亲人相见时抱头痛哭,离别时依依难舍的画面作为背景,一边诵颂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充满相思之情、离别之痛的诗句和饱含哀愁的语言与催人泪下的画面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较好地表达了台湾人民因亲人分离带来的相思之愁、相思之苦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思念之情、思念之心,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教材知识,也在深切体验、感受台湾人民渴望亲人团聚、企盼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的同时,使自己的血缘之情、爱国之情得以升华,使推动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与领土的思想在头脑中牢固扎根。

3、创设展示情境,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展示才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少年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渴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教师创设情境就不能唱独角戏,而应根据学生喜爱表现自己这一特点,积极创设展示性情境,为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艺和本领创造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凸显特点与专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增强搞好学习的勇气与信心,这对基础较差、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更有其重要作用。

例如讲“劳动者要履行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我对学生说,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们要有自己的绝活,听说你们现在就有了绝活,能不能亮出来让大家一饱眼福,结果有的学生画简笔画,有的学生折纸玩具,有的学生写钢笔字,大家各显神通,各展才艺,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这种展示性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又使教师的导入形式丰富多样、新颖有趣,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表演的内容引导他们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课堂情境教学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为教学服务的工具,目的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但也要辩证的使用这一方法,适当的时候以正确的方式运用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学中一味的追求情境,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情境教学不可滥用,要根据具体实际妙用、精用。

上一篇:美,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下一篇:巧“引”生活 妙“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