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博弈与英国回归金本位

时间:2022-09-25 12:42:57

英美博弈与英国回归金本位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为此,美国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体系。当欧洲各国在一战期间退出金本位之后,美国在战后的主要任务是迫使它们特别是英国回归金本位。在美国既打又拉的策略下,英国为了重新争夺世界金融霸权而回归金本位。但英国最后的失败表明英国掌握世界金融霸权的时代已经过去,而美国的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美国,英国,金本位

[中图分类号]K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4-0052-0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第一次紧密的联结到一起,欧洲的战债和赔款问题不仅事关欧洲自身的利益,也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同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成为这一时期美欧各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尤其对美国来说,在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之后,重建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因为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美国出口的增加,并且国际贸易需要以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依托。

一、金本位的内涵和演变

金本位制是一种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典型形式。与金币本位制相比,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较弱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好处,一是方便各国确定汇率,这是因为各国都以黄金作为发行货币的基础,各国货币通过和黄金的兑换比率可以更加方便的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这就形成了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二是便于帮助各国维持贸易均衡。这是优化世界秩序的前提条件。

到1879年,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工业国家和多数较小的国家都采用了金本位。在英国霸权主导的时代,英国主导着金本位制,而金本位制服从和服务于英国国家利益和世界霸权的需要。“为了协调各个国家政策,并确立稳定国际货币秩序的前提,一定需要一个霸主国。作为19世纪末世界上最杰出的工业国、贸易国和资本输出国,英国关心稳定的、顺利运营的国际货币体系;英国履行了领导任务,因为它有实力也有意愿这么做。”[1] (pp.126~127)通过降低或提高贴现率,英格兰银行操纵了世界上的黄金流通,并且在实质上管理着国际货币政策。“那些对本国经济事务处理不当但是坚持执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发觉,他们难以对付伦敦的货币和金融业的经理。因此,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体系是有等级的,英国是主宰,西欧新兴的金融中心位居其次。”[1] (p.124)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金本位制是英国领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英镑在国际交易中起核心作用,是国际本位货币。在需要时,英国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将英镑兑换成黄金,英国保证英镑的信用。而包括澳大利亚、南非等英国殖民地国家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是金汇兑本位制,这事实上是一种依附的货币制度。即各国本币同英镑挂钩,本币不能在兑换成黄金而只能兑换成外汇即英镑进行国际结算。各国国际储备除了黄金之外还有大量的英镑来用以国际结算,这就意味着各国必须用黄金来买卖英镑来维持本币的稳定。可以说,伦敦在一战前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而英镑也是当时的世界货币。

但一战期间,随着英国经济的衰落和美、德、法、俄等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强大,英镑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受到挑战。同时,一些国家为备战和应付经济危机而拼命掠夺黄金,宣布同固定汇率制脱钩,并严格限制黄金的自由兑换和禁止黄金的输出,加上黄金的生产供给量有限,导致黄金自由兑换、自由流通的原则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度开始瓦解。各国普遍停止实行金本位制。

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世界金融秩序出现了极度混乱的状况。但是大战期间人们无暇去应付。大战一结束,许多国家就立即将恢复正常世界金融秩序提到外交活动日程上来。而美国尤为积极。

二、英美的竞争与博弈

一战中欧洲国家的黄金大量流向美国,使美国纽约成为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得到加强。但是,正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欧洲国家黄金流失,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制,反而对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构成了威胁。美国经济界的领导人为此感到忧虑。他们认为,如果缺乏黄金作为后盾,欧洲的纸币将很快会贬值,欧洲国家就会减少购买美国商品的数量,从而影响美国商品的出口。并且,欧洲国家货币的贬值会扩大它们商品的出口,与美国商品争夺市场。如果欧洲国家放弃金本位制,那么美国只是拥有成堆的黄色金属而已[2] (p.86)。因此,美国认为欧洲国家重新建立金本位制对于保持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阻止大量黄金流向美国,从而减轻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自动规范美国国内和世界价格水平。

在当时,美国要重建国际金本位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英国。实际上,一战结束后,英国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和利益来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使世界重新恢复到一战前各国以货币英镑为基础的金本位。这一点最鲜明的体现就是1922年4月―5月以解决战后欧洲经济复苏问题的热那亚会议。

热那亚会议是1920年代著名的国际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劳而无功的会议。欧洲所有国家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包括刚诞生不久的苏俄。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欧洲国家会议①。英国作为会议的首要发起国,在会议的提出与筹备期间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左右着会议的进程。英国力图通过这次会议来加强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已经衰落的地位。而美国在收到出席热那亚会议的邀请函后,则宣布热那亚会议的政治性比经济性强,美国将不参加会议。实际上,美国是害怕和担心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逼迫美国让步,包括在战债、赔款问题上,苏俄问题上,等等。但美国虽然对外宣布不参加会议,它密切注视着会议的进程。美国政府指令美驻意大利大使查尔德,让他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列席,时刻向美国政府汇报会议的情况。因为“哈定总统相信热那亚会议的结果和通过的决议会影响美国未来的政策”[3] (p.207)。

作为会议的主导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赔款、战债问题,苏俄重建问题都属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内容,英国是美国的债务国,但又是欧洲其他国家最大的债权国,英国应在战后欧洲重建中发挥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在无法取得美国支持和合作的情况下,英国应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对欧洲施加影响,建立符合英国利益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英国主张欧洲回归金本位,并非美国所希望的金本位,而是一种金汇兑本位。更具体的说就是希望其他欧洲国家放弃和黄金挂钩而直接依附于和黄金挂钩的本位币即英镑。英国希望通过建立金汇兑本位,消除欧洲各国的外汇管制,让英镑而非美元作为各国的外汇储备,使伦敦继续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从而有助于弥补英国的贸易赤字。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英国提倡的金汇兑本位不仅会消除投机、通货膨胀、失业,而且也会减轻因英美竞争给英镑带来的压力[3] (p.236)。为此,英国建议组织英国控制、主导的欧洲货币体系,成立金汇兑本位,“将破碎的欧洲经济整合进由英国领导的商业、金融共同体中”[4] (p.917)。

热那亚会议上英国的这套设想得到了不少欧洲国家的赞同,但美国坚决拒绝英国的计划。美国认为如果美国同意英国的设想,英国会使用这种金汇兑本位来减轻其战债负担,并且将美国的影响排除出欧洲,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如果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美国将失去把重建金本位看做是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的有效手段,同时,它也将失去与英国讨价还价、进一步加强它在欧洲影响力的本钱,并且也会危及到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而美国对付英国的方式就是利用战债、贷款来迫使英国放弃以英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接受以美元为基础的金本位。

同样,德国货币稳定的过程也是新马克回归金本位的过程,其背后体现了英美的较量和斗争。一战爆发后,各交战国纷纷实行黄金和货币管制,各国纷纷退出金本位,美国成为唯一实行金本位的大国。为了扩大美国的出口贸易,重建世界金融秩序,美国希望各国回归金本位。美国政府官员认为金本位会稳定德国货币,这会促进其经济重建,也有利于别国改革货币、金融政策,来回归金本位。在一战后,德国面临着大量的战争赔款,同时一战也消耗了德国国内的大量资源,根据道威斯计划,协约国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因而向德国提供了初期大约1.9亿美元的贷款。如果此时德国采取继续和英镑挂钩的币制,由于当时英镑作为所谓的世界货币,其信用为世界所承认,战后德国的大量建设所进行的国际贸易必然会采用英镑结算的方式,由此将会导致德国接受的贷款都以黄金或是其他形式流入英国,并兑换为英镑便于国际结算。因此,美国坚持德国马克与黄金挂钩。

但是,美国的要求遭到英国的反对,英国出于维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恢复并保持英帝国的经济繁荣目的,力图扩大以英镑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同时,对英国来说,德国回归金本位会使英国银行的黄金储备流失。这是因为,如果德国采用金本位制,在国际贸易上产生的顺差逆差都将以黄金直接进行结算,而不是英国所期望的用英镑结算,英国此时便没有办法控制美国对德国的大量贷款。更严重的是,如果德国放弃和英镑挂钩而回归金本位制,必然导致原来和英镑实行挂钩的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殖民地对英镑的信用和坚挺程度产生怀疑,这些国家可能采用在国际市场大量抛售英镑转而以黄金作为其外汇储备,最后逐渐退出和英镑挂钩的货币体系。因此,一方面,英国希望德国新马克建立在英镑本位基础上,这会使德国黄金储备转移到伦敦,改善德国在伦敦市场的汇兑,提高英镑的币值,扩大英国与德国的贸易;从另一方面看,美国是唯一保持金本位的大国,使德国回归金本位会使德国黄金储备转移到纽约,在英国人看来,这会迫使英国由英镑本位回归到金本位。因此,当美国希望德国回归金本位时,英国极力主张把德国马克建立在英镑基础上。美英就德国的新货币与黄金挂钩还是英镑挂钩产生的矛盾和斗争,实质上是美英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金融秩序的斗争。

这场斗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美国利用自身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优势地位,面对当时英镑的贬值,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美元价格某种程度上通货膨胀,使英镑回升到1英镑等于4.86美元,避免了英镑的继续下跌。不久英国反对德国马克与美元挂钩的声音减弱了。1924年8月30日,美国如愿以偿地使德国新货币与美元挂钩[5] (p.128)。

随着德国马克与黄金和美元挂钩,美国开始迫使英国和其他国家回归金本位,并解决战债问题。而道威斯计划也为英国和别国回归金本位打下了基础。

而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道威斯计划实际上是美国重建金本位的重要一步,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德国回归金本位,德国经济趋于稳定,这为英国等欧洲国家回归金本位创造了条件,并且奠定了基础。

三、英国回归金本位

美国为使英国回归金本位,采用“大棒加胡萝卜”、一打一拉、打拉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美国在与英国关于德国回归金本位方面使英国败下阵来之后,进一步向英国施加压力,尤其是向英联邦国家。美国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逐步向英联邦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渗透。而有些英联邦国家也喜欢投怀送抱,不断向美国抛媚眼。这是因为,这些英联邦国家也逐渐认识到了英镑的疲软,对英镑的坚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质疑。当这些国家的货币都同英镑挂钩,英国实际上掌握了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但事实上,英国随时可以提出修改本币即英镑和黄金的兑换比率而改善自己国际贸易的逆差。如果英镑单方面修改了和黄金的比率,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的其他和英镑挂钩的货币必然会出现同时贬值的情况。同时,他们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外汇储备,即英镑也会大幅缩水,这必然会对他们国内的经济造成打击。

以上的这种情况,在一战之前英国作为世界上绝对霸主地位的时候不会出现,因为英国也要以自己货币的坚挺维持自己作为霸主的信用,但是在一战后美国迅速崛起有取代英国趋势的时候,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质疑,英联邦国家对英国的经济实力出现了很大质疑,考虑到英国可能单方面贬值以改善自身经济的情况,这些英联邦国家在英美之间渐渐偏向了美国代表的金本位制。例如,南非政府1924年邀请美国财政专家艾德文・凯末尔(Edwin Kemmerer)率领的代表团考察南非,调查南非的经济状况,并且就有关南非单独回归金本位提出意见。艾德文・凯末尔强调南非直接与美国建立金融联系的好处和重要性。对英国人来说,美国人的做法如同在其统治区域内打下了一个楔子。正像南非银行家所解释的:“金融合作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如果美国向南非贷款,在财政方面支持南非,毫无疑问,美国会得到南非贸易的更大份额。”[5] (p.130)1925年1月,南非政府未征询英国的建议接受了美国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单独回归金本位。同为英联邦国家的澳大利亚正在做出同样的决定,加拿大已经在美国的影响下回归了金本位。而此时,作为宗主国的英国还在犹豫不决。并且,“到1925年,英国试图建立与英镑挂钩的金本位集团的努力失败”[5] (p.128)。

另一方面,美国为拉拢英国回归金本位,又对英国施以甜头。美国认为英国回归金本位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战后英国采取和战前一样的对美元汇率,继续维持在1:4.86美元的高位,而事实上英国战后的实力已经不能维持这样的高汇率了。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这样的高汇率是不稳定的,当银行家或是民众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为货币保值的想法,他们必然会将大量英镑兑换成美元或是黄金作为外汇储备,以期汇率下跌时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英镑进行投机,而这样做的一个后果就是美国会有大量的美元流出,由于美国采用的是金本位制,相当于大量黄金流出,没有了这些黄金作为发行货币的保障,这会造成美国国内的通货紧缩,国内可能出现失业率增加等情况,对其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美国必须对英国的汇率政策予以支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降低利率,使伦敦资本市场的利率高于纽约市场的利率,这会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伦敦,从而缓解英国的收支困难。同时,美国鼓励私人银行向英国实行贷款。纽约利率低于伦敦利率,美国放宽其信贷政策,大量资本从美国涌入英国,英镑不断升值,英镑汇率趋于稳定,英美价格差距也在缩小,英国收支趋于平衡,这些都为英国回归金本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美国的“打拉结合”的政策开始见效。

在英国方面,英国政府希望在20世纪20年代重建英国金融界的雄风,扭转英国工业衰退的趋势。重新使英镑与黄金挂钩,是恢复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必不可少的一步。有一个稳定的英镑是保证英国对外贷款实力的前提。“如同国王与国家的关系一样,金本位是一种使英国银行家们感到舒适温暖的抽象概念”[6] (p.274)。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认为英国回归金本位是防止汇率波动的最佳途径,他希望英国在恢复这一货币稳定的“纪律”中走在前头。而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出于巩固英国殖民地的目的,勉强才同意回归金本位,因为此时英国在殖民地的统治受到美国的渗透和威胁。他的目的很特别,认为如果不能恢复英镑在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货币地位而被美元取而代之,那将是大英帝国极大的不幸。同时,在面对诸多英联邦国家纷纷转向金本位制的情况下,如果英国一味孤独的继续坚持其区域中心货币的地位,其体系内的其他国家考虑到英镑可能贬值的事实,必然会减持英镑增持黄金来进行准备,当其他国家纷纷向英国提出要求将手中的英镑换回黄金或是金币时,英国的黄金储备必然会大量减少。此时出现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国际市场上的英镑被大幅抛售,而其货币将会大幅贬值。因此,英国为保持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为加强英联邦内部的团结,1925年4月,英国宣布回归金本位,采取战前的1英镑比4.86美元的汇率,并宣布解除对外贷款的限制。为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英格兰银行提供了2亿美元的信贷,摩根财团向英国财政部提供了1亿美元的信贷。

进一步具体的来看,英国恢复金本位制的过程有两个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即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以及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斯特朗。

在1922年至1923年,纽约的利率始终高于伦敦的利率,这让斯特朗感到忧虑,但在1924年以前,斯特朗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然而,1924年美国的一场经济萧条以及英国希望回归金本位制而对美国的影响促使斯特朗做出了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帮助英国。这其中也有诺曼的作用,即诺曼说服斯特朗,让他相信欧洲的恢复和美国的出口能力,都依赖于美联储人为地保持低利率来鼓励黄金向外走,因为英镑的利率较高。诺曼说:这样做将会反过来提供支持整个欧洲大陆和殖民地的黄金体系的基础,随后也会为世界贸易提供基础。于是,他在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的信中提到了美国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物价降低利率和汇率对稳定英国经济,帮助英国回归金本位的必要性。同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改变美国对英国贸易的逆差,可以阻止英国的黄金继续大量流入美国。在1924年中,美国的利率降低到了英国之下,英国向美国的黄金流入暂时阻止了,保障了英国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

但英国回归金本位的第二年,美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萧条期,在黄金大量涌入的同时,出口开始下降。由于英国回归金本位时确定的汇率过高,所以也饱受失业和黄金大量外流的影响,出现危机后,英国寻求美国的再次帮助。斯特朗考虑到如果英国建立金本位制失败会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斯特朗决定继续采用现有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英国注入大量黄金来帮助英国稳定国内的货币市场。1927年7月,斯特朗同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举行了中央银行会议。在会议上斯特朗向诺曼承诺:美国将实施降低利率、扩大信贷的扩张政策,并用美元购买法兰西银行持有的英镑,以帮助英国和欧洲大陆,防止欧洲的黄金进一步流入美国,使美国的黄金回流来帮助欧洲。1927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迅速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扩大信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再一次发挥了作用。英镑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不仅流入美国的黄金大量回流,而且美国的黄金也开始外流,流入英国市场,为英国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美国的很多银行家以及民众批评斯特朗一味的帮助英国而使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损害了美国的利益。面对美国国内的诸多质疑声,斯特朗以低利率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为美国产品的出口提供帮助而不是直接帮助英国作为回应。事实上,美国的这些政策确实也对美国的产品出口起到了帮助。美国对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帮助,也确立了美国在国际汇兑市场上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成功的帮助了英国重回金本位制。

英国回归金本位也鼓励了别国,在英国的带头效应下,到1926年,30多个国家相继回归金本位,正如当时的《纽约时报》所欢呼的,“金本位恢复到一战前作为国际货币、汇兑规范者的地位已为时不远”[7] (p.72)。

英国回归金本位不仅为信贷和价格提供规范性机制,而且减少了黄金大量流入美国,从而减轻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危险。同时,金本位货币秩序的建立巩固了道威斯计划的成果,有利于美国与别国开展有关战债问题的谈判。美国欢迎英国回归金本位,同时英国回归金本位也给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切实的利益。美国财政部长梅隆在分析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时,指出国际金本位的回归会稳定别国的经济,提高它们的购买力,从而扩大美国剩余产品的出口,并且,各国回归金本位有利于国际汇兑,从而扩大贸易,提高外汇利率,以吸引美国的投资。梅隆看到美国国内经济的健康与国际银行的努力密切相关[8] (p.153)。

四、英国回归金本位的后果和影响

但是,从后来的历史演变来看,英国回归金本位至少产生了以下消极的后果。

首先,英国恢复金本位,削弱了英国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由于在恢复金本位时,使英镑的价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把汇率规定为战前的水平,即1英镑=4.86美元。这样,就人为地提高了英国出口商品用外币计算的价格,对商品的出口极为不利。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国际经济地位也愈发下降。英国的对外贸易也变得更加恶化。“1920年英国出口贸易总值是133450万英镑,1929年就下降为72330万英镑。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3.9%下降为1929年的10.8%,尤其严重的是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逆差。自19世纪以来英国就一直存在贸易逆差,但只有1.7亿英镑。然而这一时期,最高年份竟达到4亿英镑,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记录。”[9] (p.61)

这种局面加剧了英国国内的失业和劳资之间的冲突。“原来担心可能会不得不靠降低工人工资来维持英镑,现在这种压力发生了。要使英国的工资和零售价格来适应世界的价格水平,这是不可能的。1926年春末,英国发生了煤矿工人罢工,然后是全国总罢工,充满了阶级冲突的火药味”[6] (p.277)。正如有的学者所说:“1925年关于恢复金本位的决策试图恢复皇家英镑昔日的地位,是希望重建大英帝国过去的权威的怀旧意愿,但却是一场巨大的失算,这也是一项致命的决定,因为诺曼希望以战前1英镑比4.86美元的极高汇率使英镑与黄金挂钩。按照这一汇率水平,英国的工业不可能同世界上其他的出口产品竞争,就连拉塞尔・莱芬韦尔(摩根财团驻英国代表)都认为诺曼对英国当时的就业形势根本没有注意。”[6] (p.276)

其实,早在英国回归金本位之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反对这一计划。他认为这将会削弱英国的工业,迫使企业依靠降低工人工资来弥补货币坚挺的影响。许多英国工业界人士也响应凯恩斯的这一警告。财政大臣丘吉尔也对英国回归金本位提出质疑,他怀疑这会对英国的工业以及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怀疑伦敦高利率会控制资本市场,使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他甚至怀疑英国回归金本位是否是“英国的胜利”[10] (p.74)。丘吉尔正确意识到,英国反对美国霸权的唯一方式是在金汇兑本位下联合殖民地,从经济上整合英帝国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凯恩斯的警告和丘吉尔的“怀疑”,恢复美国所期望的金本位并确定了较高的汇率,不但没有振兴英国,反而加速了英国的衰落。实际上,英国后来对回归金本位感到后悔,力图恢复热那亚会议时提出的金汇兑本位。

1920年代英美共同的目标是重建世界经济,阻止共产主义蔓延和社会动荡。而为实现这个共同目标,两国所采取的手段截然不同。美国实力强大,英国害怕其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在一番斗争后,英国无奈的与美国合作,决定按照美国的规则回归金本位,但在回归后,英国要求美国应牺牲一些利益来减轻英国战债的负担,但美国加以拒绝,并将国内经济调整的负担一部分转嫁到英国身上。美国不想作出任何牺牲,只是鼓励私人对外贷款来重建欧洲。英美利益的不一致,使英国力图改变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当这个体系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崩溃时,英国抛弃了金本位,随后,英国联合其殖民地国家成立了英镑集团。

其次,英国恢复金本位,加剧了美国国内的投机。为了支持英国回归金本位,并且在其回归金本位后,美国为了加强和巩固英国的金本位,必须大量向英国贷款,尤其是政府鼓励大量的美国私人民间贷款,而在当时美国银行体系不健全、美联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美国的大量对外贷款刺激了国内的投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投机。过多货币涌入股票市场造成了美国货币市场繁荣的假象,但是由于工人失业率增高以及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了商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大量投机造成股票市场上出现了经济泡沫,也为美国随后出现的大萧条埋下了隐患。

总之,英国回归金本位以及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作用有限。用一句美国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新的金本位制在20年代下半期的作用相当不稳定……1914年以前的那个建筑物的表面确实得到修复和重建,但是对它那已被破坏的功能以及摇摇欲坠的内墙只是凑合着修补了一下而已。”[11] (p.18)这种“修补”表明英国想要重建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的企图已经破灭,而1925年英国回归金本位表明这是英国重建世界经济霸权和金融霸权的最后一次努力。而对于美国来说,一战后美国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的努力只是美元成为未来世界货币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徐振伟,男,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Robert Gilpi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2]王宏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Carole Fink, The Genoa Conference[M]. Chapel Hill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4.

[4]Frank Costigliola, Anglo-American Financial Rivalry in the 1920s[M].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7,No.4(December 1977).

[5]Frank Costigliola, Awkward Dominion: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lations with Europe, 1919-1933[M].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6]Ron Chernow, The House of Morgan:An American Banki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M].New York:Atlantic Monthly Press,1990.

[7]Silvano Wueschner, Charting Twentieth-century Monetary Policy[M]. Ellis W. Hawley: Greenwood Press, 1999.

[8]Emily Rosenberg, Spreading the American Dream[M].New York:Hill and Wang,1982.

[9]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0]Michael Hogan, Informal Entente[M]. Columbia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77

[11]Robert Triffin, 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the Future of Convertibility[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

上一篇:师从杨志玖先生学元史 下一篇:《史记》与阴山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