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的性质及教育价值

时间:2022-09-24 07:33:20

英语学科的性质及教育价值

[摘 要]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模式。

[关键词] 英语学科;性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085-1

我国是举世无双的英语教学大国,英语学习伴随学生学习的时间最长,由此,准确定位英语教学的性质及其教育价值,意义可谓重大。

一、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英语既是语言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文化学科。它受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交际学等多种学科观点的支撑与滋养。但传统上,我国一般将英语学科性质定位于语言工具性学科,窄化了该门学科的性质与功能。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领域的推进,有了较为丰富多元的认识,认为英语学科既有工具性价值,也有人文养成性价值。

(二)英语首先是语言学科,“学外语是掌握一种工具”已成了国内外外语界的共识。为此,英语教学的工具性目标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但是,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最大的教育诉求在于“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莫定基础”(《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这个目的的重点在于普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所以在英语学科的目标定位上,最根本的立脚点应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同时强调语言目标与人文目标的整合。

2001年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也强调语言目标与人文目标的整合,但对人文目标的强调也主要是涉及到交流沟通能力上,而将合作学习、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与态度等或置于教学内容或置于教学策略的层面。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解是:英语教学的人文目标其实也正是其育人价值的体现,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几种能力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关,是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的,而非在策略层面。

二、英语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

英语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根据上文对英语学科性质的分析,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把握英语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英语学习可养成学生开放的观念与批判性接收文化的意识。正如一位老师说:“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情感态度、、道德态度、社会文化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使课堂呈现出多元和丰富的状态,学生需要一种平等开放的意识,更要唤醒和养成判断和选择的自觉意识。”

(二)英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思维转换的能力。英语的学习是需要学生从一些线索中主动发现和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音形之间的连接。例如: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呈现的迹象,去猜测人物的心情等等,都需要学生开展智慧性的学习活动,在主动发现中学习。此外,英语语言自身的规范性、语序与时态相互转换的丰富性以及基本语言的生成能力,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细致性与丰富性,以及思维和行为的灵活转换能力。

(三)英语教学的改革追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具有潜在价值,尤其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交际能力。“新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追求“开放”、“互动”、“生成”。解放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个体学生的局限性,发挥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智慧,生成内涵丰富而多元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多元思维中进行“转化”的能力。这几种能力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关,是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

(四)英语学习还可使学生在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中,养成多元文化素养与尊重各种文化的意识与态度。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五)英语学习既有思维能力上的要求,更有学习习惯上的高要求。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听的基础上说,养成大胆讲英语,朗读、背诵,书写规范整齐,运用语言交际,课后复习的习惯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英语学科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交际能力,学习习惯等,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0.pp233-303; 319-335.

[2]Krashen, S. Applications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InMethodology in TESOL. 1987.No. 3. pp. 33-43.

[3]戴炜栋,束定芳.试认影响外语习得的若干重要因素[J].外国语,1994,(4).

[4]刘道义.普通大学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8.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华燕(1977-),女,汉族,甘肃永登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上一篇:山西面食――剔尖 下一篇:高中英语听读教学中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