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插图 第7期

时间:2022-09-24 06:48:24

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可利用性。它在语文课堂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若能很好地挖掘利用它,无疑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将是一种有效的提升。

一、 让课文插图开启兴趣的阀门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世界。而现行教材所配备的每一幅插图,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极大地迎合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书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都是一个个新颖的故事。一节新课伊始,同学们的眼神总是先游移于文本插图上,这些缤纷的画面引发了他们多少童真而又神奇的遐想。所以执教者如何抓住有效契机开启学生们兴趣的阀门,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学生们怕写作文,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内容可写;二是不知如何表达。叶圣陶说:“如果教师能润物无声地让同学们品尝到作文的乐趣,那岂不是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讲:“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眼下选入文本的那一幅幅可爱的插图,就是让孩子们的琴弦发出美妙乐声的最好资源,教师应巧借这一资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领学生们无意识地完成课前几分钟的作文教学,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们还会谈文色变吗?

如教《桂花雨》一课时,我先出示课文挂图,要求学生以我观物,给足他们思想自由驰骋的时间,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下面所选的这些片段就是几位同学的精彩描述。

“我双手环抱着树,身体向后仰,攒足了马力使劲地摇。一朵朵桂花仿佛一个个金色的小精灵纷纷飘落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身上,落在我的小脚丫上。有的桂花调皮得很,竟然钻进了我的衣袖里,身体里,我整个人儿香香地沉浸在桂花雨的世界里。”

“纷纷桂花雨,悠悠摇花乐!香香的桂花飘飘洒洒地落在院子里的每个角落,微风一吹,直沁入我的心田。真有点儿‘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的意境。”

“哥哥端着小盘儿,满脸幸福地哼着小曲儿。他一边捡起落花,一边轻轻地吻着花的清香。诚然花与他成了一体。”

“嘻嘻,我可爱的公鸡先生、母鸡太太、小鸡宝宝,瞧你们啄得欢,看来这桂花雨的世界成了你们烂漫迷人的童话王国,你们高兴吗?要是高兴,就给我来一段蹦迪怎么样?嘻嘻嘻……”

看来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就没有了边际。有跟课文内容相吻合的,也有比起课文内容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的是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启迪了,语言被开启了,这难道不是习作成功所追寻的一个目标——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吗?

二、 让课文插图练就观察的慧眼

观察是写作的眼睛,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课文配备的每一幅插图都是学生观察的泉源,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画面,在交流、指导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分析的方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为他们的习作增添一抹色彩。

现以《将相和》一文的插图为例,从中撷取一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析。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生:廉颇负荆请罪的场景。

师: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这幅画描绘的是廉颇背负荆条,跪在蔺相如府前请罪的场景。

师:能不能观察得再仔细些,捕捉画中人物的特点,比如说他们的外貌、衣着、表情、动作等有何异同。

生:廉颇双手作揖,单腿跪在蔺相如府前向他请罪。

师:你有一双慧眼,能从动作来发现人物的特点。谁还有补充?

生1:廉颇着上身,背负荆条,双手作揖,满脸羞惭,单腿跪在蔺相如面前向他请罪。

生2:蔺相如上前俯下身来,伸出双手请廉颇快快起来。

……

其实,我们的课文中这样的插图资源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幅图都有它不同的观察重点、训练重点,只有引导学生观察得全面,文章才能写得完整;只有观察得细致,文章才能写得具体。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才能擦亮学生们探寻的眼睛,练就他们一双观察的慧眼。

三、 让课文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写作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课文中的插图表现的都只是某一瞬间的情景,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假如我们只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那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因此习作时要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因为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当然想象是极富个性化的,它应该融入学生各自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凭借课文的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穷人》一课,文中插图正是文章精彩处的尾声,如何将穷人的高尚品质提升到一个最高点,需要学生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启发学生根据文章主题思想进行个性化的想象,譬如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提起煤油灯,看见两个孩子正睡得香甜,这时,渔夫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围绕孩子的今后问题,夫妻俩又会坐下来怎样深谈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学生想象的结果都是令人惊讶的。

又如上文所提到的《将相和》一课,文中为“负荆请罪”这一部分内容配置了一幅廉颇背负荆条,跪在蔺相如门前请罪的画面,但课文只是三言两语地提到廉颇到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至于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课文只字未提。这时教师应巧妙地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再阅读,而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特别是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想象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会说些什么?最后将当时“负荆请罪”的情境还原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思想品质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四、 让课文插图敲开写话的大门

兴趣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翅膀的放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习作的需要。只要教学需要,课文中的插图都可以成为习作的资源。

“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面对课文插图,我们不应让其仅仅停留在欣赏与想象上,还要及时让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化为生动的文字。写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这幅图前后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各是如何。要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允许他们“添枝加叶”。说与写是一体的,这种方式为学生减少了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想当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时候,你会发现,写话的课堂会像生活一样斑斓,会像综艺节目一般灿烂。

总之,课文插图不是一种摆设或点缀,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有效地利用它练习写作,就好比一枝红杏显露出墙,会让你的习作红遍整个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林.利用课文插图 打造有效课堂.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3).

[2] 廖亚瑄.反复观察 渐入佳境.小学语文教学,2002(9).

上一篇:电子线路手工焊接工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