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民族化探索

时间:2022-09-23 10:13:13

油画民族化探索

摘 要:本文的研究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和深入探索油画民族化中的相关问题,总结油画民族化在发展中国油画方面积累的重要理论、实践成果和经验。

关键词:油画民族化;色彩;成果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96-01

油画从西方传到中国已经有了四百年的历史。油画发源于西方,在构成因素上具备着西方文化的精神。但进入中国之后,在中国油画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外来油画逐渐具有了中国特色。随着油画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深入和发展,中国早期油画家们对油画进行了各种民族化的尝试。 “民族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39年春的“延安民族形式问题讨论”上。“把现实主义归还给我们的民族艺术传统”成为当时的呼声。在抗战期间,写实主义绘画与民族化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当时有人提出西洋画“中国化”的说法。抗日战争刺激了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因为抗争需要的大量油画、宣传画进行宣传,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又使“油画民族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一、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国家之家的竞争越来越延伸到国家软实力领域。中国油画艺术在国家文化领域发展的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油画注入持续发展的活力,保持其蓬勃的生命力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紧迫课题。要提升中国油画艺术的竞争力,“必须根据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精神内核在与世界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借鉴与相互转化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民族化的道路。”民族化是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在艺术的国度中,越是具有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也就是说,民族化是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界开始关注“油画民族化”问题,认为油画应该具有我们本民族的特色。实践也证明,油画艺术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就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民族精神、民族特色内化为自觉追求。

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一)民族化是一个过程,不是高度

民族化,就是要求把移植的外来艺术形式变成中国自己的具有本民族的独特面貌。这是一条被中国和世界各国艺术史早已证实的规律。英国音乐家威廉士说:“一个民族作家,如果只满足于外来音乐的移植,就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生命。”不管提不提这个口号:创作实践都在这样做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一个历史过程,当这种艺术形式完全具有自己面貌时,也就不再存在民族化的问题了。因此民族化是一个过程,不能理解成高度。

(二)审美和情感

中国传统形式是有规律性的,严格地说是指综合过的整体,而不是一肢一节,把它分解为单线、色块、影形或者装饰风。突出某方面的特性或手法,固然是可以的,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为民族化即等于装饰性,就不准确了,因为西方也有装饰风,而且写实风也有民族性。另外,作为方法、手段、规律的形式也不可能永远被一个民族专有,一旦被其他民族吸收,就会演变成新的样式,比如黑人舞蹈、日本绘画、阿拉伯音乐都被欧洲人吸收了,而油画、芭蓄舞、交响乐也被中国人采用了,都丰富了各自的艺术。这里没有不可超越的界限,区别不在于提琴和胡琴、国画笔和油画笔、写实与装饰、立体与平面。如果我们仅仅把传统形式做为手法去研究,再有功力技巧,也是没有生命的,更谈不上民族化。

(三)继承为了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继承不是为了复古。人家是新的,你重复了,只能说是个学习过程,因此,模仿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把一种画风研究透彻,做一个高水平的流派传人,也无不可,而且并非易事。但是模仿就是模仿,不能说是创新。在这一点上,学习赛洛夫、伦勃朗和学习米罗、毕加索是没有差别的。模仿学习并不可耻,只有把模仿冒充为创新才会贻笑大方。对待油画技法,自然是先要“拿到手”才能谈得到“化”,连基本手段都没有掌握去奢谈“民族化”和“创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谈表现、主观感受,也都需要有个基础,要掌握表现的手段,否则就是一个想说而说不出话的哑巴。创新并不是一种奢望和野心,而是责任和要求。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会有失败、曲折,甚至不被理解,受到批判。

三、总结

油画民族化的探索是困难的,吸收本民族绘画的传统表现形式,表现了人民的传统生活题材元素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油画民族化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是表面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而且更需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如果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就不可能运用外来的文化去创造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作品。民族化意识的核心,是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生存发展的主要精神。这种精神是以民族艺术是否能在现代生活中生存与发展,作为衡量与取舍一切的标准,是把艺术上的民族性,当作调和中西、沟通中西,最终发展自己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邵人篇.靳尚谊和当代中国油画[J].美术研究,2005(3).

上一篇:石涛《山水清音图》赏析 下一篇:浅析“曹衣出水”之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