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时间:2022-09-23 07:18:47

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发挥才能的舞台,面对现实中学生负担的加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以成为热门话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4-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主阵地上打一场漂亮的仗。为了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应该走出教学误区,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创造温馨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注意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教师应该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这种平等的关系需要教者能够走近并走进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提倡民主,民主是催化剂,只有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最后,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和平衡发展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外在氛围。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学生的成绩也显著提高了。

2.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就应该追求这样一个境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课堂上还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并感受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当学生喜欢上了语文,有了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自然会爱上课堂。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强调的是养成,因此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循序渐进,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融入到各学龄段和各个学期的教程中来,只有实现了前一阶段的"前素质",才有后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语文素养必须和教材的传授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材料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一个人的心智发展,也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相关的语文能力,如写作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同时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具体了解学生的不同秉性,以此作为原始的教学资料,努力创设教学赖以进行的良好环境。对于学生原有的素养,教师要予以正视,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见。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因"生"而异:对于一个缺乏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应从多鼓励其发言、多用语言表扬开始,逐渐让其认识自己并相信自己,从而发挥出他的前能,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学习;对于一个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从锻炼其耐性和沉稳性开始,逐渐培养其稳重心细的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减负增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教育认知 下一篇:议初中生语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