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可以这样悟诗情

时间:2022-07-24 04:06:45

古诗词教学可以这样悟诗情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认为,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带着孩子穿越时空,走近诗人,走进古诗,叩开其情感之门,进而引感共鸣,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悟诗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背景,参悟诗情

“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每一首古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切把握古诗词的背景,有利于创造一个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在这情境中读懂古诗词,深入体会古诗词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

如教《独坐敬亭山》,在不了解李白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学生就难以理解李白的孤独、怀才不遇。于是,我这样组织教学:

我作了如下时代背景的简介:这是李白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受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达十年之久,深感世态炎凉,加上长期漂泊不定,使他尝尽人间辛酸,孤寂之感倍生,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此时此刻,作者的身边连一个知己也没有,就连飞在空中的鸟儿、飘在空中的孤云都离他而去了。此情此景,李白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孤独、痛苦、心酸、怀才不遇……

再请学生读,便读得声情并茂了。

可见,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也便容易读懂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意。

二、角色置换,体察诗情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角色置换,就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文中的某一人物,借助角色效应,领悟诗情的一种学习方法。正所谓“我手写我心”,诗人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折射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角色,便能融入文中的情境,主动感悟古诗词本身的内涵,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领悟诗情。

自师范毕业以来,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农村孩子对于农村的生活场景都比较熟悉。

上《清平乐村居》一课。在学生初步进入词的意境后,我顺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那老公公或老婆婆,会说些什么?学生的交流激烈,俨然成了“村居”里的主人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顽皮的‘小儿’,最想做什么?此举一出,学生完全徜徉在“村居”里了,有的说要天高地阔地放风筝、有的说要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有的说要踩进荷花池里抓鱼。乘胜追击,我引导学生体会农村生活的欢乐、祥和。至此,再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了。

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漫步于《清平乐村居》中时,会自然而然地揣摩到作者向往与世无争、安宁的生活的情感。

三、透过意象,造境悟情

正如潘新和所言:意象不是简单的景物形象,意象也不是抽象的人的思想感情,意象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小学古诗词教材中,很多诗歌写到了景物,这些景物往往就是作者“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意象。意象在整首诗中具有它特有的形象和韵味,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造就了意境!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通往诗人心灵深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故,我们不妨透过意象悟诗情。

执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我抓住了“雨”、“柳”、“客舍”三个意象,造境悟情:抓住“雨”体会老天特地为作者与元二涤净离别的场面,为作者与元二的离别而哭;剖析“柳”、“客舍”的寓意,感悟惜别之情。学生悟得了“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情感后,再读前两句诗,也就入情入境了。

四、重敲诗眼,把握情脉

在古诗词中,往往有那么一个使诗词精彩、灵动、富于生命力的传神点,这就是诗眼。葛兆光曾经说:诗眼的凸现使诗歌的物理运动或自然情状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因而也使诗歌意象赢得了生命力。诗眼,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充分、真切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教学时,可重敲诗眼,潜心体会,从而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泊船瓜洲》一课。我把握准该诗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离乡近,很想还;睹乡美,更想还;思乡切,不能还。”这一主线,逐步深入诗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放眼南望,看见近在咫尺的家园,很想回家;诗人想起家乡是那样的美,更想还乡;诗人有家不能回,想回不能回。这些复杂、痛苦的感受都集结在“还”这一字眼,感悟了这些感受,生便读得情真意切了、如哭似泣了。

一个“还”字,统领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拨动了学生的情思。

五、深情朗读,涵咏诗情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当学生走进了诗中意境,和上古诗词那特有的节奏、韵味,伴上情调一致的音乐,此时,无须多作讲解,让他们“美读”,静心涵咏,学生必会发自内心地受到熏陶,直指诗情。

教学《枫桥夜泊》。当营造出孤独、忧愁的意境后。我引导学生怀着不同的感受,多层次地深情朗读:一读,读出孤独;二读,读出惆怅;三读,读出凄凉;四读,读出悲伤。再看看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孤独、凄凉、悲伤、惆怅,有的眼眶都红了。

“美读”,感染了他们。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妙不可言的诗情,个中滋味,已附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园圃中的一支奇葩。它具有特殊的艺术高度和审美价值。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悟诗情,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感。

上一篇:坚持语文教学应有所创新 下一篇:注重人文陶冶 培育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