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优质课课堂教学技巧

时间:2022-09-23 12:39:29

公开课\优质课课堂教学技巧

1.面带微笑,充满激情,提前到达教室门口

老师要在上课的预备铃声未落之前必须到达教室门口。否则,教室里对教师视而不见,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将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上教师站的姿势与位置

站姿:潇洒利索,自然得体,挺胸、收腹、抬头、沉肩、梗颈;双手下垂,神态自然,手势自然。

位置:教师站在讲桌与黑板之间,口述笔写,随手可到;浏览教案,低头可及,既省时又方便应手。

3.课堂教师的视线

把视线均分在每个学生身上且要有60%~70%的时间注视学生,这是教师控制课堂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4.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

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并且控制走动的次数、速度、幅度。

5.教师的穿戴

服饰:和谐,合体合色。衣帽、鞋基调一致。

发型:符合年龄性别特征。

6.教师的停顿

讲课中适宜的停顿3秒钟为宜。讲述、提问、学生回答等都要有停顿。

7.教师的手势

教师体态交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视师生双方的性格、性别、年龄各方面而定。

在课堂上,教师的手势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奇。采用手势:使用掌心向上的姿势。

8.声音的变化

注意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

9.了解学生课堂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手势等都会随时给教师发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号。教师要针对不同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进度,使一切问题在不声不响中顺利有效地解决,达到对课堂秩序的控制与改善。

10.板书

必须适当板书,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注意简略。板书须工整,注意板书位置。

11.小结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评委或听课教师亦然,所以上课开头结尾一定要搞精彩,注意小节的方式。

12.约定好手语

赛课时,指导教师在听课时,座在教室靠前位置,提前与参赛教师约定好手语(或提示时间),以免评委说你驾驭课堂能力若。

13.安排好座位、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如果有七排学生。你心意的学生要安排在2~6排中间且相对分散的地方,这样在提问及回答问题时的点与面都考虑到了,而又在评委的视线之内。熟悉学生时,沟通很重要。并且让学生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就会顺利进行。

14.一节课学生活动方式、方法要多样,不单一,不重复,三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五个

15.定位课标,熟悉课标要求,然后吸取各版本的亮点

因为每一个教案、课件都饱含着作者的心血,或多、或少的都有它的优点,先浏览一遍,根据所讲的课和自己的讲课特色取其精华,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切忌全盘照搬。

16.选材

要选课堂容量大、容易煽情、相对独立、一课时能完成的内容。如果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要增加难度,且低坡度递进进行。

17.指令

学生“动”之前发清楚,指令完整,简洁、明了。不要在学生动起来,教师还在提要求。

18.辅导

学生在“动”时,深入学生中巡视、辅导。让学生的发言成为课堂的亮点;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19.备课

除备学生外,还要备听众。考虑听课者的感受。有些要讲明,比如你提前布置的问题,你在给学生说时,实际上是说给听众听,使他知道你这个环节的处理过程。否则评委觉得你处理得唐突。

20.课件:要动。PPT的字不能太多,注意字体及大小、颜色、底色。不要花哨,注意衔接;插入的视频在2~3分钟左右为宜。

21.语言风趣多样,结合手势形体语言运用。激励、评价方式多样化

忌群答。学生课堂的发言的话不重复。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对学生进行瞬时激励性评价,捕捉亮点;拓展思维,把握时机,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22.导入要新颖,目标要明确、力求全面;形式要多样;师生要互动;过程要完备;讲课要独特;过度力求自然;过程力求亮点

23.教案

备详案。即教师在课堂中(或说课)要说的每一句话,学生的回答情况,甚至是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个关键动作,预测学生可能的回答状况等等方面,都要写下来,这节课才有可能成功。现在的赛课几乎是展评课,提前公布了范围,自选课题的。

24.教师不能讲得太多

现在评委更注重评教师“导得多好”而不是讲得多好。

25.除语文、英语外,其他学科避免齐读(最好是通过其他方式来掌握知识点。比如设问、思考、想一想、看一看你从这段文字中悟出什么?等等)

26.注意德育的渗透、升华,且必不可少

在所在地学校讲(说)课,还要先了解所在地的情况,大胆选择性的拿来所用,融入其课堂(或说课)中,体现对教材的生成与拓展。

27.填空、选择题不出现在课后、课中;用其他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

28.巧设物质奖励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冕宁教师培训中心)

上一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 下一篇: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