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公开课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22-05-11 06:58:13

利用公开课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 引言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要使公开课起到有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公开课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实践,教研员更需要通过公开课为教师搭建平台,在开课前后为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教研员的支持也很有必要。[1]

二、 利用公开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开课前的磨课

教研活动中,开课教师通常在意开课后听课教师的评议。其实开课之前的磨课过程是开课教师大有收益的环节。公开课前的磨课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反复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设计,切实关注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充分发挥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优势,有助于教师汲取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还能促使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选择,学会尝试与突破。公开课前的打磨过程就是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但是,过分打磨往往使公开课显得形式化,缺乏个性,对个人教学改进的帮助不大。那么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

1. 明确开课的主题及导向

根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定公开课的课题,在布置开课任务的同时让开课教师明确活动主题及导向,从而使他们在磨课时能基于此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在磨课过程中无论如何修改调整教学设计,主题是不太会偏离的。

2. 明确磨课的主体

磨课过程中,应明确开课教师为主备课人,教研员或其他教学同伴只提供参考意见或建议,以保证开课教师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3. 控制磨课的时间长度

一般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磨课时间以不超过一周为宜。太长容易使公开课过于精细化,无研究价值,太短则常常不够成熟,起不到导向作用,且教师也不能经历反复修改研究的过程。只有适时适度的磨课才能使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2]。

(二) 开课后的评议

公开课后的评议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1]然而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一些不当的方式往往导致评议效果低下,如只听不议、报喜不报忧、吹毛求疵或面面俱到等。笔者认为,公开课的评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围绕主题评课

与教师磨课需抓住主题一样,课后评议同样要聚焦中心。面面俱到的评议(即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媒体使用、教师素质、课堂表现等全方位涉猎)往往会使开课教师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去改进。评议的面越广,评议的内容越容易浅表化,抓不住核心,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研讨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其他教学内容可以忽略或淡化。[1]以笔者组织的一次主题为“有效阅读教学研讨”的教研活动为例。活动中两位教师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NSEFC Book 1 Unit 5的阅读课,一位教师的课堂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为主(即教师干预较多),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以“学生阅读”为主(即给学生更多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的时间)。课后就两节课中教师的任务(问题)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生成性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度,围绕“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更为有效”这一主题展开评议。这样的评议更有针对性,也就更能够深入。围绕主题的评议可以变浅尝辄止为深度反思,实现了经验的提升,也可变评课活动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实现了教学理论的软着陆。[1]

2. 让听课教师参与评课

有些教研活动总是安排个别专家或优秀教师评课,课后的评议活动成为个人一言堂或少数人的言论场,开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公开课具体深入的研讨过程。笔者认为,如果时间许可,先分组评议再汇总交流是较为理想的评课方式。其一,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所有听课者认真反思,积极参与,使评议活动成为广而精的众言堂;其二,交流汇集每一组的评议精华,更有利于开课教师的教学改进。专家和优秀教师容易自上而下地看课,提出的建议往往较理想化,而其他听课教师大都是一线的实践者,评议会更切合开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提议也会更实在且易采用。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集体的研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问题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向性。[3]

3. 评课注重可行性改进建议

评课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使之能更好地顺应学生学的需要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4]但在有些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对课的优缺点评得头头是道,却是套话较多,也较为笼统,未能说清楚可借鉴之处和问题所在;也有的评课者能够较明确指出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具体的改进建议;还有的评课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不符合开课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教研方式难以真正发现教学问题,也难以帮助教师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当然也不可能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评课不仅是一个研究过程,且还是一个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行动研究过程,每一次评课需要对如何做进一步改进给予中肯而明确的答案。[3]对公开课的评议需要从表面现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开课者的实际情况(如开课主题、教师自身特点、学生实际水平等)探讨更有效且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对于开课者而言,则需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地吸纳别人的建议。[2]将可行性建议运用于实践,并通过尝试不断改进。

(三) 对教学公开课的后续跟进

公开课后及时进行小结,或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做到厚积薄发,能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水平乃至整个专业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笔者在教研实践中发现,公开课后督促教师进行课例(案例)撰写是较为有效、较易操作,也是能促进教师进一步反思、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 课例研究的可行性

课例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主题或问题)、教学设计、磨课过程、课堂实录、反思启示、教学再设计等环节。撰写课例能促使教师回头审视和思考整个开课过程,根据评课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再设想,还可以做进一步研究。

课例研究扎根课堂并服务课堂,其目的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学不是分离的,而是浑然一体的。[3]教师对教学公开课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比常态课大得多,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也会更为深入,所以更易写成课例,进行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公开课结束后应及时布置撰写课例的任务。教师在刚开完课后是最有想法的,这时提笔撰写课例,效果最佳,他们一般也会乐于接受这一任务。

2. 将课例研究进行推广

开公开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开课教师个人的水平,更应该是以点带面,将优秀的公开课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促进该范围内多数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将优秀的公开课课例及时汇集成册,做成精品课例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再研究;也可以请优秀公开课的开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作讲座,介绍先进的经验。对开课教师还可以建立档案继续跟进,适当时再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

三、 结束语

在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开课可以成为促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催化剂。它能成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良好起点,也是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但是,专业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其渠道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它需要教师沿袭“教师成长=经验+反思”[4]的理念,善于观察、思考和提炼,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 王俊. 基于问题解决的听课后教研支持方式探索――一位英语教研员的实践与反思[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11).

[2] 葛文山.与青年教师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6).

[3] 胡庆芳,林相标. 听诊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的范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 程大伟. 怎样观课议课[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问题串”设计的探索 下一篇:“三观”引领,“助学”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