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怯上公开课之对策

时间:2022-04-30 08:06:27

教师怯上公开课之对策

每个学校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即公开课很少有人主动承担,张三有困难,李四身体出麻烦,最后不得不采取抓阄的办法。

一、教师怯开公开课的原因

1.工作量增加:公开课的性质和普通的课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它是教师业务的展示,谁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课就不能像平时那么随意,投入肯定要大得多。

2.怕被人议论、怕丢丑。教书这个活,说白了,是一个面子活。上的好不好,同行们都要议论几句,甚至有的话还比较刺耳,有压力,抬不起头。加上有的学校风气不正,心理压力更大。

3.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底气不足,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很多教师缺的就是金刚钻,不敢揽公开课这个瓷器活。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见解,照本宣科,怎么可能上一节好课呢?一节课,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公开课,是一种独特的教研形式,其目的是示范、探索、研究,是教师生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业务进修,生命力还是存在的。

二、鼓励教师上公开课的措施

1.学校层面的措施

(1)公开课不要搞评比。一搞评比其功能就要异化。公开课的定位最好是就某一点进行探索,比如微格教学、问题生成、新课导入等等,课题要新,入口要小,对授课者、听课者来讲都是新课题,大家处在平等的位置上,更易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2)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在授课之前,教研组最好搞一个说课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自己的见解亮出来,把那些确有创新的,能给人启发的课推荐出来,让公开课变得有意思、有收获,这样公开课的研究功能才会放大到极致,起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作用。

(3)公开课要经常化。日本的教育专家左藤学说过:“你要想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提高,只有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笔者的看法是,教研组的活动要真正开展起来,听课、评课是最实在的活动,公开课是最好的载体。集美中学每周开展一次教研组的“同题异构”活动坚持数年,大大提升了教研组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4)要营造教研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想教师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就要把教师引导到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来。把教育工作当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来研究,教研必须经常化、制度化,像集美中学那样“每周一次”,课后一定要评,评出思路、评出希望、评出反思。只要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要给予掌声、给予肯定。有条件的学校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和外校的同行“同题异构”,打打“擂台”,交流、切磋、学习、提高。评课中要防止只说好话不研究问题的好人主义作风,对于那种“出风头”“好表现”之类的议论则要坚决打击,促进学校学风、教风的健康发展。

2.教师层面的措施

(1)凡是上公开课的教师都想把课上得很完美,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其实,课完美不完美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对这一节课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没有一点突破,只要有一点就是贡献,就能得到大家的好评。这就需要我们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不要动不动就翻教参。就笔者的经验看,备课,先不要看别人的东西,首先是读,反复读,当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去看看参考书,哪些是他人的,哪些是自己的,真正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一般来说,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强于对学生、学法的研究,那么,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呢?把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或者学法上面?很多人认为,公开课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课是讲给听课教师的――因为评课权在他们手里。其实,这种观念已经十分落后了。任何一节课,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从这个角度看,公开课的空间有多大啊,每一个班的学生不一样,每一节课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会给我们的教研一个大天地。评课,无妨也来一个改革,让学生也来评一评,他们最有发言权。那种所谓的目标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板书规范等僵化的评价指标也应该有所调整了。

(3)公开课要学会避短。有的教师接受公开课的任务后,总有这个担心,那个担心,以至于饭不能食,夜不能寝,怕板书不好,怕读不好,怕备的内容遗忘,怕课的环节错位。教师要记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替代。教师的责任是组织、点拨。教师讲得少,错误肯定就少,漏洞肯定也少。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经验。

(4)要勇于上公开课。尤其是年轻人,要抓住一切机会多锻炼自己。多做一点事是占便宜,哪怕是出丑,年轻时丢得起人――还有机会嘛,年纪大了,负担多了,丢不起人了,干嘛不趁年轻磨练自己呢?凡是有点成就的老教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的教师要抢着多上公开课。上一次,进步一次。

(5)功夫在课外。一节课虽然只有四十五分钟,但它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教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的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上公开课不能临阵磨刀,平时不努力,临到头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要上好一节课要努力一辈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育明星几秒钟的冲刺,没有千百日的苦练怎么能够站在领奖台上?做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文化,而只有当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把研究当做教师职业的乐趣的时候,“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看能致远”,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惧怕任何形式的课,稍加准备就能走向讲台,那个时候,教师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与日俱增,教师这个职业才会越来越有滋有味。

上一篇:教师培训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下一篇:武夷山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