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时间:2022-09-23 09:36:13

英语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格的长成,现代课堂教学中所展开的学生活动,是他们人格形成的最基本因素,更是影响学生心理环境平衡的主要媒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英语课堂教学更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心理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拟探讨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心理环境 学生主体性

加拿大略安学院现代语言中心博士指出,“没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学的教者和课程教学理论而教授语言的”,而潘云鹤教授也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拟探讨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一、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平等的机会。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地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以此来不断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从而实现知识间有效的传递,而且师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还刊用完成情感的交融,产生思想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联系学生的实际能力,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能力并积极创设某种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再将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问题不断地升华并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从而引起学生不断探索、研究的兴趣。

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良好的学习动机。一个学生能否持续、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是否具有正确、良好的动机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和手段,成就动机则是较普遍的、有效的一种。比如:在讲授牛津英语模块六Unit2“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课前从因特网上寻找一些关于桑兰的资料,然后和课堂上所学到的新内容结合。这样,他们就会了解到桑兰对人生,挫折及幸福的看法和她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勇气和拼搏精神,从而强烈地震憾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三、促成学生课堂上的交往活动

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凝聚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中,但每一个个体掌握的知识经验却是在与人的直接交往开始的。交往的根本意义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今天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属性,忽视了学生对于交往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心理环境

良好的班集体心理环境会促进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发展,对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精神依托之一,体现了学生对于自身心理环境平衡的需要。要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环境的班集体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新集体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矛盾,特别是要引导他们懂得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一起,素不相识,交往的起点本是一致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和性格差异造成的,但不同类型的气质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有不同个性特点相容才能达到互补,小集体要服从大集体。这样,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改变了过去在人际关系认识上的僵化观点,减少主观色彩,增强交往中的适应能力。

2.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创建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环节。处于青年前期的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也特别强,但同时又面临着人生的一个危机,即“心理上的断乳期”,因而会经历情绪上的激动与混乱,难免产生一些不健康心理,即心理障碍或特殊心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对于自身心理环境平衡的需要。而英语,作为一种交往的工具,相比其他的学科而言,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和谐与否是影响学生活动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积极心理环境的发展。只有在积极心理环境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地发展。

上一篇:论思想政治教学的审美性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