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戏曲画探微

时间:2022-09-23 04:01:16

当代中国戏曲画探微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表现戏曲题材的中国画艺术,则是将两者融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当代画家眼里的戏曲已经不仅仅是戏曲表演艺术,而是一种作为创作契机的观念与表现形式的媒介。在当代以戏曲为创作题材的中国画中,我们不仅仅能看到中国画特有的民族性,还能体会到当代艺术独特的时代性。

一、当代中国戏曲画的兴起

真正在戏曲画创作上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的画家要说从关良先生谈起。他从民间艺术里吸取精髓,表现手法游走于文人墨戏与现代表现之间,使传统的图像叙事戏曲画在他的笔墨下显得更为自在,从而创造出特有的艺术风格。关良用中国水墨与西方造型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戏曲舞台最为精彩的表演场面,是较为成功的转换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现代画家。在关良之后林风眠先生、丁衍庸先生、叶浅予先生等都曾涉及戏曲这一题材,展现了各人各异笔底粉墨的艺术样式。

在这一代老艺术家之后,二三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以韩羽、丁立人和高马得为主要代表,他们深深的钟爱中国戏曲艺术,且长期以来专门从事这一题材的创作。今日,越来越多的画家从戏曲中寻找灵感,他们的创作范围更加灵活,这些新鲜力量的加入使以戏曲画创作为风格的中国画更加多样化。

戏曲题材被当代中国画家关注并将其作为描绘对象,原因很多。首先戏曲本身丰富的审美特征吸引着当代艺术家们。戏曲艺术是融合音乐、文学、舞蹈、雕塑、绘画和武术等元素的艺术,具有多层次、立体化、整体化的形式美。传统戏曲的舞台造型,色彩鲜明的戏服、戏曲脸谱夸张的线条,都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其次是社会对戏曲为题材的绘画的关注。现当代以戏曲为题材的绘画展览层出不穷。如陈九的“做戏”,也有以关良、韩羽、丁立人、等人的“戏墨・墨戏――中国水墨戏画展”。再次是当代历史感寻找加强了民族复兴的进程。戏曲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不仅是民族精神传承的纽带,更是民族成员之间强化维系民族意识的红线。

二、当代中国戏曲画的特点

在当代纷繁的艺术界中,中国画家在吸收传统的中国画精髓的基础上又要保持自身独特的艺术精神,使当代中国戏曲画显现着两部分特征,即对民族性传统精神的继承以及时代性的体现。

(一)对传统的继承

中国画在数千年间形成了其特有的精神品质。楚汉天人合一的精神,魏晋倡导传神写照下风度神韵的精神内涵,是这一传统特征的充分体现。随着时展,传统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以戏曲画为题材的中国画家关良先生经过长期的实践,从中国画传统的技法、笔墨、意境中找到民族化的新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人物画观念,创作了一批拙朴生动的舞台中国戏曲人物画的特征。关良作品中笔墨的精炼与中国水墨保持了血统上的传承,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其人物、刚毅的用笔又与西方的野兽派有所相似,最终创作出生趣盎然且毫无矫饰的作品。正是这种非是戏墨的墨戏,让戏曲水墨画成为后来许多画家乐于耕耘的一块乐土。

除关良之外,还有一位画家高马得。他从小喜爱画画,却没上过美术学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是他成才的摇篮。他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天津的“娘娘宫”,那里有形象生动,外表质朴,又充满童趣的布偶玩具、木板年画、窗花剪纸、泥塑面人,这些都给童年的高马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此外,夸张、古朴的南阳汉画像石人物,奔放、率意的泰山龙泉峰上石刻《金刚经》,以及古本《汉画》中人物形象的提炼与概括,古曲戏曲中程式表演的虚拟与写意,都给予高马得丰富的营养。他的作品随意、质朴、幽默、简练,特别是他戏画中的人物,一招一式都充满古典戏曲程式的美感。

(二)对时代的感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带来的各种艺术观念为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实践开拓了思路。传统中国戏曲题材绘画的风格样式为适应现代社会人观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里戏外都是戏。戏曲舞台是人类营造的另一个生命世界,它一样叙说着人间百态,以古喻今,反映现实存在。在当代中国画家的戏曲画作品里,戏台与社会的双重性也嵌入其中。

韩羽先生有丰富的漫画经验,他的戏曲画也有浓厚的漫画色彩。韩羽先生以漫画说法切入戏曲画,通过现代的艺术刻画出形象夸张而富有童趣的戏曲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的哲理,读来令人哑然失笑,回味无穷。如在《贵妃醉酒》中词曰“唐明皇驾幸西宫,找梅妃卿卿我我去了,杨玉环醋意大发,于是看大杯侍候,宜解酸也。”他用轻松风趣的画风剖析社会,解读人生。

因长期受到地方丰富的戏曲遗产的熏陶,画家吕超然善用轻松诙谐的笔法勾勒人物神态,用平面式的结构描绘情节。陈九不再单纯的描绘舞台上的绚烂华美,他的创作和中国戏曲文化融为一体,真真假假里显露出艺术家追寻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反映了他追求自由意志与古典趣味相结合的艺术理想。闽南乡土热烈华美被他带入画中,以浓墨重彩渲染出如梦如幻的视觉盛宴,在《做戏――看戏》为主题后出神,戏散了,悲喜中的世态炎凉,那些没有脸的灵魂在宣纸和水墨的渲染下,显得如此意味悠长。他用看戏的心态来看待生活,体悟人间的悲欢离合。

王仁华以戏曲元素为题材的工笔绘画作品中有一系列是戏曲演员在后台装扮的画面,且均为女性。作为一位当代女性画家,王仁华并不是用“他者”的眼光,将她笔下的女性作为一种对立式的审美客体看待,而是用完全平等的人文立场,与其所表现的对象互为对话、观照与摄取。王仁华女士以女性世界为题,创造出一批有着娱幻情节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意识流的写实手法描绘了现代女性的处世心态和对未来的憧憬。

以画《水浒》而闻名的周京新,在他开辟的这块乐土中让他笔下的水浒人物肆意游走,装扮散漫幽默以及热烈奔放的叙说着被安排好的判词。他在这个舞台上“可以自由自在地爱,自由自在地恨,自由自在地喜,自由自在的大好天地”。水浒的故事被他变成了自己自由主宰的艺术,成为他追求身心自由的一种方式和心灵的诉求。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沈宁从他痴迷的象征性文学中找到新的灵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风格之中。他在戏曲画创作中常用传统的工笔法描述一组虚幻的场景来抒写当代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如《狸猫换太子》四个演员自顾自低头忙碌,正中一个装扮妥当的女演员面带微笑,画面上空被安置了一只花猫,神秘阴森的气氛笼罩整个画面。沈宁的作品以邪恶与善良、残酷与美好的共存,显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达观者的心灵。

结语

仅使用中国绘画的传统形式语言已满足不了当代环境的需求,对传统的再认识,已经成为当代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思考的方向之一。戏曲所代表的传统精神内涵以及戏曲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是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动力之源。艺术家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积极主动的个人实践则是推动当代以中国戏曲为题材绘画创作的主观因素。当代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各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了戏曲题材的“当代化”、“多样化”,为中国画的民族化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齐如山《国剧艺术汇考》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赵婷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浅谈旗袍元素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演练中推进应急工作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