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23 02:49:18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演示实验;探

索性实验;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88—01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各种能力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物理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在实验内容上要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要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整合。

一、抓好课堂内的演示实验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演示实验的仔细观察上,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振动发声中,拨动橡皮筋使之发声的演示,我把它分成(1)用较小的力拨动;(2)用较大的力拨动;(3)减短长度拨动。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发声的共同现象——橡皮筋在振动。同时让他们动脑筋,提疑问。学生在思考与讨论后,提出了为什么拨动力度不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就不一样?为什么长橡皮筋拨动时响声较低沉而短的发出的响声较尖?这样既让学生“观思结合”,又调动他们自己探索答案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二、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

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例如, “液体蒸发快慢影响因素”演示性实验,我将该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来探索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考虑到同种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气流速度都对蒸发有影响,要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思考。(1)用胶头滴管在金属文具盒两端滴两滴同样多的水,其中一端在酒精灯上烤,看哪一端水耗得快?(2)用胶头滴管在金属文具盒两端滴两滴同样多的水,用嘴对其中一端不停地吹,看哪一端水耗得快?(3)用胶头滴管在金属文具盒两端滴两滴同样多的水,用尺子把其中一端的那滴水摊平,过一阵子,看哪一端水耗得快?通过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整体进行实验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验思维能力。

三、注意课内外的整合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在物态变化这一章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冰箱,并举出很多物态变化的例子,如谈到凝固现象时,让学生思考夏天我们去拿电冰箱冷冻箱内的铝制冰盒时,为什么会发生粘手的现象?(答:表面水分遇冷快速凝固。)在讲热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为什么冰箱外表和内壁都用浅色,而后背却是黑色?(答:防止冰箱内部吸热,而背后需要散热。)在知道电流热效应后,结合冰箱工作原理,问打开冰箱门能否使房间平均气温降低?(答:不能反而能升温。)通过以“电冰箱”为主题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物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物理,而并非“书本上的方块字”和实验室中“冷冰冰的仪器”。

总之,初中学生实验技能、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一定技能与能力。古语说:“熟能生巧”,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做实验,这样才能使他们实验的技能与能力不断提高。

上一篇: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