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时间:2022-09-22 06:29:41

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摘 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二级公路的勘察设计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公路工程;二级公路;勘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33—02

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按两阶段进行,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于2010年1月底完成,2011年 3月底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专家组对初步文件进行了审查并提出意见。随后我院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补充了外业详测资料,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图阶段设计,并于2011年4月底完成施工图文件和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笔者参加了本项目勘察设计工作,现就本项目主要勘察设计技术浅谈一下。

1 采用的主要及时标准

根据《合同协议书》的要求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设计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全线采用60km/h。路基宽度:12m桥涵设计荷载:新建桥涵为公路I级。

2 工程概况

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公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境内,是国道75线与省道309线间的重要连接线,也是甘肃省区域内重要的路网主骨架,同时也是定西市临洮县与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连接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路线起点位于兰临高速公路临洮县北出口处,终点位于和政县城三合桥东桥头,主线路线全长69.053km,定临公路连接线0.313km。

本项目共计占地2 213.524亩,拆迁房屋11 000.4m2,路基土石方1 216.55km3,沥青混凝土路面793.547km2,大桥1座,中桥3座,小桥12座,涵洞202道;隧道620m/1座,收费站1处,公路养护工区1处。

3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1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整个地势中部高,东西低。中段太子山为突起于黄土梁中的石质山岭,其余路段均为河谷平川地形。全线海拔高度1 860m~2 500m,全线海拔最高点为太子山,海拔最低点为洮河。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为:侵蚀构造的中低山地貌和以堆积为主的河流阶地地貌。

3.2 工程地质评价

宽谷盆地及河流阶地工程地质区(Ⅰ):分布于洮河、三岔河、苏家集河、南岔河河谷及其两岸阶地。局部出露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河流阶地区主要以冲洪积的黄土、卵砾石为主;在高阶地及两侧山坡上均有黄土覆盖,厚度不等。本区内断层、褶皱不发育,区域上总体比较稳定。

侵蚀低中山工程地质区(Ⅱ):该区内的基岩主要是上第三系的泥岩、砂岩,局部为砂砾岩,成岩程度较差,其分布地区山势平缓浑圆。山顶、山坡普遍有黄土覆盖,厚度不等,多在10m~20m左右。冲洪积黄土为主,结构较疏松,大孔隙较发育,土质不均,粘粒含量较高,含水量变化大,物理性质不均匀,本段山坡及坡脚多有黄土、粉质粘土与卵砾石土的坡积物,松散、土质不均,含水量变化大,稳定性差。

3.3 水文地质评价

沿线各河流地表水大部分水质优良,多为重碳酸钙~硫酸钙·镁型的淡水,pH值7.4~8.3,微呈弱碱性,对混凝土无腐蚀或有弱腐蚀性,适于工程建设用。

沿线地下水的分布、埋藏与含水层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按地下水贮存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三系碎屑岩类裂隙层间水。

3.4 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拟建公路沿线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塌。K3+140~+180右侧15m有一小型黄土滑坡。滑坡体地形平缓,无变形滑动迹象,稳定性高,复活滑动的可能性小,对拟建公路不构成危害。本段为填方路基,路基填方高度2m左右,在滑坡前缘路基填方起反压作用,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震研究成果表明,地震主要与晚第三系以来有明显活动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带有关。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18306—2001图A和图B公路沿线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如下: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根据JTJ 004—19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本项目的大桥、隧道为抗震重点工程,宜进行烈度复核或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设防应提高一级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公路工程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

4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本项目基本沿三岔河、苏集河及南岔河两岸布设,由于现有沿溪线较多,公路两侧城镇化较严重,学校和水文条件对本项目的影响较大。其他环境没敢点位路线经过康乐县沿线的清真寺及沿线的电力电讯设施较多。

1)本项目途径少数民族聚集区,布线时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尤其对具有宗教意义的清真寺采取了避让;

2)本项目沿线分布光缆、灌溉水渠及自来水管道,布线时尽量采取避绕通过,对于不能避绕的尽量采取正交方式通过或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恢复;

3)路线在经过太子山自然地貌改变较大的工程,则采用中置乔木、灌木进行绿化和路基防护,破坏的自然水系及灌溉沟渠移至路外予以恢复,同时完善全线排水系统。通过对路基的防护、绿化、美化使得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5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和计算机应用情况

1)GPS技术:平面控制测量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采用静态定位与快速动态定位相结合的方法,中桩测设采取PTIC—GPS三维放样测量;

2)利用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路线平、纵、横一体化的设计;

3)在路基、路面设计中,采用路面计算软件、理正挡土墙及边坡稳定性计算软件及CAD绘图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

4)在桥梁、涵洞、隧道设计及结构计算中,采用了桥梁大师绘图软件、桥梁博士V3.1.0结构计算软件及MIDAS2006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6 结论

本文通过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进行阐述,总结了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控制的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郑艳红.浅谈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2]张晖.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设计[J].科技资讯, 2006(21).

上一篇: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维护策略 下一篇:滤棒成型机胶孔滤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