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6 06:28:20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按照2012年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院服务、医疗安全、诊疗效果、技术水平和社会公益性有明显进步,持续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和谐医院。通过等级评审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科学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医院整体实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保证

(一)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领导、组织及督查工作,做好与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请示协调运作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医务科。由任办公室主任,由、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全院各科室主任。办公室负责等级评审具体工作,制定全院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督促指导、检查考核评审工作,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各类资料信息,做好上下反馈,完成评审达标所需的各种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三)全院分为7个工作督导组,每组由一名院领导牵头负责,根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要求,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做好各组的组织实施、自查整改、评审迎检工作。

(四)全院各科室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成立各科室的等级评审工作小组,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具体负责下,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本科室的评审达标计划、医院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三、目标任务

1.顺利通过省卫生厅对我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

2.通过评审达标,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的科学长效机制,全面规范医院管理,建立一支医德医风好、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职工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医院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位于省内同级医院前列,

3.以评审迎检为契机,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评审,开展三好一满意、人大工作评议、治庸问责等活动。

四、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宣传动员阶段

1.月22日下午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宣讲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对我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成立评审达标工作督导组,明确分管责任人,签订责任状,以书面形式责任到人,营造评审达标全员参与人人重视的氛围。

2.各工作督导组按照实施方案制定评审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安排及落实措施,召开会议,作好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评审标准及医院实施方案,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评审达标的重要性,增强信心。

3.评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督导组、各科室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法,总结分析工作进度。

(二)自查整改阶段

1.各工作督导组、各科室要反复对照评审标准,逐项分析,查找存在问题,认真落实实施计划与具体措施。科室有条件能完成的项目,要指派专人负责,限期完成。需要医院统一解决的问题报职能部门及院领导。各科室、各专业都无权放弃任何一个评审项目的分值。

2.各工作督导组、各科室对照等级评审标准,进行自查评分,得分情况及分析于9月24日上午11点之前交至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根据自查评分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

3.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全套自查资料,报领导小组审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递交评审申请书、自查评分表及相关材料,此项工作于9月25之前完成。

(三)迎检阶段

1.全院职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扎实的迎检汇报材料,迎接省卫生厅领导和专家的考核评审。

2.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安排好联络人员和接待人员,制定接待方案。

五、考核落实

(一)评审工作资料完善与准备工作重点,以2012年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为准。各科室要将规定时间内下发的文件、通知等文字材料按照规范的格式收集、整理、归类成册。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办理。

(二)各科室主任是评审工作第一责任人,凡对评审工作不重视、工作无进展、未认真按照评审标准开展工作、资料准备粗陋仓促、各项记录不规范,医院将严格执行责任倒查及责任追究。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改善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充分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医院评审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医院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确定。

第二章医院分级与分等

第四条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第五条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共三级十等。

第六条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一、二、三级医院之间应建立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和逐级技术指导关系。

第三章医院评审委员会

第七条医院评审委员会是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独立从事医院评审的专业性组织。

第八条医院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级评审委员会、省级评审委员会、地(市)级评审委员会三级。

1.部级评审委员会,由卫生部组织,负责评审三级特等医院,制订与修订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及实施方案,并对地方各级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核。

2.省级评审委员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负责评审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包括计划单列市的二、三级医院)。

3.地(市)级评审委员会,由地(市)卫生局组织,负责评审一级甲、乙、丙等医院。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其成员必须作风正派、清廉公道、不徇私情,身体健康,能亲自参加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条各级评审委员会要制定工作章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廉政建设、勤俭节约的规定。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自查申报。各级医院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先行自查,认为符合标准后,填写《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数份,向相应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资格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书对医院的申请及时进行初审,确认参加评审的资格。

第十三条考核检查。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实行平时有重点的抽查和周期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检查。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周期评审的一部分。周期性评审时应根据评审标准结合自报材料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听取汇报、与管理人员讨论、全面检查、抽查、回顾性调查、接待院内外来访等方式,最后采取评分或数学模型办法对医院作出综合评价。评审过程中,医院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十四条评审结论。评审委员会应对被评审医院作出级别和等次的结论,并提出正式报告呈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凡申报三级特等医院者,应先报省级评审委员会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然后由省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推荐其到部级评审委员会参加三级特等医院的评审。

第十五条审批。依据评审委员会的报告及评审结论,由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各级医院的审批权如下:

1.三级特等医院,由卫生部审批;

2.二、三级甲、乙、丙等医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审批;

3.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批。

第十六条申请复审。医院对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可在接到评审结论的正式通知一个月内向评审委员会请求复审。凡要求复审者,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经评审委员会研究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复审,复审只限一次。

第十七条评审费。申请评审(包括复审)的医院,应缴纳评审费。评审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报物价部门核定。评审费收入只能用于开展医院评审活动的正常支出。

第十八条评审周期。每一评审周期为三年。医院应在评审周期结束前十八个月提出申请,呈报资料。评审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在本评审周期结束前三个月完成评审。

第五章评审结果

第十九条经过评审的医院,由审批机关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并由发证机关按年度公布评审结果。

第二十条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后,医疗收费应按评审结果有所区别。各地可根据国家价格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医院级别,在近一、两年内可先试行对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适当拉开档次。具体调整意见和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物价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各级医院评审委员会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存在较多问题的医院应提出限期改正的意见或对其重新评审,对连续三年不申报评审或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医院,一律列为等外医院,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根据情况,予以整顿乃至停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参加全国医院统一评审的贫困地区,可参照本办法制订地区性标准和实施办法,暂不参加全国统一评审。

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系统医院,按总后卫生部部署实施分级管理与评审。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县卫生局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在和谐安康、充满激情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支队伍,她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以战士的身姿,用爱心肩负起全县人民健康之责,他们就是当今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卫生人。

一、用心血筑起人民健康的屏障。在阻击传染病疫情,这场没有硝烟弥漫的战斗中,他们用心血筑起了人民健康的屏障。10月下旬,我县一中等单位在校学生出现流感样症状。面对来势凶猛、传播极快的流感疫情,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一场防控狙击流感的战斗迅速打响。直面甲流,白衣天使们冒着极易被传播感染的风险,一边为患者和社会消除恐慌,一边精心做好消毒和患者治疗工作,一边又积极承担起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用爱心和责任为生命护航。连续的奋战,我县流感疫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993名发热病人体温逐步恢复正常,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得到恢复。严控流感仅是全县卫生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他们努力践行“辛苦我一个,幸福全县人”的服务理念,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过硬应急队伍。为提高重症救治能力,投资200万元,更新急救车辆12部,投资100多万元,在县医院建设了500平方米感染性疾病科,购置了负压担架,在手足口病比去年增加10倍,流感疫情集中流行中,实现了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市最低,确保了重症患者救治有序;圆满完成了济菏高速车祸等突发事件和政府指令性保障任务。

二、用爱心撑起群众明天的希望。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们加大新农合保障体系工作力度。将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00元/人次,基金总额达到2600多万元。取消门诊报销封顶线,提高住院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1-10月份先后为62万人次的农民群众报销医药费2054万元,受益率达到236%。深化医院药房托管工作。对206种常用药品降价后降幅达8%,仅此一项让利于民200多万元。对医疗机构58个品种的医用材料、骨科材料、血液透析耗材招标后,价格下降18.8%,累计为群众减少医药费支出50多万元。实施惠民工程,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全县16-65岁女性免费查体。对15岁以下人群积极补种乙肝疫苗;对农村妇女开展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对农村生育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工程,努力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10月份,全县门诊和住院患者就诊费用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8%和65%。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争取国家资金60万元,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543户,探索建立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的健康干预新模式,被授予“全省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

三、用实践诠释为民服务的理念。为给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他们开展了素质提升工程,铺就了以人才为基础,质量、服务为支撑,以患者需求为准则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实施“县级二级医院参照省市三级医院管理,乡镇一级医院参照县级二级医院管理”模式。县医院通过“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评审,中医院被评为“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放心、患者满意、百佳和谐医院”。他们学习玛钢经验,开展廉政主题教育,举办预防职务犯罪暨加强廉政教育工作报告会,建立起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为让百姓看病更方便,看病效果更好,在抓好府前、环秀两处社区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投资400多万元,启用了县城文笔山、龙山两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筹建县医院外科综合楼,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对孝直中心卫生院手术室供应室、东阿中心卫生院社会卫生楼优化改造,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他们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变严格执法为热情服务。积极为经济发展畅通绿色通道。坚持每年两次为企业家和科技拔尖人才免费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促进了企业发展。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输血;质量管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7.323;R45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273-03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血液及其制品的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是保证血液质量、提高医疗用血效率、促进输血事业和科研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关键[1]。笔者对广西部分二、三级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广西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共60家,其中接受调查的医院为53家。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以信函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年用血量、成分输血率;配血操作方式、开展免疫血液学实验情况、开展临床输血治疗情况;血液出入库管理等。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收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被调查医院的成分输血率和年用血量

2.1.1 成分输血率 53家医院中,3家三级医院(占5.66%)、2家二级医院(占3.77%)成分输血率未达到等级医院的标准(三级医院≥70%,二级医院≥50%)。其余医院(占90.57%)均达到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

2.1.2 年用血量 27家三级医院5种血液成分,全血年用血量最大为3815单位,最少为269单位;血浆年用血量最大为11688单位,最少为34单位;红细胞年用血量最大为6760单位,最少为373单位;血小板年用血量最大为7966单位,最少为10单位。26家二级医院全血年用血量最大为931单位,最少为9单位;血浆年用血量最大为3227单位,最少为4单位;红细胞年用血量最大为4562单位,最少为74单位;血小板年用血量最大为590单位,4家医院为0。5种血液成分年用血量在两种级别医院相互间分别比较,由于该数据分布属于非正态分布(P

表1 不同级别被调查医院的5种血液成分的年用血量比较(单位:U)

医院级别全 血算术均数中位数血 浆算术均数中位数红细胞算术均数中位数单采血小板算术均数中位数冷沉淀算术均数中位数三级1469.19791.004823.423018.003345.312674.001233.37572.0046.6011.00二级316.81185.00398.75192.001028.78583.0077.4921.0013.9610.00 每单位全血=200ml;每单位红细胞与血浆为从一单位全血分离制备而成;每单位冷沉淀含凝血因子Ⅷ80U以上;每单位单采血小板约250ml(至少含2.5×1011血小板)

2.2 被调查医院的输血科(血库)工作状况和业务开展情况

2.2.1 工作状况 接受调查的53家医院中12家(占22.64%)医院输血科(血库)仍沿用单纯盐水介质配血,尤其是在二级医院。仅有6家(11.32%)医院输血科(血库)施行日班双(叁)人夜间单人配血操作方式,47家(88.68%)医院输血科(血库)施行24h单人配血操作方式,没有1家施行24h双人配血操作方式。另外血液出入库管理全部手工操作有49家 (占92.45%),详见表2。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血液管理的相关资料要保存10年。但此次调查发现:53家医院输血科中有25家未按卫生部的要求保存资料,大多仅保存2~5年。

2.2.2 业务开展情况 6家(占11.32%)医院开展免疫血液学试验。然而除2家医院能够进行较全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免疫血液学方面试验外,其余医院试验项目较少,只能进行血型鉴定或(和)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ABO(Rh)新生儿溶血病检测。53家医院均未开展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工作。

2.3 被调查医院的临床输血治疗开展情况

在53家医院中,9家医院(16.98%)开展白细胞过滤血液制品输注及保存式自身输血;14家三级、2家二级医院接受输血咨询或开展输血会诊。然而所有医院输血科(血库)均未开展辐照血与血液成分分离置换术等治疗工作。

3 讨论

3.1 成分血使用差距较大

成分输血比例已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的开展和使用,标志着本地区临床输血技术的提高。而成分输血开展的好坏,关键已不在于采供血机构及医院规模的大小和条件的好坏,而在于医疗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医务人员输血观念的改变。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配合,成分输血这一现代输血技术,才有可能在所有医院真正的推广开来。

成分输血率是否达标是等级医院评审重要考核指标之一。2005年,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对成分输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级医院≥85%、二级医院≥65%),然而成分输血率在部分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并未达到等级医院的标准,说明部分医疗单位成分血的应用工作还开展得不平衡。

3.2 开展业务项目单纯,缺乏有效质控手段

科室业务仅限于发血、配血,而绝大部分医院未开展白细胞过滤血液制品输注、贮存式自身输血和辐照血、疑难血型鉴定、血小板抗体检测和抗体筛查、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检查等。绝大多数医院未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或控制方法不规范。大部分医院施行24h单人配血操作方式。

从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广西大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血液制品出入库管理仍采用手工操作(占92.45%)。4家三级医院虽拥有电脑,但由于电脑运行的软件功能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用血管理,不能进行血液制品出入库及临床用血的一体化管理,使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整天忙于简单重复抄写工作中。大多数医院的输血科没有积极主动参与临床输血咨询及会诊工作。

4 建议

4.1 制定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SOP,完善输血相关检测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在规定的特定工作范围内指导员工进行工作的书面说明书。SOP是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输血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规范和统一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误差和个体差异;为有效的实施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提供依据;为记录保存和文件管理提供了基础;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供了材料,使岗位培训简单化和标准化;在出现医疗纠纷和发生质量问题需要法律介入时,有助于解决有争议的问题;SOP通常是采供血和输血服务机构评审和验收所要求的必备内容。此外,输血科(血库)所使用的试剂要有药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及试剂批文号,操作方法符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要求,并对其进行登记保存。

此外,医院输血科的相继成立,则标志着输血技术正向临床各专业渗透、发展。因此,现代医学要求,医院输血科的工作职能不应停留在过去单一的供应型模式上,而应向诊断治疗型的新型模式转移,即能参与和指导临床治疗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开展临床科研用血的研究。应开展诊断检查,包括:输血前的诊断试验;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产前诊断、预防;建立临床输血研究室: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通过血液学检查输血判断输血的适应证;对输血反应的原因诊断;对输血后疾病治疗效果的实验观察;观察血液及血液成分输入人体后数量和质量等。参与临床输血会诊,帮助和指导临床医生,科学用血,开展成分输血,消除盲目输血,变被动供血为指导性输血。开展输血研究:现代输血法不但提倡的是大力开展成分输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对症治疗外,还应当围绕临床开展各种输血研究。目前输血研究的热门课题是,输血性疾病的传播,自身输血、器官移植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运用。研究血清型和红细胞酶型在临床疾病中的诊断及愈后评价。开展组织配型、开展和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工作。

4.2 实现输血科微机管理,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和效益

输血科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血液入库、出库、核对、数据统计等繁杂工作,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针对这一情况,开发输血业务通用管理软件,实现对血液入库、出库、核对、资料快速查询、数据统计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简化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的应用[3]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输血技术水平,加强了血源的质控力度,使临床输血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在网络运行时,临床科可查询有患者用血情况和备血情况等,从而体现网络技术的实时处理性及数据共享的特点。

4.3 加强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质量工作是输血工作的灵魂,应建立省级的输血质量控制和监督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及质控结果评分方法。质量审核是监督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手段,也是血液及制品投放到临床中的最后一道关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从实验室设置和环境、样品和试剂的控制、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质量审核着手[4]。质控管理主要包括血源、血液制品、仪器设备、试验试剂及人员素质等管理。通过各种血液制品的定期抽查(与标准参数比较达标情况)及其他项目指标的综合分析来监控影响血液制品的因素,确保了库存血的有效运行。

建立完善有效的质控制度,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输血科要由科主任及有关科室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并负责监督落实。加强配血、发血、检验等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七查七对”制度(“七查”指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输血种类、取血科室,“七对”指献血员姓名、血型、血号、血液种类、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保证输血安全。认真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建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汇报、输血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真正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措施、有原因分析,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5]。

4.4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仪器设备不断引进,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输血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跟上科技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输血医学研究,推广新技术、新业务。

总之,输血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输血科也是一个新兴的科室。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需要全体输血技术人员更多的探索。相信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科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成为医院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调查希望能引起各级有关人员的重视,逐步完善各级医院的输血科建设,真正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进行工作,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合理用血。

致谢:感谢被调查医院输血科(血库)、检验科主任们的协助和配合,使得调查工作能够如期开展和完成。此外,还要感谢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的全体同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金宗骧.输血系统血液学检测模式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61-162.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77-178.

[3] 张青,胡丽华,刘峰.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231-232.

[4] 张秀俊,张岚,刘显智,等.临床输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5):272-273.

[5] 杨世明,杨枨林. 输血科档案资料管理初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10):601-602.

(收稿日期: 2007-07-06)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鉴于此,为保证专家门诊的出诊医师名副其实,获得高风险手术授权的医师货真价实,具备解决临床疑难杂症的能力,我院依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了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务人员资质授权管理体系。包括处方授权,如抗菌药物处方授权、麻醉和精神类处方授权;门诊授权,如专家门诊准入和特需门诊准入;手术授权,如手术分级管理和特需手术准入。这里重点介绍门诊和手术准入授权,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1严把准入授权基本条件

在设置专家门诊准入授权基本条件时,我院以医师临床实际能力提升为导向,强调对疑难疾病的解决能力和辅助检查的分析能力,对申请准入医师的临床工作年限和职称晋升年限做了严格的限定。如申请副高专家门诊者应具有副高职称,必须要有>8年本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申请正高门诊者应具有正高职称,必须要有>10年本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均不包括研究生临床培养的实际时间。申请特需门诊者除院士和终身教授外,博士生导师必须满足晋升临床正高职称>3年的条件,正高医师必须满足晋升正高职称>10年。通过准入授权基本条件的设置,确保了获得准入授权的医师均具备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能力。

2调整授权架构,加强组织保障

我院对门诊和手术准入授权管理架构进行了调整,原来专家门诊准入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人事科,手术准入的管理部门为医务科,调整后专家门诊准入和手术准入授权均由医务科担任秘书科室,归口统一清晰。准入授权的原审核机构为医院伦理委员会,考虑到医院伦理委员会中的部分成员非临床专家,为保证评价的公信力,医院专门成立了由院士担任委员会主任,各临床三级学科主任担任委员的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医务人员资质准入的审核评价和授权。

3流程坚持三公原则,关注医疗安全记录

在门诊和手术准入申请流程的设置上,我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本人向临床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提出书面申请,三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核准后交医务科,医务科审核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择期召集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初审通过的申请医师材料进行复审,采用票决制,需2/3以上专家参会方能举行会议,需经到会专家2/3以上同意方能通过。在学科审核和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审核环节中,①我院强调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临床学科在医务人员业务技能,日常工作质量和完成情况的评价作用。②我院将申请医师的医疗安全记录和授权管理挂钩,医务科向学科和委员会提供该申请医师近五年的医疗安全记录,对于存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事故的申请者实行一票否决,延后一年审核。

4依托信息化加强日常监督,实行准入授权动态管理

我院依托信息化,努力实现资质授权管理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医务科原来对手术分级的管理,主要靠工作人员核查手术室提供的手术安排表,工作量大,也不容易发现问题,现我院在手术管理信息系统中将每位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本人的工号姓名匹配,很好的杜绝了医师越级手术情况的发生。

我院医务科每月检查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门诊和手术是否存在不符合资质的行为,除对于违规人员收回其相应权限外,还将检查结果纳入科主任月度医疗质量考核评分内。对于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或医疗事故主要责任人经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认定可取消当事医师相应门诊或手术权限。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1.1人员的配备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层次不断提高,也改变了二级医院药学部门由原来只能招收中专、大专生的情况,现多数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虽然二级医院药学部门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由于我国药学教育的局限和药学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80%以上的药师其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医院临床实际需要。近十年来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临床药学专业,为医院培养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临床药师,可是其中的优秀人员少之又少,不能充实到基层医院的药学工作中,同时制约了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形成与大医院越来越明显的差距。

1.2医院的重视

二级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药学学科发展认识不足,对药学部门的工作仅停留在“保障供应型”的观点,对药剂科的要求是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等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上,而对医院临床药学的将来发展未做筹划。虽然配备了1、2名临床药师,且低于卫生部对二级医院不少于3名临床药师的要求。现有的临床药师多数时间是为卫生部门的医疗质量检查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参加考评,剩余时间只能做一些基本的临床药师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及定期的处方点评和医嘱评价,偶尔下临床收集重点病例,并未做好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及患者用药教育。药师也很少参加院外的一些培训学习,因为给予药学部门的经费有限。没有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就难于在工作中创造成绩。诸多因素主要是二级医院领导没有认识到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长远收益,而只考虑到目前的点滴投入与回报不相符,不能理解临床药学工作的意义所在。

1.3自身的认识

二级医院药师对临床药学学科发展认识上有很大偏差。高年资、学历低、职称低的人员认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年轻人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到“发药、调药不出错,顺利退休就好”;而年轻的、高学历人员基本能认识到发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必要性,但是由于繁重的日常药品供应工作,使其无法抽身从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临床药师工作。有人也认为自身的临床知识储备不足,未经过培训或相关学习,对已掌握的药学知识如何应用临床信心不足,导致不敢下临床,不愿与医护人员及患者交流,更谈不上协助医生合理用药。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这种工作环境中难免打消本来就脆弱的下临床的决心。所以高学历人员也只能不务“正业”,大材小用,面对现实。多数二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也只能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1.4科研的氛围

随着医院药剂科制剂室的取消,基本的药物提取、分离工作已经意义不大,目前的科研方向是紧贴临床,开展药品合理使用研究,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从而节约国家医保开销。应该说这几年来的硕士研究生都有一定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都能坚持“临床需求就是科研方向”的原则,在科研选题时“注重前瞻性、保持连续性、突出实用性”,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的申报工作。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科研资助项目倾斜临床科室及疾控研究,对属于辅助科室的药学部们的课题不够重视,屡次申报未能通过院内评审,就更难到达上级部门的认可。这可能是课题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于起码的反馈意见都未形成,无疑是对药学部门申报课题的一种打击。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申报课题的信心不减,2003年5月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参与葛根素注射液临床应用评价;2007年3月调研注射用灯盏花素临床合理应用,同年5月参加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及合理应用项目,顺利完成了相关任务,提供有价值的病例材料总计100份;2008年也和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科研合作,参加了第301医院对中成药处方评价工作,共评价处方1200份,为其项目完成提供了很大帮助。说明二级医院在缺少学科带头人的情况下也有能力从事科研工作,只需要等待一个好的课题申报机会。

2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的必要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世界上死亡的人群中有1/7不是死于自然衰老及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在患者中约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在美国每年因处理药物造成的伤害事件所消耗的费用逐年增加,1994年为700亿美元,1995年为760亿美元,到2000年竞高达1770亿美元。据报道,在我国每年有50万例患者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有19万余人因用药不当而致死。面对用药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急切呼唤药师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专业性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健全、新医改政策的全面实施,“以药养医”现象将逐步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技补医”的转变,促使药师从“药品保障供应型”向“药品知识和技术服务型”转化,注重“以合理用药为宗旨、以服务临床为目的、以推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为内容、以临床药师工作为基础”的医院药学模式的转变,这是事实,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作为二级医院,医疗层次的现实情况、医疗设备的落后、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限制,诸多方面与三级医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样用药安全问题就相对更加突出,对药师特别是临床药师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护理学一样同时为医院医疗工作中缺一不可的“三驾马车”。事实上,医院中的绝大部分医疗离不开药学及药学工作的介入,在医院整个医疗工作中,药学工作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可有可无的。

3二级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工作

3.1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深入临床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资料记录,定期上报,对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原因,及时反馈,并认真履行作为二级医院被评为北京市药物警戒站的职责。

3.2做好处方分析、点评工作

对门急诊及住院病房的处方进行定期点评,写出分析评价报告,以规范临床用药,节约患者及医保开销;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实时监督,减少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发生,建立并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合理用药。

3.3做好高危药品的血药浓度监测

认清二级医院开展高危药品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购进相应设备,采用现代体内药物分析技术,运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基础理论,根据监测结果对给药方案进行设计、调整和评价,以达到临床药物治疗个体化的目的,确保住院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提高二级医院临床整体用药水平,为药师下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建立切入点。

3.4编写内部资料提供医药信息

随着药物新品种、新剂型不断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收集最新的医药信息,编写《医药简讯》,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缺失,及时向临床一线提供最新情报,并编写二级医院自己的药物手册,以便临床及时、全面地了解和使用本院药品。

3.5提供用药咨询

设立专门窗口,配备能上网的电脑及相应学科专业书籍,让主管职称以上有经验的药师从事咨询工作,建立药物咨询登记表,详细记录咨询者的情况、咨询内容及药师解答情况。在下临床过程中,对医师和护士提出有关药物的相关问题,应及时、准确、全面、耐心地给予回答,尽可能地为临床及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专业服务,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工作。

3.6深入病房,书写药历,参与会诊

药历是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采集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书写形成的完整记录。它是以药物治疗为中心的技术资料,是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药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安全性和合理性的考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设性意见,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参与危重、中毒患者的抢救及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规范处方医嘱行为,参与到临床用药的实践中,真正找到临床药师应有的位置。

3.7做好患者用药教育

为患者提供药物选择、药物使用、药物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相关指导,为患者治疗服务,以便帮助患者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以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3.8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创造条件,扩大二级医院药学服务内涵,将这项原来由护士完成的工作集中由药剂科来做。通过药师配制前审核处方,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控制药品的配制质量,便于药师发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也是临床药师介于临床药物治疗的一个切入点。这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使其能更好更直接地为患者服务,又提高了临床静脉药物的使用水平,同时输液集中配制还可避免分散配制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从而保证了静脉药物的使用安全。

3.9注重自身的提高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业务学习。临床药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同时要做好药师与医护人员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培养临床思维,增强药师走向临床的自信心。

3.10开展药学科研

二级医院药学科研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水平可以影响和推动医院药学其他方面工作的发展,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药师开展科研对临床药物利用进行评价,对药物经济学进行探讨,配合临床在生理、病理条件下进行药动学、药效学以及药物等效性研究,通过对药物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降低疾病治疗的总费用,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药学科研还能与临床形成紧密的联系,在为临床服务中也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医院科研学术的发展。

4困难与决心

在新医改条件下,二级医院药学的发展既有困难也有机遇,作为新一代的药师,我们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改变观念,参与到医院药学变革中,努力成为医院治疗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俗话说“有为才有位”,只有我们在临床从事的医疗活动中敢于承担责任,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提高医院药物治疗水平,真正发挥药师的作用,体现药师工作的意义,才不会被医院医疗工作边缘化,也才能得到重视,从而争取到为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人才、经济、时间、物质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支持,真正使药学人员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临床药学服务和现代药事管理方面。经过努力,我们期待这天早日到来,期待二级医院药师工作的美好明天。

二级医院评审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1、乡低保申请人在向其所属村委提出低保申请时,必须同时申报家庭基本情况。

2、申报的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重点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住房状况等;家庭成员基本情况重点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就业及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乡低保申请人必须按要求填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要求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填写规范。

4、《申报书》必须由低保申请人填写。申请人因故不能填写的,由村委会指定专人代为填写。对申报表内的相关内容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对不如实填报家庭人口和故意瞒报家庭成员就业及收入情况的,低保管理服务机构有权在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低保申请。

二、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制度

1、城乡低保工作坚持三级入户调查制度。村委在接到低保申请人的书面申请和申报材料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低保专干或指定专人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重点调查家庭人口和家庭收入。乡民政办在接到村委上报的相关材料后,要及时进行审核,对有争议和有疑问的要入户调查。县低保监管中心在接到乡民政办上报材料后,要按照20%的比率进行抽查。

2、入户调查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同时入户进行。

3、入户调查可以询问当事人、也可以通过邻里走访等方式了解相关情况,特殊情况可以通过信函索证的方式进行。

4、调查人员要认真填写《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入户调查表》,做到内容准确、记录完整。《调查表》应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共同签字。

5、城乡低保入户调查严格执行“谁调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调查不细致、不深入造成调查结果不真实或故意更改调查内容造成工作失误的,视情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城乡低保听证、民主评议、评审制度

1、乡设立城乡低保评审委员会,由乡长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村委会设立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小组,由村党(总)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组长。

2、听证、民主评议人员要兼顾到各个方面,由文化素质较高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优抚对象、退休人员等组成,一般不得少于20人,其中居民代表不得少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听证、评议小组人员以每村民小组至少2人为宜,现任村组干部不得超过4人)。

3、新增(明察暗访或有群众举报不符合低保条件)保障对象,在完成村委入户调查后,提交低保听证、评议小组进行听证和评议。被听证对象及其左邻右舍参与听证会。听证、评议小组成员有同意、不同意的权利。听证、评议小组全体人员按照被听证人陈述、调查人介绍情况、听证小组成员质疑询问,认真讨论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现场记票、公布结果,得赞成票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调整)对象,方可进行公示。对公示后群众无异议的由村委签署意见上报乡民政办公室审核。对评议及公示未通过的对象应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退还全部申报材料。

4、每次出席的民主评议人员不固定,要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确定此次评议人员9至13人(奇数为好)。如果抽取的评议人员中与被评议对象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利害关系的,应实行回避。

5、乡民政办公室在接到村委的上报材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并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对审核、评审通过的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城乡低保监管中心审批,对评审及公示未通过的对象应将相关资料退回村委并书面说明理由。

6、乡和村委应建立评审、评议记录档案。对象参加评审、评议的人员,评审、评议的对象及评审、评议意见作好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城乡低保信息公开、公示制度

1、村委会应设立城乡低保公示栏,或直接使用村务公开栏公示。公示栏应设置在村部及本辖区范围内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群众监督。

2、城乡低保实行“四项公开”、“三榜公示”制度。四项公开即:保障政策公开、工作程序公开、保障对象公开和保障金额公开;三榜公示即:村委会在对申请城乡低保的对象初审合格上报前进行第一次公示,乡镇对申请的对象审核合格上报前进行第二次公示,在县民政局审核批准后再次公示一次。公示时间分别为5天、7天、5天。

3、保障对象应长期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月家庭收入、居住地址等。对调整保障金额的对象、取消保障待遇的对象实行定期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天。

五、低保工作人员及申请低保家庭承诺制度

1、村委主要负责人与乡民政办主要负责人分别签署《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实施廉洁办理诚信承诺书》,层层承诺,级级负责,确保低保审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申请低保家庭要签署《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诚信承诺书》,确保申请对象符合低保对象条件,同时承担应尽的义务,以及违规时自愿接受相应的处罚措施。

六、城乡低保举报设诉制度

1、各村低保管理服务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城乡低保举报投诉工作,负责来信来访接待,切实保护举报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2、各村低保管理服务机构要设立举报箱或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电话的号码应向社会公开。

3、建立举报投诉登记簿,准确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要求。

4、建立举报投诉工作责任制,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投诉一起,查实一起,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七、城乡低保公益劳动制度

1、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的城乡低保对象要自觉服从低保管理服务机构的安排,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2、公益劳动主要包括治安巡逻、绿化保洁、低保政策学习宣传和其它适宜低保对象从事的相关劳动。

3、村委、乡民政办公室应制订年度低保对象公益劳动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并做好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记录。

4、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视实际需要而定,保障对象每月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一般为1-2个工作日。

5、对续二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劳动的保障对象应取消其本人的保障待遇。

八、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定期回访及动态管理制度

1、低保管理审批机关在批准申请人享受城乡低保时,应准确界定其类别。保障对象共分为三类:一类为“三无对象”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扶、抚)养人;二类为特困人群:家庭无劳动能力、一级二级残疾人(包括伤残军人)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因成员患重病导致家庭生活难以维持的;三类为因自然灾害致使年内无自救能力的居民。

2、保障对象档案必须张贴类别类识:一类对象标识为绿色,二类对象标识为黄色,三类对象标识为红色。

3、各村应制定、组织并落实村委会定期对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分类核查:一类对象每年度核查一次,二类对象每半年核查一次,三类对象每季度核查一次。

4、回访也是村委干部一项重要职责,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且二人以上,通过回访及时了解掌握低保家庭实际变化情况,也可以走访左邻右居,对了解情况及时登记在回访薄中,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变更户主、调整保障金额、停发保障金待遇等意见,经乡民政部门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5、乡民政办根据工作安排,每年组织一次年度集中核查,各村应积极支持配合。

6、按不同类别落实限期保障。一类对象为长期保障对象,不限定保障时间;一次批准二类对象享受低保的时间为12个月;一次批准三类对象享受低保的时间为6个月。

7、按规定落实重点保障。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孤儿、70岁及以上老人、单独生活的、少数民族居民、持有县级以上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经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认定患有尿毒症、白血病、肾移植、恶性肿瘤等重症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每人每月可增发保障标准全额的10-20%保障金。

九、城乡低保审批制度

1、城乡低保实行低保集体审批制度。城市低保按月、农村低保按季度召开一次审批工作会议,特殊情况由分管领导临时召集。

2、城乡低保报批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⑴证明材料齐全;

⑵表格填写完整规范;

⑶按规定的工作程序执行到位。

3、乡调查人员应逐一汇报入户调查情况,并提出审批意见。

4、保障对象的审批事项包括审定保障金额、划分对象类别、明确保障期限。

5、每次审批工作会议均应做好会议记录,并整理存档备查。

十、年检报告制度

乡民政办于每年12月1日至20日对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进行年检,确定其是否继续享受,并填写年检报告单,报县民政局审批备案并存入低保对象档案。

十一、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1、城乡低保档案实行分级管理、以基层管理为主的原则;坚持完整、准确、集中管理的原则;坚持既统一标准又结合实际,在操作上简便易行的原则。

2、建立低保一户一档制。由县民政局,乡民政办,村委三级建立低保对象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3、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恪尽职守,精通业务,熟悉低保档案的内容、数量及存放的位置,减少查找的盲目性,确保档案的有效利用。及时根据提标或家庭人口、收入的变化做好登记备案,同时确保档案的安全,并要定期认真填写和收集低保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信息,不得随意改动,按要求归档入库。

4、低保档案室必须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等防护设施。对保管的档案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保证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

5、低保档案主要供低保管理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查阅,需出示相关证明、证件,或经领导同意批准,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查阅并解答。

6、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档案进、出和临时查阅的登记工作,不得丢失、销毁和涂改。

7、档案管理期限:在册低保户档案要永久保存;停发低保户档案保管期限为5年;低保培训会议记录和走访资料保管期限为10年;低保文件制度汇编、低保审批通知、低保金发放名册和低保统计报表保管期限为20年;涉及低保的照片、录像、录音等特殊载体档案永久保存。

8、对已失效的档案,由档案管理员登记造册,经乡民政办和县低保中心共同核定,县局和乡分管领导共同会签意见后,按规定销毁。销毁档案由乡民政办具体组织实施,县民政局派员监销,监销人、销毁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十二、城乡低保工作人员责任制度

1、申请人进入村委会、乡及相关单位办理低保事宜,应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提供优质的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回避和推诿。

2、城乡低保工作人员在低保调查取证过程中,所出具的证明必须情况真实,无虚假内容。

3、城乡低保实行“谁调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上一篇:教育督导检查汇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综合治理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