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30 11:36:40

二级安全教育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1篇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学校主要领导工作要求,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各类不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二级学院要通过各种形式,如主题班团会、宣传栏、宣传板、倡议书等、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要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安全教育知识。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各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加大对学生自救和自我避险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防火、防诈骗、防抢、防盗的基本技能;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防打架、斗殴教育;加强学生外出时人身、财物和行车安全教育,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好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有关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在校外住宿和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掌握学生动态;要从实习实训期间的交通安全、操作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防范能力以及面临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请实习单位对学生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学校,及时处理。

1.各二级学院要加大安全工作排查和整治力度,重点开展学生宿舍的安全和卫生排查工作。

2.做好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工作。

3.各二级学院检查工作要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以更加“严细实”的作风,以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对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大检查,认真检查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排查及整改情况于__年6月19日下午16:00报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

预防和化解不良事件发生是毕业生离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二级学院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毕业进行宣传教育:

1.校园秩序:遵守校规校纪;爱护学校设备,保持环境整洁;文明聚会,不酗酒闹事,不打架斗殴,遇事冷静处理,以文明的行为和方式向母校告别。

2.财产安全:毕业离校之际容易发生失盗现象,在校、外出期间须妥善保管好个人财物;托运行李物品时要选择正规、可靠的物流公司;谨防电话、短信等诈骗。

3.食宿安全: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毕业聚餐饮酒过量;勿将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带入宿舍,按时归宿,禁止在宿舍内留宿外来人员。

4.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晚间避免去偏僻之处,女同学勿夜间独自外出;在返乡或报到途中注意安全,保管好报到证、户籍迁移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不要乘坐“黑车”,须到正规营运部门购买车、船、机票。

各二级学院要重点关注经济、就业、学业有困难,心理有困惑等特殊群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的作用,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困难和意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特殊群体学生,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各二级学院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做到突发事件能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保证信息畅通无阻;相关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杜绝因疏于管理、未能及时发现或隐瞒不报、迟报、漏报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及时反馈和处理。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2篇

总体来看,高校的安全教育评价方法、安全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够成熟,安全教育评价方法还仅限于安全教育检查法,即通过制定安全教育检查表,由学校进行安全教育自查,或由政府部门进行安全教育大检查。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评估体系,才能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使安全教育有依据、可操作。1.设置安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先设置若干个一级指标,再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进一步对每个二级指标确定若干考核标准。安全教育评价指标考核采取打分制,指标体系应尽量选择可量化指标,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描述。2.完善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通过掌握教学效果,进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完善课程计划、改进教学环节。一方面,保证反馈机制的畅通。针对学生对授课的体会及建议,要做到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反馈,将实际需要教授的内容及时反馈到相关主管部门、相关教研室和教学老师。另一方面,保证反馈内容的真实性。授课中期和结课时,都向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以此来了解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授课质量、授课方式等情况,还要对课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跟踪,以做到课内课外全面反馈。

二、两个关注点———学生和教师

安全,保障的是人的安全。与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的两个人群是学生和教师,学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是学习者和接受者;教师是安全教育的主导,是教育者和施行者。抓好学生和教师两个关注点,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关键。

(一)着力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安全教育要始终围绕学生进行开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此时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个性和自我意识较强,风险、危机和安全意识较淡薄,对事物发生的敏感性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对社会潜在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也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更容易成为多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在调查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理论教育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更需要加大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安全技能。(2)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在课内,进行理论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及参加活动的热情,发动学生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无论采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课堂教育都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建立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学院内建立一支以理论教师、保卫干部、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相关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另外,聘请一些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如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医务人员等各方面的专家作为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有效补充主体师资。2.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安全教育是一种专业化、常规化的教育,需要一些专门的技术素质作支撑,要对安全教育教师加强岗前培训、工作交流和学习,保证在职在岗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内容,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三、三个支撑面———机构设立、制度建设、氛围营造

(一)设立安全教育机构1.设立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学院的一名副职以上领导担任组长,保卫处、学工处、教务处以及各系的相关人员为组员,主要负责学院安全教育的策划、组织、计划和实施。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定时对本地区、本学院近期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安全案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再结合学生特点,研究制订出一定阶段内的安全教育方案。2.设置二级、三级安全教育小组。在系内设置二级安全教育小组,在班级设置三级安全教育小组,以系内的重点安全教育为中坚力量,以班级的日常安全教育为基础,建成学院、系部、班级3个安全教育层次,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3.在各业务主管部门设安全教育小组。学工及教务部门主要负责规划安全教育的工作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理论课的实施。保卫、后勤等其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消防、防震、防盗、人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安全实践教育。团委及社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以活动为平台,丰富安全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在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发挥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隐形教育。

(二)加强安全教育制度建设1.制订科学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制度。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学生、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由此可见,“预防”环节在高校安全工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另外,还需制订科学的应急处理制度,如果发生事故便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2.制订安全教育部门职责。制订制度有助于保证安全教育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确保在实施安全教育中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指导下的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安全教育顺利开展。3.制订出一整套涉及学生安全方面的管理条例,包括学生管理守则、学生寝室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条例、校园治安管理条例等。同时把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安全常识加以集中,形成安全教育日常材料,方便师生查阅、学习。

(三)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1.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学院从制度、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多层面考虑安全文化的设计,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当中,与学院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营造全院性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院宣传栏、电台广播站、网络平台等多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一是开展内容丰富,具有内涵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和娱乐性的课外安全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加大安全教育影响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技能。二是搭建良好的活动平台,组织、发动全院师生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使各种安全知识、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使全校的师生员工都能重视安全、关心安全、践行安全。

四、小结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这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安全是培养人才的有力保障,安全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更好地实施安全教育,首先要建立起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框架,才能进一步选择教育内容与教育范围,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通过建立完整的安全教育与评估体系,以学生和教师为关注点,抓好机构设立、制度建设、氛围营造三个支撑面,构建起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框架,可以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开展提供实施依据和有效平台。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安全评价;运动风险;指标体系;权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63—07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并下发了一系列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延长学生活动时间的文件。但是,中小学体育的“缩水”情况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们对学生健康与学习成绩的认识程度、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师资队伍以及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等等。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体育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据教育部、公安部和卫生部等部门的初步统计,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60%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户外。因此,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体育风险事件的发生,取消或禁止开展那些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以及身体活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甚至不开设体育课程。上述做法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调查了解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现状,明确学校体育风险类型,从而构建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为解决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评估、预防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富锦、阿城等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影响因素,初步构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全面了解此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查阅大量关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文献,并对检索所得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 此研究所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与运动安全体系”课题组所制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的18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小学生家长代替小学生答卷,中学生及家长均参与调查(见表1和表2)。

1.2.3访谈法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牡丹江等地区的部分学校体育负责人、教师和校医为访谈对象,了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EpiDate软件对统计获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5层次分析法将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因素的各项指标两两进行专家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发放专家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所选专家均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常年研究运动损伤和体育保健的学校体育专家。

2 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分析

2.1.1学校在运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问题。在调查的25所学校中,只有9所学校制定了《学校体育课安全标准》。因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以及制度执行差导致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出现率为19%,说明学校体育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评价的一个指标。

(2)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问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引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有32.4%的人认为本校体育场地设施布置、场地器材数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见表3),说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质量、布置等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3)学校体育中医务监督问题。本次调查发放了“校医版”和“学校常见损伤记录卡”两种与学校医务监督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医务设施齐全,有着较为完善的医务监督制度。调查结果显示,有29%的人认为医务监督问题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医务监督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4)学校在体育安全教育方面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43.8%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体育安全急救知识的培训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33.3%的人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黑龙江省学校在体育安全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存在严重问题,也说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教育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2.1.2体育教师在运动安全教育与防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41.7%的人认为体育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和学生个人安全检查不严格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35.2%的人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安全问题的详细讲解与示范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因素是导致运动风险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2.1.3学生自身特点对运动安全的影响通过学生因素对运动风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出现违纪行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学生不进行充分准备活动,学生隐瞒疾病运动风险的原因,学生不愿参加练习以及饮食问题是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学生因素中有3项导致运动风险出现率超过30%,有2项在10%以上(见表4)。该结果说明在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时,学生因素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1.4家长对学生运动安全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学生运动安全的影响因素,有17%的人认为家长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有2%的人认为家长缺乏对孩子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是导致运动风险的原因,说明家长因素也是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一个指标。

2.2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建立客观、有效评估的基础,能否准确、科学地完成评价关键在于指标确立的合理性。此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定位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安全评价、教师安全评价、学生安全评价和家长安全评价。各一级指标包含二级、三级指标。

2.2.1学校运动安全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学校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排在前列,包括体育器材布置不合理,数量、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位列第八位;医务监督不利位列第九位;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差位列第十位。

因此,学校层面的安全是评价学校体育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安全评价指标包括运动安全制度、运动环境、运动安全教育与检查、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人数和医务监督6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共包含18项三级指标(见表5)。

2.2.2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和学生个人安全检查不严格位列全因素总排序第二位,体育教师因素是导致运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包含运动安全检查、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意识、运动安全能力4个二级指标(见表6)。二级指标共包含9项三级指标。

2.2.3学生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身体素质和组织纪律性等是运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评价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时,学生因素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包括运动安全教育、运动安全意识与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3个二级指标(见表7)。二级指标共包含12项三级指标。

2.2.4学生家长运动安全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家长的运动支持、运动安全教育是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一个指标,包含运动安全教育1个二级指标和3个三级指标(见表8)。

2.3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说明

研究通过调查、访谈学校体育领导者、体育教师、学校体育专家、学校医务保健人员、管理专家,初步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个指标;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2个。根据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3.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说明

(1)根据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体系作为最高层,即总目标,设为A;中间层有两层,把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家长运动安全因素,四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层1,设为B;把运动安全教育与检查等14个二级指标作为准则层2,设为C。把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运动安全知识培训等42个三级指标作为最底层,设为D。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后,请专业人员对各层次中的准则、指标及最底层的各个方案两两比较其重要性,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再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然后将特征向量归一化(使各个分向量的和为1)后所得到的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就是该准则下各个元素的权重。

(3)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一般定义为:CI=λmaxn/n-1。此外,当元素很多的时候,判断矩阵的规模较大时,还需要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表9给出了1—10阶正互反矩阵在1 000次试验后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其他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的方法相比,AHP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一致性检验,保持专家逻辑思维上的一致性。CI与RI的比率称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即CR=CI/RI,当CR

(4)层次总排序。在求得单一准则下各指标的权重后,还要计算各个层次所有元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完成以后,也要作一致性检验,这也是从上到下逐层进行的。类似地,当CR

2.3.2

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根据上述层次分析法的统计运算得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见表10)。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学校层面因素、体育教师层面因素和学生层面因素,其次是家长层面因素。

(2)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项,二级指标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安全制度、运动安全教育等14项,三级指标包括运动安全制度、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前安全检查等42项。

(3)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一位的学校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4579;第二位的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3494;第三位的学生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1444;第四位的学生家长运动安全因素权重为0.0483。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该体系对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进行科学评价。

(4)此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权重分布,尚未进行评价体系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检验工作,拟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此次研究调查对象相类似的学校进行可行性检验工作。

3.2建议

(1)黑龙江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将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到学校安全工作之中,通过学校运动安全评价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保障青少年学生在可操作的安全体系下进行体育运动;保障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的合法权利,使学校体育工作和运动伤害事件的评价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安全 宣传教育培训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7(a)-0212-0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但经过调查表明,很多学校的培训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许多大学生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但是安全意识仍然非常薄弱,更重要的事,在自身安全防护能力方面,对于许多安全技能及防护措施仍不熟悉。因为,在短时间内,一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着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影响不大、简单应付、上传下达、流于形式等问题。高校安全教育宣传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宣传工作一阵风,没有对其产生高度的重视,因此在这种种情况下,能真正掌握的知识很是有限。因此,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 高校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单一

1.1 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育模式。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阶段性的专题安全知识讲座来实现。所谓的安全教育就是一学期以年纪的形式开几次大学,聘请学校保卫部门负责人或是校外专家来讲解一些安全知识,时间一般在2~3 h左右。这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学模式,因人数过多过于集中,模式呆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且时间太短,很难达到效果。

(2)活动日和典型案例教育模式。目前,高校主要还停留在利用“119世界安全消防日、交通安全日、食品安全日”通过板报、宣传图画等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或是通过对典型的安全事件以大会通报的形式将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安全宣传警示。这种阶段性的宣传教育模式,有很多弊端,宣传力度不够,往往是宣传工作一阵风,效果甚微。

1.2 教育模式问题的解决办法

将安全宣传教育课程正式列入高校教学课程计划,制定课程考核方案,保障每学期有不低于三十六课时的安全专题教育课,其内容应包括交通、消防,用电、校内外集体活动、体育运动、食品卫生、健康、防疫、自救自护等。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成绩及学分计入学生档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自救自护能力,使高校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

2 高校教师队伍的安全意识不足

2.1 教师及辅导员发挥作用有限

(1)目前高校新任教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以及安全技能的训练,对于安全教育知识、及各种宣传防范技能缺乏了解,经验匮乏。在日常的安全教育宣传防范工作中发挥作用有限,力不从心。

(2)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大多数兼职辅导员情况,很多教师同时在学校行政、教学上工作,精力很难集中投入在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当中。且存在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辅导员的情况,一名辅导员负责几百名学生,对于学生的基本信息都很难了解清楚和熟悉,学生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及防范无从谈起。

2.2 关于教师队伍的改进建议

学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岗位,专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严格控制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以保证辅导员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开展工作。定期选拔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外出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相关培训学习,让辅导员首先具备一定的安全应急常识和心理教育基础知识,这样在处理学生安全问题应急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并在实践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明确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学生的安全隐患预防、心理健康疏导、安全管理、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等岗位职责。同时,定期配合保卫部门排查学院安全隐患,使辅导员成为高校安全宣传教育的骨干、能手、带头人。努力为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使高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化。

3 科研工作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度不足

3.1 关于校园安全的科研工作匮乏

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是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由于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收到关注,但在具体的学术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在整体科研范畴内,所占的权重比例仍然不高。高校科研工作的对于社会焦点问题所应有的服务职能明显较弱,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方向大多集中于社会物质生产、教学改革等方面,而针对当下频发的校园安全问题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较为匮乏。

3.2 改善科研现状的建议

调整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思路,在开展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科研工作的同时,强化面向社会服务为目标的科研,将社会需求作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方向。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科研工作的开展,针对当下新出现大学生深陷传销,非法集资贷款等热点安全问题,及时开展调研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开展专题安全知识研讨会,防止学生做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同时注重安全教育宣传教材的研究编写工作,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理念,为安全知识教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使高校安全宣传教育系统化。

4 构建我院安全宣传教育体系的建议

4.1 转变认识,明确安全宣传教育意义

针对当下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种种弊端,以该院各处室及二级学院为单位,在全院范围内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旨在转变长久以来师生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

(1)自上而下。

由教师带动学生,先由学校保卫部门成立专门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小组,对学校各处室及学院下发安全隐患排查通知单,采用各部门自查和专门人员督查的形式,先是以部门为单位,对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问题进行上报及整改,再由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小组检查监督是否有漏报和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问题。各学院所属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处相互配合,针对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学生集中的日常学习、生活区域进行重点排查,从学生食宿问题入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在节假日期间,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安全警示会议和教育,强调部门内部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2)由内而外。

在校内安全排查工作开展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摊贩进行清理,学校保卫部门加强对社会人员进出校园的监管,尤其加大对传销组织人员的进出校园的排查,防止学生上当受骗,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学生处人员及二级学院的辅导员不定期进行宿舍安全检查,对于学生内部的传销和网络借贷平台人员,一经发现,立即上报。针对节假日期间校园周边存在的私家车非法营运问题,保卫处沟通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和治理,各二级学院利用离校前各班班会及学院宣传板进行引导,确保学生出行安全有保障。

4.2 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改革

以该校化学工程学院为试点,组织一批师范类专业及安全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大一新生入学、大二在校学习、大三毕业定岗实习与求职等不同阶段的情况,制定各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详细讨论制定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及课程考核方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消防安全及灭火器材的使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正常。其中《消防安全及灭火器材的使用》为实训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及灭火常识,由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指导性强。学校定期也会邀请消防部门来校进行消防演习和宣讲。另有,《大学生日常安全防护常识》《护理小知识》等课程正在筹备中,该校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常态化改革的探索和举措正逐步完善。

4.3 强化教师技能培训,提高宣传预防水平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的高低,Q定着学院学生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水平。为提高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与安全防护技能,该院制定相关学习培训政策,于每周二下午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开展业务学习,除布置和讨论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防护知识宣传工作,使安全教育成为教师日常教研的一部分。暑假期间,学院按批次选拔专职辅导员外出省内外参加培训学习,内容涵盖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平均培训200学时以上,极大的提高我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培训的开展让教师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安全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指导,辅导员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学生管理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在辅导员的引导和影响下逐渐加强。

4.4 完善安全教育科研工作

目前,针对当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科研工作及成果匮乏的情况,该校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计划,近两年制定的院级课题指南中除了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项目外,增设了大学生安全、就业、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专项课题,将研究的各项课题、成果、论文论著计入该年度教师科研量化,按量化分数对教职工科研情况进行考核,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此外,成立以高级职称的教授级专家为组长、中级职称教师为成员的专项教研室,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宣传校内教材的研究编写工作,探讨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理念,为安全知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高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义飞.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 吴桂娟.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

[3] 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鲁维娟.高校安全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5篇

安全需求是人类发展最基本需求之一,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保证,是其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当下,大学生安全各类问题涌现: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复旦投毒案、2014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据相关法规政策,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法理依据。

2006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上海市颁布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要对全体在校大学生普及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均明确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一直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各高校势在必行并要行之有效的工作重点。

(二)现实诉求。

1.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安全问题也纷繁复杂。据对百度新闻案例的整理分析,目前大学生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高发期,其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总量历年增长。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几乎呈现直线式增长。从2010年的11起事故增至2015年的157起,增速极快。大学生安全事故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严峻,大学生安全教育亟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大学生安全事故普遍存在。从案例发生的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安全问题分布范围广泛,各省普遍存在。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布于我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比例较大。三是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对400个案例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自杀、跳楼、溺水、车祸、被骗、失联、中毒、伤人、旅游被困等事故层出不穷。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亟待维护和保障。四是受害者群体分布广泛,事故后果严重。对事故受害者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受害者年级跨度从专科至本科至硕士、博士均有,学生年级跨度从一年级至毕业生,院校也覆盖了专科、本科院校。此外,在400起案例中,受害大学生人数高达1,953人。

2.“空气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空气式”大学生安全教育现象。所谓“空气式”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即各所高校都有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又似“空气”透明,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多数学校采用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且安全教育仅为辅助教育,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二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如空气成分,有用氧气占比不高,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效果有待增强。目前,承担安全教育的主要是保卫和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缺乏专业训练、系统知识和教学经验,形式多为理论说教,教育效果较差。此外,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安全教育内容均有待拓展。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学科属性。安全学科是新兴的综合科学学科,其应用涉及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土木、矿业、交通、运输、机电、林业、食品、生物、农业、医药、能源、航空等种种事业。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其下设“基础灾害”、“类别灾害”、“理论安全”、“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五大二级学科。其中安全管理学是各行业所共用的用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二级学科。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保障大学生安全的学科,属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范畴,即属于二级学科安全管理学。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于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学的分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弹性原理、故致因理论、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安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均可服务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大学生安全管理是要规避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因此,行为科学的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以及组织行为理论等需要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范畴。三是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是个系统教育,安全系统管理学离不开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还需要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支撑.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问题。识别大学生安全的风险因素、探究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是高效、全面、合理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先决条件,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的类型。

1.大学生安全隐患。根据大学生安全事故产生原理,结合400起大学生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大学生安全主要受到两方面风险的影响:一是内部隐患,即大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风险,如个体身体问题、心理问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二是外部环境隐患。如大学生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带来的隐患,具体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大学生安全风险隐患复杂多变,这决定了大学生安全事故属于多源并发性安全事故,类型多样,事故涉及大学生人身、财产、心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车祸、自杀、被杀、受伤、猝死、失联、、禁锢、触电、踩踏事故等。其中车祸、自杀占比较高,分别为29.75%和27.5%。近年来,大学生失联事故呈现多发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被盗、被抢、诈骗等,其中诈骗事故占比高达13.5%。大学生心理安全事故主要变现为抑郁、自闭、感情纠纷等现象。此外,涉及大学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四、结语

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安全事故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授课方式等受到巨大冲击。面对新变化和新的大学生主体,本文通过阐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并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项目等,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吴倩倩 殷杰 单位: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华侨大学旅游安全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4):82~84

[2]张继延,潘道广.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115~116

[3]黄小欧,李壮.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统计,2015,1:57~58

[4]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65~67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1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5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共造成6.6182万人死亡。国内每产出一亿元生产总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矿商贸企业中,每10万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产事故而死亡。根据国家安全总局统计,2015年全国安全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业发生7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严峻。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将冶金行业等纳入了其范围,这意味着高危行业由以前的6个增加到了如今的8个。2014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规定提高到了法律层面。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履行和披露其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构建了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近年来也出现了几家较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环境绩效一级指标不同,安全生产属于社会绩效指标中的一个二级指标,缺乏更为详细的评价,而对于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来说,安全生产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安全生产信息地位,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业更加可靠、实际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现状

CASS-CSR2.0分行业对冶金行业等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说明,其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该指南只对少数行业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将其作为市场绩效一级指标下的一个二级指标,并对该二级指标共七个方面的内容仅作了泛泛的描述,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培训绩效、安全生产投入、员工伤亡人数、安全生产负面信息。该体系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还缺乏更为详细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业作为安全敏感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态严峻,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规避风险将更多关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此,目前的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还略显粗糙,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并结合国家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而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及具体到冶金行业标准化的《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从冶金企业实际出发,力求冶金企业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七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并对每一项建立了更为详细的披露规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该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单独作为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级指标进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信息,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地位,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更为强烈和严格的需求。此外,该体系构建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7个二级指标,和其下属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20个三级指标。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和合法性情况。第二,对于安全生产制度,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个方面披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况,以及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第三,对于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从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三个方面披露冶金企业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配备情况,和应急预案制定和宣贯情况,以及定期组织应急救灾演习情况。第四,对于安全教育与培训,从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档案、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情况,其是否按规定贯彻落实并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建立企业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以及披露企业为端正全员安全态度和行为、建立安全价值观而举办的各类安全文化活动情况,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自主性的提高。第五,对于安全生产投入,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方向四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体使用情况。第六,对于安全生产奖励,从安全生产补助和安全生产奖励及荣誉两个方面披露企业因为积极投入安全生产建设项目而获得的行政补助,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表现而获得的奖励及荣誉称号。第七,对于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从安全隐患与风险的提示和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两个方面披露企业有关安全隐患的排查情况,尽管整治了安全隐患,但安全生产风险依然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提示,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伤亡损失等情况。

作者:吴园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汤道路.安全生产的市场推进机制及其法律保障[J].学海,2015(6):38-43.

[2]王清刚,王灵宁.基于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以××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TH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6):57-62.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事故 风险防范 指标体系

1.我国校园安全教育现状

1.1学校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乏力

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只是把升学率作为提升学校名誉的位移手段。对校园安全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在学校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学校的教学设备、校舍;在学校的设备中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者设备的设置不当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导致了校园事故的发生。

1.2安全教育内容较少,方法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仍然较少,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视,即使有些学校开始校园安全教育,但是其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安全教育上,大部分学校只是在假期前后进行安全提示,以班会、形式报告的形式。

1.3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002年6月,在北京一个网吧的火灾案中,造成了一所高校中死亡学生9名;2003年震惊社会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11月14日早晨,在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女生宿舍发生的火灾。这些校园事故的发生,都说明我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较薄弱。

2.建立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1是适应国家和教育届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已经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统,因此校园的稳定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2是防范和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需要

目前教育部门也已经将学校的安全问题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在该过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制,这样对校园事故的防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2.3是促进学生平安、快乐成长的需要

不论是从生理、情感还是从智能、社会需要方面来讲,学生是时代是学习技能和知识是最佳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如果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校园事故的频繁发生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3.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3.1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定义

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各个指标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校园安全防范的体系中要从防范的对象即学生的方面着手,既有加强校园事故的预防工作,又要注意监管,在制定相应的指标是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充分认识事故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做好预防工作。

3.2指标体系构成

在构建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在制定体系时要本着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发展性的原则,在该原则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可以包括预防阶段、发生阶段以及结束阶段3个一级指标,另外还包括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

3.3指标体系的内涵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预防阶段、发生阶段以及结束阶段。

(1)预防阶段。该阶段还包括事故预防、监测、组织机构和周边环境4项二级指标,另外还包括7个三级指标。

事故预防主要是指为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而建立的事故预防系统。在目前各类校园事故中,主要的事故预防有:交通事故预防、活动事故预防、踏伤害事故预防以及中毒全事故预防等。在事故预防中要对各类事故都建立详细的标准,可以建立事故预案并进行演戏。

事故监测作为校园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础,学校应该成立一个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小组,该小组应该隶属于学校的领导机构。

对于组织机构,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同时该组织机构应该负责校园安全中的各类管理人员。培养一批为校园安全建设风险的管理人员。

周边环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掌握校园人员的流动情况、周边经营状况以及校园的治安情况,从而可以及时的排除各类可能的校园安全隐患。

(2)发生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

应急保障首先要保证信息的畅通。学校应该注意校园安全事故信息的处理、传递、收集等环节。保证信息传输的通讯设备保持方便快捷,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传递。另外在应急保障方面还应该包括物资保证等。同时也可以建立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预备队伍,以保证及时的处理相应事故。

应急救援是处理校园事故的关键所在。相应的要求是学校要具备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对各种突发的安全事故及时的救援。

协调控制主要是关于校园领导机构的工作,校园的领导机构能够在接到报案之后,立即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协调。然后根据相应的事故召开会议,安排有关的工作。

(3)结束阶段。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对其封锁以及置之不理,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有利于学校吸取教训、总结相应的经验,从而可以杜绝今后该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信心的畅通,信息可以及时传达给学校的领导机构。同时对信息的要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结 论

校园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并且还不健全、完善,这就要求学校中的各个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杜绝校园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其昌,叶芜为.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探讨[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12)

[2]蒋娜红.高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齐连义.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8篇

>> 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下设计学科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思考 基于对公共安全体系下的社会学思考 二级医院药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完善金华农村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团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从学科角度看二级学科艺术学 基于SaaS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基于SWOT分析的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探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途径 建设层级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基于海量数据的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公共安全科学多维技术思考 二级管理体制下新建本科院校考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检验科二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的消防安全管理 非法人高校后勤实行二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创新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理念的思考 对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现状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一06―23.

[14]宫志刚.公安学科体系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公安教育,2004(4):80.

[15]王明生.公安学一级学科设置的重要意义及学科体系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1):180―18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1YJA630060);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编号:2011LLYJJSSTD4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气设备 安全运行 管理 养护

中图分类号: S97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电气设备规模逐渐增大,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其组成及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也随之成为厂矿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在实际厂矿电气设备管理中,由于电气设备管理规范的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电气设备管理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及效益,因此,加强企业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与维护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不能够被直观的反映,影响设备巡视和检修质量。按照国家和电力行业规程规定和制度的要求,为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健康状况,运行部门要通过监视、测量和检测装置等反映出的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可是这些数据性的记录往往被作为档案进行储存,仅在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时才调出使用,不能够直接反映到设备上,实时显示设备的健康状况。对于运行经验相对缺乏、责任心较差的运行和检修人员,设备巡视和检修质量就更难以保证了。因此,容易造成设备隐患、缺陷的恶化程度得不到监视,缺陷处理不能“闭环”,给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威胁。

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

加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和养护,是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从技术措施方面来说,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促进电气设备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在管理与养护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维护与保养同步,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来实现电气设备的有效运行。

1、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各项工作持续进行的保证,因此,首要的就是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每个工作细节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所有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进行电源的关闭时要先合上隔离开关,然后再合负荷开关,只有按照顺序进行才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应当保持通风、干燥,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则要采用必要的防潮和防水措施。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热,所以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要根据发热的程度做好必要的隔热措施和防火措施。带有设备的高压设备,要做好日常的防护工作,避免由于意外造成短路而引发安全事故。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气设备应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和失压保护等保护措施。凡是可能被雷击的电气设备,都要安装防雷措施。需要切断故障区域电源时,要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尽量避免超级切断电源。对于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装置和线路必须及时进行检修,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做好二级厂矿安全管理。二级厂矿是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的重要部分,二级厂矿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二级厂矿中管理者自身的安全意识较低、二级厂矿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二级厂矿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安全认识错误、职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等现象。为此,二级厂矿安全管理制度应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操作规范要求;结合二级厂矿成员的实际工作及切身利益以及反事故演习,从设备的安全隐患入手,做好对二级厂矿的安全教育工作,督促职工学习安全生产规定及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教育应尽量做到多样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应选择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教育意义强的学习材料,并应注重二级厂矿成员安全责任感的培养。通过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教育,确保二级厂矿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到每一项操作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减少事故的发生。

3、强化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推广计算机网络管理。机电职工素质的提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要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厂方人员针对生产中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培训,使设备检查、管理人员同样做到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设备原理和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要引进“机电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软件,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方便领导快速、全面的了解设备的情况,既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又可有效的控制设备费用开支。同时,也对大型设备、综采、综掘工作面的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实的数据,以便合理准备设备易损、易坏零配件。这样既规范了机电设备的管理,也规范了人的管理,堵上了各种漏洞。

4、加强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应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引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进行,由于装置长期运行原因确实无法按规定同期进行检修、试验的电气设备,应组织对其运行状况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应结合电气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年限、以往检修、清扫、试验情况、设备运行环境、负荷以及系统配置及运行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主要电气设备应强调“检”字,只有及时地检查出问题及时排除,才能保障其强使用中的监控管理。对于正在运行中的设备故障,在接到报告后,维修车间组织修复工作。

5、严把相关的用电设备的管理。用电检查要坚持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好预防工作,就要加大对相关的电力设备的硬件进行把关。首先是科学的管理用户用电,对用户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环节入手,严格控制所选用的电力材料和设备,从而避免存在着安全缺陷或者可能成为窃电漏洞的设备进入电力系统。对于电力系统的施工队伍要进行人员资质的审核,保证电力系统设计的科学合理。对于电力计量装置和电力安全保护装置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技术保准,做到具有较好的防窃电功能。推广智能电能表和远程监控电力系统,可以给用电检查带来新的良好局面。

6、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加大检查的力度,检查人员要经常性的、不定期的对用户的电能表、接线和互感器等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对窃电和违规用电起到警示作用;仪表检查法,对用户的电流表、电压表等装置进行现场的定量检测,检查其是否正常运行;电量检测法,根据客户的用电结构和历史数据,对照实际的数据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不安全用电和窃电行为;利用智能技术进行检测,智能电网的发展给电能计量和电力资源的远程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检查人员可以根据智能电网提供的数据实时的监控电网,有效的遏制了违规非法用电现象的发生。

7、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盲干、蛮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的模式已不复存在。活跃的竞争、奖励机制涉及到每一位职工利益。要建立合理规范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至于不断的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养护水平,才能保证电气设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并且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效率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总之,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是促进电力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孙志权.试谈嵌入式系统电源的优化设计[J].消费导刊.2010(07)

[2]. 刘鹍.浅谈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设计与选择[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7)

[3]. 李东岳.计算机监控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模式讨论[J].电力安全技术.2007(05)

[4]. 王亚平;王永军;岳永刚.红外检测技术在500 kV电网电气设备监测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01)

二级安全教育范文第10篇

1.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现行涉及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如危险品类管理制度、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各类特种设备和仪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实习守则、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根据需要重新拟定新办法或修订已有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废除,按年度将全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予以,逐步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更新机制。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设专人负责教学科研项目的审核评估,严格把关实验项目的安全环保要求,形成实验项目审核评估机制。对二级单位不好解决、职能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的重大安全隐患,可直接向主管校领导汇报,实行急事急办、大事快办,形成重大隐患直通快报机制。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职工评聘挂钩,对安全责任范围内管理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考核一律不合格,形成一票否决的评聘机制。将实验室安全工作与人事制度挂钩,以加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推行“三级三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即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自查、实验室每日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安全检查的内容要合理规划,安全检查的流程要精心设计,检查要做到科学性、便捷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推进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多样化发展,如预约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日常巡查、全面检查、联合检查、重点检查等,防止安全检查出现“盲区”。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整治。检查完毕后及时下达“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实验室负责人拟定整改措施报二级单位核查后,反馈给下达通知的监督单位,形成切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治理闭合回路管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解决。

3.强化重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严格执行购买、领用、备案等环节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另外,将采购数量及库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坚持领用制度,严格控制领用数量。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流程指引,鼓励实验室对危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的自行排放,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由学校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置公司集中消纳。利用合适的地下场所建设危险废弃物存储库,用于及时回收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减少危险废弃物在实验室的留存时间,逐步使废弃物处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加强放射辐射和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与管理人员的监管,实行“全部注册、定期检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随时淘汰”的管理措施,定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上级部门检查合格。

二、转变理念狠抓安全意识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对高校安全稳定规划中的要求,深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培训规划中,使其一入校就了解各项制度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养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的习惯。编写《实验室安全知识读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集》、《实验室操作规程汇编》等学习资料,保证师生人手一册,避免在实验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利用实验室安全网络学习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网上自学和网上考试的平台,自学考试通过后可获得学分,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备条件;鼓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科研要求,为学生开设特色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学分。结合举办讲座、观看录像、板报宣传、大屏幕播放等形式,时刻提醒,引起注意,全方位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2.注重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氛围利用文化修养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施加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提高整体的安全素质和安全修养,加强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管理方式从行政命令向服务转变,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特种设备仪器管理、技术安全咨询、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在安全隐患治理上积极协助整改,统筹策划,深入基层实验室进行细致指导,逐步消除师生员工在制度刚性管理下被约束、被管理的消极心态。灵活处理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沟通,善于征求基层意见,避免生硬的指挥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工作尽量做细,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安全工作观念。

三、结合实际,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1.与时俱进,开展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设组织人员对相关规章、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探讨,更新修订文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内容,从制度设计层面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推行,努力扭转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使准入制度紧跟实验室发展。将实验室准入制度建设纳入二级单位及实验室考核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准入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学术权力的影响。联合各二级单位分别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知识题库,以保证准入制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有效性。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并签订安全承诺书后方能上岗。将准入考核和门禁系统对接,只有通过准入考试的人员才能获得门禁系统的识别许可。

2.开拓创新,推行准入制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发展以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与考试系统”为依托,搭建规章制度、通用安全知识、专业安全知识等分类学习与考试平台,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此平台进行学习并通过考核,同时赋予二级单位、实验室在考试系统应用中更多的自主和选择权限。提倡二级单位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讲座、实际操作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师生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掌握安全防范、操作规程等知识技能,并达到考核要求。利用系统生成电子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技能考核合格证”,考核合格的师生获得此证,无此证不能上岗实操。

四、加大投入规范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1.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以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中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达到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的标准化。通过监督检查和持续建设,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实验室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齐全,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抢救设施性能良好,达到实验室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类型、用途、规模等不同特点,为教学实验活动制定适宜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达到实验室安全操作的标准化。

2.努力改善规范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与环保投入机制,把实验室安全工作经费列入常规预算支出科目,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有所调整。在实验室新建、扩建、改造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实验室设计、建设、仪器设备安放及管线设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加强危险化学品防盗监控、危险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实验室通风过滤、烟感报警、设备线路、喷淋装置等硬件保障设施的建设,切实防止危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在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达不到安全和环保要求标准坚决不准上马。

五、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

1.建立实验室预防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和等级,查清危险源的空间和地域分布,根据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检查工作,在危险要害部位安装摄像头或检测装置,并与学校安保控制系统联网。做好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储备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所需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有效。对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并适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完善各级实验室安全预案体系建立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辐射设备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各类各级专项工作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成立实验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力度,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需要,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根据需要调整救援抢险方案。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的巡查和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工作。

3.开展必要的突发事件预演活动针对类似火灾、中毒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制订的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师生在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通过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突发事件的研究,结合各实验室的特点,制订符合实际的预演方案,通过演练使师生掌握逃生、自救及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六、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是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实验室的安全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保障。结合高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和不同特点,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夯实管理基础,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协同创新教育体制,最终使广大师生获得实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紧急救援方法,是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目标追求,对保障实验室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专题学习范文 下一篇:工厂员工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