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综合征35例分析

时间:2022-09-21 10:23:37

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综合征35例分析

笔者收集2002~2006年住院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254例,其中具备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标准,即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综合征3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①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无肥厚性心肌病家族史;②室间隔增厚≥16mm,伴回声增强;③室间隔呈向心性肥厚,或不对称性增厚,与后壁厚度比值≥1.3;④心电图右室肥大伴劳损;⑤右心径

一般资料:35例,女20例,男15例。年龄48~81岁,高血压年限5~30年,重度高血压29例,轻-中度高血压6例。

症状与体征:劳力性呼吸困难32例,;心悸34例,心绞痛6例,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19例,心间区收缩期杂音6例,心脏扩大11例,肺底音16例。

心电图表观:左室肥大35例,左房肥大33例,窦缓Ⅱ°窦房阻滞12例,Ⅱ°~Ⅲ°AVB3例,窦性心肌失常(房早、室上速AT/AF)31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

超声心动图表观:左房扩大≥35mm34例,室间隔16~20mm28例,室间隔≥21mm12例,向心性间隔肥厚21例,左室内径≤46mm30例。

讨 论

长期严重高血压者可引起续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即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综合征。本病在临床中较多见,易误认为肥厚性心肌病,但其临床征象、心电图、心动超声图特点与原发性肥性心肌病具有不同的特点显示,根据本组临床分析,以下几点有别本病诊断:

①年龄>50岁长期重度高血压史,本组除4例为轻-中度高血压病史,31例为重度高血压,入院时舒张压>115mmHg。②临床上突出表现慢性心功能不全,本组心功能不全31例,占88.5%,均为左心功能不全,优势型,入院时心功能Ⅲ~Ⅴ级,其中30例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表明左心室内径正常,左房内径不同,程度增大28例,二尖瓣开放波幅降低,A峰≥E峰。治疗方面,除9例因并快速心室率心房纤颤应用洋地黄有效,余24例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改用硫氮卓酮或硫甲基丙脯酸,加利尿剂而获效,表明本病心衰机制以左室舒张功能有不全为主,由于左室严重肥厚,左心腔几何图型改变,收缩,舒张不同左心腔僵硬度增加,其顺应性下降,致左室充盈障碍,即原发性心功能不全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4例非典型心绞痛,无1例表现胸痛,昏厥等体征,仅少数病例(3例)心尖区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以上症状与体征均有别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③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本组室向隔厚度均≥16mm,其中12例呈重度室间隔肥厚(>21mm),以向心性为主(60%),与本文献报告相符。此外,超声心电图突出表现左房扩大,正常左房内径与二尖瓣开放受限,无1例表现二尖瓣E峰与室间隔碰撞,无1例CD段“SAM”征。④本组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100%表现左室肥大劳损,但无1例有异常Q波,32例(87%)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AF/Af房速),文献报告肥厚性心肌病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占51.7%。是猝死的可能先兆,但本组室性心律仅5例(14.2%),无1例并发猝死。

本组中有18例AF/Af同时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并交替出现显著窦缓,Ⅱ°窦房阻滞和窦性静止,呈典型慢快综合征,提示本病征由于长期左房负荷过重,引起左房肥大,纤维样改变坏死,导致心房电生理乱和窦房结功能障碍。这在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是不少见的。

上一篇:氨氯地平对60例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下一篇: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分析